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学理论范式的危机及其整合(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所以存在危机是因为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文化系统处在变革过程中,这就需要创造新的知识工具和新的概念体系来理解和说明它。迄今为止,构成社会学核心的这种对社会生活的描述强调了现代性及其发展的思想并趋向于把社会的形成等同于民族国家的发展。正如法国社会学家图雷纳(Alain Touraine)所指出的:“无论从哪一点上说,现在流行的有关社会生活的社会学想象都已大大地丧失了其说明的价值,人们不再认为社会的进步或发展会趋向于现代西方的主导地位之确立,因为现在更强调的是稳定而不是变革,更强调所谓传统文化丰富的多样性,而不是现代文明日趋贫乏的同质性”。[xvii]当然,上述所说的现代化研究范式的危机并不是无所不包的,它也并不意味着后现代阶段或全球化社会的来临,相反,恰恰是全球化的思想被大多数社会学家看作既是超现代化的又是现代发展理论的一部分。现代性的危机既不是全部也不是最后,它仍然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尽管是非常深刻的。今天,我们已无法搬用那些社会进化论的概念或历史发展的规律来说明社会的理性化过程,这种理性化过程已成为社会学理论争议的热点,人们把这一过程与社会的分裂和解组、与文化多元性的销蚀并与精神和生态的受损联系起来了。
由此看来,社会学理论范式的整合趋势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全球化这种社会现象以及人们在全球化背景中进行社会实践的必然产物。既然全球化带来了社会学理论多重范式的整合,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用一种或某种社会学理论范式去研究全球化这样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因此,在全球化这个研究主题上,笔者认为,首先必须要打破长期以来社会学理论研究中的二元对立范式,并把实证、描述的方法与人文的、理解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社会学理论范式的真正整合。既要能合理、恰当地解释全球化这种社会现象,又要能准确、客观地把握它的发展态势。因为描述和解释、实证和理解并非是绝然对立的,所谓经验描述必然包涵着解释,而解释本身也可以视为一种描述,实证也需要用观察来检验假设,而这个检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理解和认同的过程。[xviii]因此,面对全球化的滚滚热浪给整个世界所带来的巨大变化,社会学理论不仅不能回避,而且还必须对此加以认真研究,这无疑需要我们进行社会学研究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与变革(即范式整合),而这种创新与变革的重任也无疑要落到我们这一代有幸融入并亲身感受全球化的学人身上。
注 释:
[i]关于范式的功能,默顿在对定性分析范式分析时曾经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注释功能。二是减少无意引用模糊假定和概念的可能性。三是促进理论解释的积累。四是能以自身特有的条理化提供重要概念的系统交点分类表格,从而使分析家意识到他可能忽略的实际和理论问题。五是可以使我们以近似定量分析的严密逻辑来汇编定性分析(参见:罗伯特·金·默顿著:《论理论社会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第95-96页)。
[ii]有时人们常常把范式与理论交换使用,其实,这两个概念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如巴比(Earl Babbie)所指出的那样,范式指的是一般框架或视角,字面涵义就是“看事情的出发点”,它提供了观察生活方式和关于真实实体特性的一些假设。相比之下,理论指用来解释社会生活特定方面的系统化的关联性陈述。因此,理论赋予范式真实感和明确的意义。范式提供视角,理论则在于解释所看到的东西(参见:艾尔·巴比著:《社会研究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69页)。
[iii] [美]托马斯·库恩著:《必要的张力》,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91页。
[iv]渠敬东著:《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9页。
[v]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社会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78页。
[vi] 社会事实范式一般是研究大型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使用的是问题调查法和历史比较法,属于这种范式的社会学有结构功能主义、冲突论和系统论以及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定义范式是通过主观意义的途径理解行动、互动及其导致的后果,主要使用观察法,辅之以问卷调查,属于这种范式的社会学有行动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现象学社会学、民族学方法论等;社会行为范式的研究主题是个体行为,一般使用的是实验方法,属于这种范式的社会学理论有行为主义社会学和交换理论(参见:Ritzer,G. (1996) Sociological Theory, New York: McGraw-Hill,pp.494-497)。
[vii] 实证主义社会学范式给社会学带来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以自然科学的客观科学真理取代生活世界的存在真理,从而使社会学理论丧失其本身应有的丰富想象力;倾向于把纷繁复杂和变动不居的社会生活现象还原成几种因素的互动关系,导致社会学研究中以模式或变量的互动关系取代真实的社会存在;强调社会学研究中的一切现象都应量化,而对社会行动主体的人之生命的意义和评价或采取任意量化处理或根本忽略不计;主张社会学研究要保持虚假的客观性、中立性,反对把主观情绪和价值因素介入社会学研究等等。
[viii] 周晓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范式及其整合的可能性》,北京:《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5期。
[ix] [美]托马斯·库恩著:《必要的张力》,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x] 这是弗里德曼希(R.Friedrichs)对社会学研究范式的一种分类,系统范式其集中点在于讨论社会整合及共识,而冲突范式则侧重社会分化及控制现象,并指出这两类研究范式其实反映了一个更基本的处理社会现象的不同态度,那就是先知式社会学(prophetic sociology)与祭司式社会学(priestly sociology)(参见:Friedrichs, R.(1970)A Sociology of Sociology, New York: Free Press)。
[xi] Kuhn,T.S.(1970).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xii]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第336页。
[xiii] 正是由于抽象系统和解释系统的存在,使社会学具有了独立于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学家本身就是参与社会活动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规范着甚至决定着社会活动。二是自然界的运动是自在的,社会运动是自为的,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过程。三是社会发展的确是有规律的,历史规律不仅实现于人的活动之中,而且形成于人的活动之中,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并可以规范规律的作用范围和程度(参见:吉登斯著:《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xiv] Giddens,A.(1990)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Cambridge: Polity Press,P31.
