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侠文化研究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论文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侠文化;价值标准

  论文摘要:侠文化发源于中国古老大地,虽不是主流文化形态,却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侠文化作为一把”双刃剑”不可避免有其负面性,但侠在中国人心灵世界中的强者形象影响深远,它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中蕴舍的积极因素仍值得我们借鉴。探索孕育侠文化社会背景,准确理解侠文化基本支点,积极推动侠文化的革命化改造,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在中国,儒、释、道三教是文化的主流,侠文化只是一种民间色彩极浓的支流文化形态。但是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的长卷中,侠文化留下的影响堪称不可磨灭。尤其在中国封建社会漫漫长夜黑暗如磐的天幕下,劳动人民始终处于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奴役之中,遭受社会不公的侵害,人们渴望得到拯救,侠横空出世,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也得到了人们的敬仰。此后,侠文化在民间生生不息,广为传承。

    随着历史的车轮进入了二十世纪,中国传统侠文化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特别是一批以《亮剑》、《历史的天空》、《我的兄弟叫顺溜》、《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为代表的革命英雄影视文化作品,使侠的身影与文化精髓再次闪现,并有愈演愈烈、成一时之风之势。

    那么侠文化是怎么诞生的,侠文化中的”侠”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是什么把侠文化推上现代文化的舞台?值得深思、探讨、总结。

    一、中国古代缺乏健全法制和公理的社会背景孕育了侠文化

    几千年的儒家文化,以秩序和等级来划分社会群体,规范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品质,驯化个体的欲望。然而,动荡的社会现实、战事频仍、王朝更迭的历史变迁,又往往使驯化的良民成为历史的牺牲品。

    漫漫古国的子民,无论贵族大人还是市井小民,于是开始寻找一种能够足以主宰自己命运的力量,他们把目标定位于一个”英雄”、一个”大人物”。儒家声称五百年黄河清、圣人出;道家以为一代一代地树立起至尊的天师,他们就可以通神;虔诚的下民则相信果然有皇帝是”真龙天子”……但是,他们或者为宗教,或者为政治,或者为伦常所收买,并不能成为芸芸众生心目中替他们救苦济难的”英雄”。然而,当一个具有”武.,这一强大的力量的个体,足以对抗某种社会秩序,能通过游离于常规的生活轨道获取个体的生存价值的时候,“侠”便作为人民大众的精神寄托登上了历史舞台,并被赋予了一定存在价值。拯救士民于困厄水火,使亡者存,死者生……成为了”侠”终身的追求和价值体现,’.侠”的行为和气质从此植根人心。

    《史记》的《游侠列传》比较精细地勾勒了”侠"的基本特征:”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己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东汉以后,史家不再为游侠立传。但是厂侠.,的形象却在文学作品中保留了下来,并且逐渐积淀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一个文化”原型,侠文化便由此而诞生。

    二、”重信守诺,以义立身”成为了理解侠文化的人格特征和价值标准的基本支点

    一是侠义人格。汉代人一般把侠理解为社会行为上的强权者和经济行为上的轻财者。要扫除天下不平,必须有强权者作为,方能救人于危难之中,赴人之急,赴士之厄困;只有轻财者才能助人于穷困之中,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这成为侠者发自内心的社会责任,侠的义务就是平天下之不平。这是一套与朝廷君臣父子等级秩序相背离的”大义”,是一种”私义”。

    二是信义人格。’t信”虽不是侠所独具,但任侠之士都特别强调,甚至到了至高无_卜的地步,成为侠义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满腔热情的赞美"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而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从中抽象出侠的信义人格。当然,侠对朝廷礼法是全然不顾的,他们忠于自己的道义责任,言出必行,行为必有结果,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信守诺言。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