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大学城知识资源的特性
按知识的可表述程度,可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大类。一般把编码程度相对较高、能以系统的方式传达的正式和规范的知识称为显性知识;而将编码程度相对较低的、难以形式化和模仿的知识称为隐性知识,或者意会知识或缄默知识。不同类型的知识在转移的媒介、方式、工具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的价值在于它是一个独特的知识体。高校所拥有和形成的知识以及知识获取、传播、运用和创新的能力是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需要的首要因素,高校的竞争优势将极大地取决于知识的广度、深度、知识结构和知识创造力的优势。大学城内高校的知识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传授给学生的大众化的知识(教学方面知识);另一类是具有保密性质的核心知识(科研方面知识)。大学城高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大都以显性知识为主,不具有机密性,不同于企业知识联盟中的核心知识或是涉及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性技术。此外,大学城齐全的学科专业、丰富的知识结构层次等大学城知识资源的特性有利于大学城知识资源在大学城范围内的共享,经过大量的知识创新,产生新的学术思想和科学成果,形成新的知识资本。
4.2大学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核心竞争力是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一篇题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论文率先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核心知识是核心能力的本质,但核心知识具有生命周期,若赢得持续的核心能力必须持续地更新知识,通过知识的获取、处理及补充形成新的核心知识,使核心能力的发展呈螺旋上升的态势。
高等学校不仅面临着国内竞争,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如何培植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不容回避的议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知识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大学城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已有丰富的知识资源,参照知识联盟的形式,加强各高校间的知识共享,使各高校互相交流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在知识吸收和知识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出新的核心知识,使各高校持续保持核心能力。这样,不仅各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关键是整个大学城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有利于大学城持续健康的发展。
4.3大学城的学科交叉融合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一项综合性、长远性的建设工作,是高等学校一项根本性的任务。在学科建设中强调学科建设的全局性,改革过去单纯的学科点建设的概念,把多学科的力量有效的聚集起来,把教育资源合理的配置、整合起来,才能真正推进学科的创新和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的共识和特征。多学科交叉融合是优势学科的发展点、新兴学科的生长点,也是人才培养的制高点。世界知名大学普遍高度重视文理渗透、理工结合;重视利用本校内的学科知识资源推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发展。
大学城内各高校的学科一般都各有特色,门类齐全,并兼具文、理、工、哲、管等学科门类。如果单独利用各自校内的学科知识资源,涉及的学科门类单一,很难在学科交叉融合中取得重大的突破。所以大学城内各高校由于集聚和制度等方面因素使各高校的学科优势共享,经过不断的知识创新,更有利于多学科交叉的融合,从而提升整个大学城的学科创新和学科建设。因此,大学城的学科交叉融合是大学城知识共享的动力之一。
5结束语
大学城是高等学校的集聚,它的创建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机遇。大学城实施知识共享,有利于整合大学城内各高校知识资源,促进知识的采集与加工、交流与共享、创新与增值,从而有利于高校教育创新和大学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本文通过对大学城知识共享的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进行探讨,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大学城区域集聚的特征为大学城知识共享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是大学城知识共享最主要的外部动力;而大学城知识资源的特性、大学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大学城的学科交叉融合是大学城知识共享最主要的内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