[xv] 文军:《范式整合:全球化时代社会学研究的变革》,南宁:《学术论坛》,2001年第3期。
[xvi] 卡尔·波普:《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xvii] 转引自[英]B.斯马特(B.Smart):《社会学、后现代性与“社会性的终结”》,北京:《国外社会学》,1991年第2期。
[xviii] 吴小英:《社会学危机的涵义》,北京:《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1期。
由此看来,社会学理论范式的整合趋势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全球化这种社会现象以及人们在全球化背景中进行社会实践的必然产物。既然全球化带来了社会学理论多重范式的整合,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用一种或某种社会学理论范式去研究全球化这样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因此,在全球化这个研究主题上,笔者认为,首先必须要打破长期以来社会学理论研究中的二元对立范式,并把实证、描述的方法与人文的、理解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社会学理论范式的真正整合。既要能合理、恰当地解释全球化这种社会现象,又要能准确、客观地把握它的发展态势。因为描述和解释、实证和理解并非是绝然对立的,所谓经验描述必然包涵着解释,而解释本身也可以视为一种描述,实证也需要用观察来检验假设,而这个检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理解和认同的过程。[xviii]因此,面对全球化的滚滚热浪给整个世界所带来的巨大变化,社会学理论不仅不能回避,而且还必须对此加以认真研究,这无疑需要我们进行社会学研究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与变革(即范式整合),而这种创新与变革的重任也无疑要落到我们这一代有幸融入并亲身感受全球化的学人身上。
注 释:
[i]关于范式的功能,默顿在对定性分析范式分析时曾经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注释功能。二是减少无意引用模糊假定和概念的可能性。三是促进理论解释的积累。四是能以自身特有的条理化提供重要概念的系统交点分类表格,从而使分析家意识到他可能忽略的实际和理论问题。五是可以使我们以近似定量分析的严密逻辑来汇编定性分析(参见:罗伯特·金·默顿著:《论理论社会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第95-96页)。
[ii]有时人们常常把范式与理论交换使用,其实,这两个概念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如巴比(Earl Babbie)所指出的那样,范式指的是一般框架或视角,字面涵义就是“看事情的出发点”,它提供了观察生活方式和关于真实实体特性的一些假设。相比之下,理论指用来解释社会生活特定方面的系统化的关联性陈述。因此,理论赋予范式真实感和明确的意义。范式提供视角,理论则在于解释所看到的东西(参见:艾尔·巴比著:《社会研究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69页)。
[iii] [美]托马斯·库恩著:《必要的张力》,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91页。
[iv]渠敬东著:《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9页。
[v]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社会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78页。
[vi] 社会事实范式一般是研究大型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使用的是问题调查法和历史比较法,属于这种范式的社会学有结构功能主义、冲突论和系统论以及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定义范式是通过主观意义的途径理解行动、互动及其导致的后果,主要使用观察法,辅之以问卷调查,属于这种范式的社会学有行动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现象学社会学、民族学方法论等;社会行为范式的研究主题是个体行为,一般使用的是实验方法,属于这种范式的社会学理论有行为主义社会学和交换理论(参见:Ritzer,G. (1996) Sociological Theory, New York: McGraw-Hill,pp.494-497)。
[vii] 实证主义社会学范式给社会学带来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以自然科学的客观科学真理取代生活世界的存在真理,从而使社会学理论丧失其本身应有的丰富想象力;倾向于把纷繁复杂和变动不居的社会生活现象还原成几种因素的互动关系,导致社会学研究中以模式或变量的互动关系取代真实的社会存在;强调社会学研究中的一切现象都应量化,而对社会行动主体的人之生命的意义和评价或采取任意量化处理或根本忽略不计;主张社会学研究要保持虚假的客观性、中立性,反对把主观情绪和价值因素介入社会学研究等等。
[viii] 周晓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范式及其整合的可能性》,北京:《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5期。
[ix] [美]托马斯·库恩著:《必要的张力》,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x] 这是弗里德曼希(R.Friedrichs)对社会学研究范式的一种分类,系统范式其集中点在于讨论社会整合及共识,而冲突范式则侧重社会分化及控制现象,并指出这两类研究范式其实反映了一个更基本的处理社会现象的不同态度,那就是先知式社会学(prophetic sociology)与祭司式社会学(priestly sociology)(参见:Friedrichs, R.(1970)A Sociology of Sociology, New York: Free Press)。
[xi] Kuhn,T.S.(1970).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xii]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第336页。
[xiii] 正是由于抽象系统和解释系统的存在,使社会学具有了独立于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学家本身就是参与社会活动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规范着甚至决定着社会活动。二是自然界的运动是自在的,社会运动是自为的,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过程。三是社会发展的确是有规律的,历史规律不仅实现于人的活动之中,而且形成于人的活动之中,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并可以规范规律的作用范围和程度(参见:吉登斯著:《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xiv] Giddens,A.(1990)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Cambridge: Polity Press,P31.
[xv] 文军:《范式整合:全球化时代社会学研究的变革》,南宁:《学术论坛》,2001年第3期。
[xvi] 卡尔·波普:《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xvii] 转引自[英]B.斯马特(B.Smart):《社会学、后现代性与“社会性的终结”》,北京:《国外社会学》,1991年第2期。
[xviii] 吴小英:《社会学危机的涵义》,北京:《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1期。
上一篇:古老而优雅的山西方言
下一篇:明清时期商业风险及其防范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