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丘浚《南溟奇甸赋》看15世纪之海南自然生态与人文社会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丘浚(1421~1495年)是明代海南最有功名成就的学者,他出生于海南,也受教育于海南,基本上在他1444年赴广州应乡试并取得第一名举人以前,亦就是在24岁以前,他未曾离开过海南。等到他在北京由翰林而就任国子监祭酒以后,人们觉得奇怪,一位来自落后地区的他,怎么能有这样的表现呢?于是纷纷以好奇的眼光来询问其故。因为来问的人太多,他为了省去口说的麻烦,乃于1477年写了《南溟奇甸赋》一文,说明他有今日成就之理由。所谓“南溟”即南方的海洋之意,所谓“奇甸”是一块奇异之地的意思。合起来说就是在中国南海中有一块奇异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海南岛”。实际上,他这篇赋所要写的就是海南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社会。我们都知道,明代的海南是教育很发达的一代,人才辈出,中举者约六百余人,考取进士者多至六十余人,丘浚是其中之一而已。为什么明代的海南教育这么发达呢?丘浚的《南海奇甸》一赋,可以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架构,再辅以其他历史著作及史料,我们就不难解开这个谜。?

  丘浚的这篇赋全文约三千三百字,真正触及海南之自然生态与人文社会者约一千余字。系以与翰林院主人对话的形式,随兴而至一问一答,没有依一定的次序,且赋的形式一般是赞美而不批评,文字艰涩,用词古僻,故虽气势磅礴,不易诵读。但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海南自然景观与人文经济社会的情形。从这篇赋里,我们可以知道丘浚并未曾走遍海南全岛各地,他大概仅就他比较熟悉的海南北部情形而写,所写之自然生态不多,亦不完整,且有渲染之处,如他说海南没有瘴气,因四周海洋把它渲泄掉了,其实这是与事实不符的。我们知道海南的瘴气一直维持到1950年中共大力砍伐海南山区林木以后,才告消失。兹就根据赋中所述资料,依自然景观、物产与人文社会归纳于下,最后引用丘浚的其他文章和现代史家之研究,证明明代海南有大量人口移入,农业有相当的发展,海外贸易相当发达,经济生活亦相当充裕。因有了这样的经济基础,配合上自宋代以来所建立起来的教育基础,及明政府的教育扩张政策,海南的人文成就才被推展到一个顶点之上。丘浚仅是站在这个顶端的一位著名学者吧了。在介绍海南自然及人文社会之生态以前,让我首先引录原赋的前言,丘浚曰:吾郡之在今日,民物繁庶,风俗淳美,贤才汇兴,无以异乎神州赤县之间。且复俊迈奇诡,迥异常俦,有由然哉!浚世家于海南,北学于中国,偶有所见,谨拜手稽首而为之赋曰:(下面就是他赋中所写的海南自然和人文社会情形,括号中之文字为注释)

  关于海南的自然生态,丘浚所提及者,包括气候、动植物、及农渔牧等生产方面。海南的地形,中央为高山,丘浚的“咏五指山诗”,形容它能撑起半壁天,但四周却是很平坦,平坦到无险可守,易受敌人攻击的程度。在气候方面,大家都已知道海南是热带地区,阳光充足,正因阳明之气盛而运行不息,所以土壤的性质特殊,而所生之物亦多奇相,如木乃生水(甘蔗),树或出酎(一种很醇的酒),面包于榔,豆荚于柳,竹有肖人面者,果有像人之手者(仙人掌)。又如草终岁不凋零,花四季如春,其他植物既有文采,又有芬芳。椰子可有十种用途,槟榔亦有四种作用。海中之贝,大如玉斗,海水清澈,可以看到波下沙石,像螃蟹般速行。动物方面,陆产川游,诡象奇形,种类繁多。有彪炳有文者,亦有驯和善鸣者。有甚为黝黑的鸟类,其细毛可以制成首饰品。至海中螃蟹出波而爬附于石缝之中,鱼有文采,大者其皮可容刀,鱿鱼是满港满阜,长虾有龙须,蚌之大者其壳可用于盛酒。凤凰有五种颜色,成双成对栖息在黉舍(学堂)之上。鹦鹉在树上啄食,火鸠与鼬鼠缘树杪而飞舞,马在果树底下奔腾,江南所无的蜻蜓,到处飞舞,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呀!总之,“凡夫天下之所常有者,兹无不有,而又有其所素无者,于兹生焉”。唯独没有老虎,好像上天有意要保护海南人民似的。? 

  至于人文社会方面,由于物产相当丰盛,人民生活安康快乐。岁有八蚕之茧,田中种有数种稻禾,山中有丰富的薯芋,水广鱼赢,所生之品非一,可食之物孔多,既兼有华夷之所产,也具备南北之所有。稻壳每年可以收获三次,故人民常有积蓄,不愁不能仰事父母。因此“通衢无乞食之夫”,而“幽谷多耆老之丈”,“民生存古朴之风”。此外,又因为没有老虎肆虐,人们不需围篱笆,“常夜不闭户而无触藩(碰到篱笆)之虞”。 

  最后,丘浚觉得海南之所奇者有二:一方面它与北边之雷廉二州仅一水之隔,而生态完全不同;另一方面它与华北相去万里,而又气息相通。这是中原政治文化向南推进的结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海南“内地化”的结果。最后他用历史回溯法陈述海南自秦汉以来的发展情形。他说海南在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纳入中国版图时文化尚保持在原始状态,至魏晋以后因中原动乱不安,有高度文化的官吏、商人知识分子与军人,纷纷来到海南定居,传播中原文化,使本地土著逐渐熏染到中国的儒家文化,至明代之时,已有高度的发展,因而到北方去考得举人与进士功名的很多,在朝廷做官的也不少,丘浚本人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的地位,这都是有缘由的。他说:?? 



