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图书馆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2.1.1社会对信息化服务的需求。传统的信息交流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很难进行大规模的直接交流。信息传播要借助于中介机构。而信息化的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户利用数字信息极为方便,足不出户就可获知最新的消息。现代图书馆作为促进社会信息交流的机构,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方法。因此,加强对信息化的整理、建设对现代图书馆来说是责无旁贷的。

  2.1.2图书馆自身需要。开展信息化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信息化需求将会构成今后读者信息要求的主体。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随意选取信息。图书馆在不断利用现代技术改善其传统服务项目的同时,也要开展信息化服务,以适应现代读者信息需要。其次,信息化资源将会改变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使图书馆信息服务走上现代化之路。最后,信息化传递的特点使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成为可能。信息化的交流传递不再受时空的限制.使得馆与馆之间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数据交换.方便读者相互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流,这也是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极大促进。

  2.2打造人文化服务

  在图书馆中,“以人为本”就是以读者为本,具体而言,就是要了解读者、尊重读者、爱护读者,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己任,对读者坦诚相助,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诸如图书馆网点布局,开放时间和开放程度上照顾读者的需求.为读者营造更为人文化的阅读环境,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更为人文化的服务等。当读者日渐感受到图书馆提供的优良服务时.可引导更多层次的读者参与进来.逐步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社会风尚.这也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最终目的。

  2.3营造全民学习型社会

  图书馆特有的“天然”文化环境、学术氛围和学习条件,是学习型理想的社会:艾化中心、学术中心和学习场所。它是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文化资源.其收集和使用知识的效率高于以往任何时候.它将带动以大众文化为基础的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加速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进程.积极促进包括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在内的多种类的信息资源的传播。

  2.4加强行业内信息共享与交流

  首先要加强临近区域内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借鉴优秀图书馆的工作模式和创新理念,结合当地实际大胆改革创新,比:如,可与同省的兄弟图书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研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课题,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在合作中实现共享,在共享中促进合作;其次是,有条件的图书馆要积极“走出去”,接触其他省份的优秀图书馆.学习其在促进当地特色化文化信息资源传播工作中的亮点.积极引进全国范围内其他优秀的民族文化.促进国内文化资源的传播与共享。

  2.5服务与推广

  要确保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公益性服务.各级分支中心和基层文化部门要明确服务内容、方式和范围,采取多种手段,为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省分中心、市县支中心要依托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环境.建立电子阅览室,为群众提供绿色上网空间,并积极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和为乡、村基层服务点提供硬盘镜像、光盘发送等服务。县级支中心、乡、村基层服务点要制定统一的服务制度和服务规范,明确开放时间,维护、利用好设备设施。要采取多种方式,在广大基层群众中加快普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相关知识.既要让群众了解它的资源内容.又要让群众熟悉它的设备使用方法,以便快捷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2.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事业的基石和保障。各级各类图书馆要积极采取措施.以自有队伍和社会队伍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一支思想水平、业务:素质较高的管理队伍。坚持培训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定统一的培训标准,通过集中授课、卫星广播、网络互动、光盘教学等方式,开展培训工作。对于基层单位,要充分发挥县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等工作人员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分级培训逐步形成国家中心、省分中心、市县支中心、乡镇和村基层服务点四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资源建设、软件开发、网站维护等专业技术骨干队伍。使每个基层服务点都有获得上岗资格的操作人员。

  2.7保障图书馆经费

  为了快速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图书馆的购书、设备等方面的经费应列入各级政府或图书馆的设置主体的财政预算.确保图书馆的经费能够保障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顺利实施。从理论上说.“列入财政预算”是对图书馆经费的一个基本保证.因为预算项目具有法律权威性。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