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去中心化”倾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内容提要]本文以“去中心化”概念的阐述为基础,从电视民当新闻发展过程中“去中心化”策略运用出发,集中描述民生新闻节目中选题内容、包装形式的“去中心化”倾向。

  [关键词]去中心化;电视民生新闻;受众需求
  
  一、民生新闻:城市电视台新闻立台的新策略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诉求,以及城市电视台之间白热化的竞争,民生新闻的兴起为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改革带来了新机遇。2007-2008白玉兰论坛中有关专家在《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市场报告实录》中指出,现在新闻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关注受众需求、强化平民视角,使民生新闻发展进入相对成熟阶段”。民生新闻的特点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和民本取向,它更注重发掘自己的本土化资源优势,关心的是本地受众身边的事情,突出了平民化与本土化的特点。民生新闻被城市电视台作为“新闻立台”战略的新选择。它改变了以往传播为主体的播报方式,使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和事成为了新闻的主角,电视民生新闻中日益突显出“去中心化”倾向。
  所谓“去中心化”,在具体应用中表现为:对某一文本的关注点不在于其中心,而在于其边缘,以及被隐瞒、掩盖掉的部分。当电视新闻被视为媒介文本时,其“去中心化”过程就是建构那些与观众切身经验利益相关,但以往却处于边缘意义的过程。这一改变过程暗合了后现代的解构之风,它将原本宏大的视野转变为对人们生活及细节的关注,人们开始放弃对终极价值的追求,转而对衣食住行、饮食男女等生活原生态加以关注。表现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传播语态由教化向沟通过渡、选材也由精英向平民生活方式转变等等,这就意味新闻传播在方式和内容上更加具有贴近性和服务性。
  
  二、“去中心化”在电视民生新闻中的表现
  
  今天,民生新闻以贴近市民的姿态走进百姓的生活空间,记录百姓生活状态、生活矛盾、情感困惑,它关心社会的普遍层面、再现百姓的生存状态。新闻的选题更多的是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和解答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这些都是民生新闻“去教化中心”、“去政治中心”的集中表现。在这类节目中,关注社会普通层面、再现市民生存状态成了新闻首要的价值诉求,而平凡世界中的普通人成为节目重点捕捉的新闻人物。
  电视民生新闻的“去中心化”倾向除了表现在选题和报道内容上之外,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还体现在节目的报道形式和节目包装上,比如一些电视民生新闻的节目主持人开始走亲民路线,像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范大姐帮忙》的主持人范惠闵走出电视演播室,以乐于助人的邻家大姐的形象走进社区,走到群众的身边。一炮走红的《阿六头说新闻》的片头FLASH动画给观众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走街串巷的“阿六头”和朗朗上口的片头歌曲又进一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诸如此类的平民化包装元素使新闻栏目从原有的庄重严肃向轻松娱乐靠拢,栏目形式更为活泼,增强了这类新闻的趣味性和幽默感。
  “去中心化”策略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将它运用得好,可以增添电视民生新闻的亲和力,增强电视民生新闻的趣味性。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娱乐大众,必将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导致新闻的同质化现象更加严重;新闻的庸俗化以及产生民生新闻的“伪平民化”现象等等。在选题报道中首先要明确“去中心化”不是以暴力凶杀、夫妻反目、第三者插足等低俗的内容占据民生新闻传播内容的绝大部分,不能以肤浅琐碎的新闻噱头来取悦观众。这类选题会使民生新闻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化与琐碎化。这显然不利于引领整个社会风气,会对社会的安定造成不良影响。
  新闻的平民化视角并不等同于低俗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品味,还原百姓生活也并不意味着就此取消价值导向和伦理规范。因此,电视新闻在吸纳“去中心化”的合理价值内核时,需要审慎地把握这把双刃剑。民生新闻应该努力避免或革除“去中心化”倾向中出现的各种弊端,促进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
  
  三、民生新闻的未来走向
  
  如何使民生新闻发展得更好,就必须在报道中强化社会主流意识,优化报道内容的结构,侧重报道与市民生活紧密相关的法规、政策的新动向,力求在服务性和贴近性上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同时整合资讯,提炼出报道内容的创新意义。“去中心化”策略给电视民生新闻注入新鲜的血液,实现了传播话语权和语态的转变,但在这种策略的实施运用中必须注重度的把握,使“去中心化”理念更好地为民生新闻的生存和发展服务。
  目前在南京出现了首倡“公共新闻”的电视新闻栏目《1860新闻眼》,它的报道理念是将“民生新闻”延伸为“公共新闻”。原来民生新闻是把受众定位为老百姓或者大众,而公共新闻是公众,公众本身的内涵比大众应该说更具有某种社会含义,特别是公共新闻突出公众的权益的问题,这个理念是对民生新闻的一种提升。公众的存在会形成一种公民的权力,公民的权力就是对政府的一种监督。所以媒体为了公众的利益,更应该关心与公众利益相关的重大公众问题。而不是关心某个名人的丑闻或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与我们培育文明的、高素质的和谐社会目标是相违离的。
  公共新闻与“民生新闻”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国家公共意识日益强化的大背景下对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新的阐释和传播,强调的是媒体力量对公共生活领域的导向与介入,致力于提高受众在获得信息基础上的行动能力。比如,杭州市政府通过浙江卫视新闻栏目《1818黄金眼》向市民征求意见:杭州市展览馆建在哪儿最合适?在4个候选地址上由老百姓选出心目中的最佳位置。让这些以往由政府决策的大事成为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和百姓可以发表见解的议题,而民众的意见,最终成为政府意志付诸实施的推动力,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民意的公共价值。它赋予了市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权力,让媒体真正为公民所享有。这也正是公共新闻的价值所在。
  民生新闻的公共性更加重视媒体的导向,立足公共利益,汇聚社会多元的声音,就公共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设计选题,使公民能够加入到公共讨论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互动性和主动性的优势。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公共新闻应该成为民生新闻的后续发展阶段。这对于电视民生新闻而言是一大进步和自我超越。因此,如何将“去中心化”的优势与公共新闻的理念结合起来,从而赋予民生新闻新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也成为理论界和业界新的研讨课题。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