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找回失落的“科学道德”(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第五,科技管理体制落后。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科技工作者等各个层面缺乏科学的动力机制、评估机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等。不尊重科技工作者的劳动,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太低,科技成果的价值得不到体现,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报酬太低等都滋长了科学道德失范生长的土壤。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缺乏相关配套的激励机制,科研院所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奖罚不明的现象,干好干坏一样,干多干少一样,平均主义大锅饭依然存在。对于爱岗敬业、埋头科研做出了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缺乏激励机制;对于不思进取的极少数人来说,缺乏有效地约束机制;对个别违反职业道德及损公肥私者,缺乏奖惩机制,这大大挫伤了广大科技人员立足本职、岗位奉献的积极性,对科学道德建设产生了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

    三、“科学道德”的重建

    科学道德重建是一个复杂难题,解决这一难题,不可能一毗而就。因此,社会各界尤其是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应制定系统的道德重建战略,分阶段、有步骤地扎实推进。

    第一,重视科学道德教育。恩格斯曾指出:“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们的头脑,一定要转化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因此,要加强对青年一代,尤其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读学生的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将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学术培养同步进行。应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典型,教育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端正治学态度,树立诚信观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倡导学术道德,弘扬科学精神。要高度重视理想教育,引导科技人员树立正确“三观”;要把远大理想与近期目标有机结合,要让科技人员深刻认识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要对科技人员宣传“敬业即敬人,敬人即敬己”的道理,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尊重本职工作、讲究科学道德就是尊重自我,从人性要求上激发敬业意识;要把思想教育与科研活动相结合,选择有效载体,运用灵活方式,培养科技人员的敬业意识,提高埋头科研、岗位奉献的积极性。

    第二,重视人文素质教育。邓小平晚年一直强调,精神文明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科学、教育、文化,另一个方面是理想、道德、纪律。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科学发展中必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科并重,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必须相结合。在“功利主义’,教育的传统与现实的双重背景下,中国的人文教育更凸显其意义和价值。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源源不断的进取精神,使学生具有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坚韧不拔的意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同爱因斯坦所言,“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要教学生学会做人,以提高学生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物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强、厚德、热忱、正义、关爱、责任等人文精神,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人格和精神,完善学生的精神结构,从而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最终拥有健康完善的人格。

    第三,完善科技制度。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要找回科学道德,必须完善科技制度。一是要完善科技奖励法律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奖励评审指标体系;要完善多渠道筹集科技奖励基金制度,包括:国外基金、社会团体赞助、以个人名义或由企业等设立的多种形式的科技奖励,增加物质性奖励项目。二是要完善道德建设培训制度,增强科技人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通过建立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制度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理想和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使科技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要采取请专家讲课、送高校进修、外出考察等形式,开阔科技人员视野,增强他们的科研攻关能力;要充分发挥科研骨干的作用,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通过科技实践活动的锻炼和考验,加快出成果、出人才的步伐。三是要完善技术中介市场制度,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法律杠杆,促进科技进步。

    第四,建立健全科技管理体制。一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制,在科研成果质量、人才队伍建设、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对科研机构整体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促进科研机构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二要建立健全科技道德奖惩机制。要结合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的实际,制订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规章制度、工作守则、劳动规程等,严格监督执行并辅以奖惩。对爱岗敬业、埋头实干、成绩突出、无私奉献的科技人员,要让他们真正有名、有利、有地位;对违反职业道德、严重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要通过行政手段乃至法律手段予以解决,决不迁就姑息。三要建立健全“信用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强化科技成果推广、转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原创性发明专利的科技成果实行有效的支持。四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督执行机制,切实发挥国家专门机构监督、群众监督、同行监督,尤其是新闻监督的作用。

    第五,营造良好的科学道德建设环境。科学道德的养成和强化,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因而,要努力营造有利于科研攻关和科学道德建设的内部环境;要加大对科技人员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宣传和教育力度,促进广大科技人员形成祟尚科学、献身科学的良好风尚要逐步建立适应科技发展的新体制、新模式,特别是在分配机制上,要充分体现多劳多得、效率优先原则,使科技人员的劳动价值能够得到科学确认;要形成一个发挥激励作用的政策环境,使之对科研活动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对成果开发起到促进和加速作用,对科技人本起到凝聚激励作用;要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增进科技人员间的沟通与交流,造就团结、协作、理解、友爱的人际关系,让科技人员集中精力搞科研;要造就一个充满正气的舆论环境,对潜心敬业者表彰奖励,对损公肥私者严肃处罚,形成一个敬业荣、损业耻的道德氛围;要建设一个催人向上的文化环境,通过文化的培育和升华,使科研人员把“以人为本、创新向上”的科研理念贯穿于行动。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