可持续发展:从口号到行动—政府、企业与个体的人文精神及社会责任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10年前,我国颁布7《中国21议程一中匡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韦si,成为全球第一个履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承诺的国家:并在《中国}21世纪议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制出《中国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确定了21世纪初我匡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行动计划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经历了二百多乞的工业化之后,对自已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深刻反思所得出的总结及未来路向,这一新发展意识的觉醒蕴涵着人类在发展道路上的许多艰辛和承载人类的地球的沧桑.,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一第一次将日益堪r尤的环境句题放到了各国首脑的讨论桌上L讨论的成果反映在《联全国人类环演宣言》当“,它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维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能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后代:2}年后的1992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再次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在这20年中.一个显著的进步便是将简单的倡导环境保护拓展r,与发展相联系的人类更为切身的现实层面这次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邪《全球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将可特续发展从理念推向行动又一个10年后的2002年.联合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第三次召开主题为可持续发展敏世界首脑峰会.会议评价了自1992年地球巨题首脑会议以夹进展方面的障碍和取得的成果.重点是化计划为行动‘为当今各国领导入提供一个作出具体承诺的重要机会以便采取行动执行《21世纪议程》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期间巨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研究小组向联合国提交了著名的《我汇共司的未来》}:I987年i的研究报告,当甲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二的表述.对可持续发展的概括获得了各国政府蛇认司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这仍是一个泛意义层面的表述,要作为学术定义它忽略或回避了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忽视了发展的空间维度,只偏重于发展的时间维度,即强调了发展的代际公平,却未提及发展的地区平衡和国际公平;二是忽视了可操作性,与其说是一个概念(定义),不如说是一种主张来得更贴切。因此在随后的日子里、生态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以及许多专业的研究者分别从各自的学科专业角度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侧重点不同的概念定义。

    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一丁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1991年)’。这是一种侧重自然属性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也正是研究人类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一种规范或模式。

    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呆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1991年),从社会属性的角度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不超出支持它的生态系统的承裁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生活质量”。3认为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各不相同的发展目标。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经济学家以经济的语言表达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世界银行在1992年度《世界发展报告》中称可持续发展是指“建立在成本效益比较和审’}真的经济分析基础上的发展和环境政策,加强环境保护,从而导致福利的增加和可持续水平的提高”4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和沃福德在《世界无末日一经济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90年)一书中通过一系列的经济学认证后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以重新表述为: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5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主要是经济发展模式)深刻反思的结果,尽管它对经济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亦都仍然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

    从技术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者强调,实施可持续发展,除了政策和管理因素之外,科技进步起着重大作用。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世界资源研究所、1992年)。6他们认为污染并不是工业活动不可避免的结果,而是技术水平差、效率低的表现之所以有不同角度的阐释,一是研究者们从各自学科的观点和视角切入;第二更多的是要对布伦特兰的定义缺乏操作性作出适当的补充无论如何,多方面的理解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是有益的,可以帮助我们从多种思维角度去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理论体系但也正是这样,不同的国家(地区)在全球资源分配与环境保护问题上,从自己的利益立场出发,对可持续发展便有了各自不同的理解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