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博物馆讲解工作的创新(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2、肢体语言的使用
  优美和谐的肢体语言就像一幅画,更像一道风景线,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让人回味无穷,喜爱不已。因此,讲解过程中贯穿一些必要的肢体语言,能促使讲解效果更好地发挥。
  下面,列举几个比较引人关注的肢体语言:
  ①眼神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对人们沟通交流有着很深的影响。同样,眼神作为讲解的形体语言之一,更是与观众交流的重要工具。
  ②手势
  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情达意,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加深观众对讲解内容的理解。所以,在讲解过程中为了配合讲解内容的需要,可以适当的使用手势动作,以便起到提示性的作用。手势的运用也不是随便使用的,在指向展品时,要注意指的位置应该在展品的一角,手势的幅度应该尽量小并且不能遮挡住观众视线,使用手势的次数也应当减少到最少。此外,还要学会根据讲解内容的需要,科学、准确、适度地运用讲解手势。
  ③立姿
  站立时要自然、挺拔、端庄,身体微前倾,要挺胸收腹,保持人体的曲线美,给人一种稳定感,给观众以昂扬向上的感觉。此外,也可以两脚自然并立,这种站姿能使人显得精神抖擞。
  (二)表情艺术的运用
  在讲解工作中,还要适当利用表情。在进行讲解活动时,头要端正,口型不要变化过大,不能过于严肃、生硬,不应表演性过强;表情要亲切、自信、放松,应与感情流露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实现与观众之间的双向交流。
  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会细心地捕捉观众的眼睛,“窥探”他们所做出的反应,在目光碰撞的瞬间,寻求一种情感的共鸣与交融。
  (三)讲解观念的转变
  博物馆讲解工作的目的并不在“讲”,而是在帮助观众能真正地去“接纳”。博物馆转变讲解观念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改变长期以来单一的讲解模式,进行多渠道、开放式的互动讲解。以往,主要以“讲”为主,观众被动地“听”。这是一种机械地陈述,不利于激发观众的兴趣和调动观众思考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讲解工作的价值。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讲解模式,使观众参与其中,由被动的“听”转变为主动的能“讲”,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讲解工作的功能。
  其次,要转变观念,求主动。长期以来,大多数认为只要把讲的工作做好就行,有没有人能倾听是另一回事。所以,要提高讲解水平,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这种错误观念,力求主动,通过讲解工作把我们的展览推出去,从而使更多的观众受惠。
  总之,讲解工作中如果没有做好讲解工作的创新,那么,讲解只是一种重复机械性劳动的模式。只有做好了讲解工作的“再创造”,才能让观众真正受益,促进与观众的交流。
  
  参考文献
  [1]张文彬.中国博物馆国际化的进程回顾与展望[J].中国博物馆,2006,3.
  [2]马自树.面对博物馆发展热潮,需要一点冷静思考[J].中国博物馆,2007,1.
  [3]成建正.博物馆研究论文集[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4]汤家庆.关于博物馆事业创新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2001,2:17-21.
  [5]游蓉.意识引导的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5.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