  三代以前,兹地在荒服之外,而为骆越之域,至于有汉之五叶,始阶七郡而入于中国,曼胡之缨(帽带)未易也,椎结(椎状的发髻)卉服(用草作的衣服)之风未革也。持章甫(古冠名)而适之,尚而未之识也。魏晋以后,中原多故,衣冠之族,或宦或商,或迁或戍,纷纷曰来,聚庐托处,熏染过化,岁异而月或不同,世变风移,久假而客反为主,犷悍以仁柔,易介鳞而布缕,今则礼义之俗日新矣,弦诵之声相闻矣。衣冠礼乐,彬彬盛矣。北仕于中国而与四方髦士相后先矣。策名天府,列迹缙绅其表表者,盖已冠冕佩玉,立于天子殿陛之间,行道以济时,而尧舜其君民矣。 

  丘浚在不同的文章中亦说,海南是一块乐土,“人民数十万”,是最容易治理的地方,奇花异木及各种产品很多,“商贾贸迁,北入于江淮闽浙之间,岁以千万计,其物产饶也”。可 以说这时的海南商品已输出到大陆江浙安徽一带。他又说,“海口是为港门,帆樯之聚,森如立竹”,可见海口已是一个商埠,商贸来往已很繁盛。 

  以上丘浚所说,除了自然部分没有提到台风及社会方面没有提到汉黎关系与海寇以外,大致是可靠的。现在根据日本学者小叶田淳及大陆学者叶显恩、陈光良等人的研究,来说明明代海南的经济与海外贸易情形。小叶田淳说,明代之海南人口、农业、贸易与教育文化都是历代的高峰。据陈光良的分析,海南经济在宋代时,部分地区已有显明的发展,元朝因大举征伐黎族十余次,海南经济大为衰退,到了明代才慢慢复苏,主要原因有四:一为人口成倍增长,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唐代以前约有汉移民2万人,唐代增至7万人,宋代超过10万人,元代约17万人,明代增至47万人,清代为217万人。因为人口增加,扩大了社会的分工与土地开发,增加了生产力。二对内及对外的商贸活动,蓬勃兴起。三是城镇与交通要道的墟市增加,以便汉黎人民间进行贸易。四为黎族采用了汉人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力。而汉黎间之商品交易也日渐频繁。这是海南内部经济结构的调适与发展情形。至其对外贸易,也因政府对南海诸国的朝贡政策及大陆的经济需求而增进。我们都知道宋元时代,海南是缺粮与耕牛的,米要从北方的高雷输入,到了明代,因元朝政府对汉人的压迫,大陆上有47万人移民海南,人口增加了,土地之开垦也跟着增加,加以引进高产作物番薯,粮食产量增加,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牛之引进与繁殖也有相当的发展,不但不需再输入,而且还有输出,明太祖朱元璋曾派人到海南来买牛。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肇庆、新兴的商人每年来海南买牛,再卖到两广去。万历年间(1573~1619年)牛税大量课征。史书上有黎峒“牛羊被野,无冒领者”。 

  这时海南的商品经济也逐渐发展,纺织品因有黄道婆的技术传入与发展,比其他地区还要进步。汉黎间之贸易兴盛,出口有黎族的纺织品、盐和木材、尤其是许多珍贵的木材、香料、玉石、牛与槟榔等物品。海南之海商在洪武初年(1368~1398年)第一次把香料当作名贵土产运销到大陆去贩卖。除此以外,海南亦是南海诸国进贡中国与商品贸易的转运站,明政府派遣公差使臣前往交址、暹罗、占城等国,或由这些国家来朝贡的贡舶,都必途经海南,如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后卫所百户林茂驾驶备倭船装运盐课赴南京。洪武三十年(1397年),万州千户祝德威统解朝贡品暹罗象只到南京。或派军队护送中国使节与礼品到暹罗。如1429年“前卫所百户项贵领军随牛、内官通暹罗”,这就是所谓的“伴护通夷”。 当时海南诸国的船只大都是绕过海南东南部到广州去的,所以崖州的望楼港有“番国贡船停泊”过,毕潭港有“占城贡舶泊过”,陵水县桐栖港亦有“番国贡船泊”过。此外万州东南海面的独州岭(大洲岛),是当时南海诸国进贡必经之路径。万州之连塘港门有“番神庙”,往来船只必祀之,祭时禁忌猪肉,显然是崇奉伊斯兰教者之神庙。有些贡船回程经过琼山,所以在海口府城就有暹罗使臣所建的“柔远亭”。 



  人口繁盛、农业发达、贸易兴盛及人民生活丰衣足食之情形既如上述,而与此同时,海南之官私教育亦相当发达,以生员学额为例,此时规定琼州府学为40名,州学30名,县学20名,私学方面,书院与社学增加很多。同时又有许多从大陆来的良师和良官,教导本地学子,于是人才辈出。亦就是在各种经济与文化都有利的条件底下,明代海南的教育才兴盛起来。丘浚在《南海奇甸》一赋中所说的海南自然生态与人文社会的发达情形,的确是有根据的。??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