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文化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二、企业文化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与壮大的启示

  我国中小企业要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和壮大,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员工的作用,这才能塑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且要把企业文化作为经营企业的持久战略资源,进而创立出和谐、长寿的名牌企业。

  1.塑造特色的企业文化和树立核心的价值观。

  一个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她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它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也就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小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这里的价值观主要是指员工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包含众多因素,必须通过不断获取新知识才能使其积淀深厚,内涵丰富,才能营造出企业文化的条件,才能适应知识爆炸的节奏。先进的企业文化需具有学习能力,是学习成为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动力源泉,在企业文化形成一定氛围后会给每个员工造成一种求知欲,这时不但是企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而且成为每个人的需要。有时,人们会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激励自己,产生为企业奋斗的价值观,产生一种时时处处想着企业的精神,以及企业人精神。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凝聚力作用,培养员工与企业共荣辱的价值观,把企业的建设看成自己家园的建设,培养团结、合作、互动、高效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会使员工积极向上、互教互助、敬业爱岗、携手共进的团队精神,达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2.以人为本,重视员工的作用。

  ①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人为本理念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进而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思想观念。企业要重视员工、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的个人特性,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强调重视员工的自身价值并不是宣扬个人利己主义,而更多的是强调群体价值。企业要善于把员工的个人价值转化为企业价值,善于选择贤才,通过公平、透明的竞争机制,锻炼员工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品格,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②有利于克服家族式管理的弊病。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有利于克服家族式管理的弊病,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确保企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聘用干部,能力较低的家族企业成员要将职位转移给优秀的非家族成员,最终形成以非家族成员为主的科学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抛弃传统家族文化中非理性的血缘、亲情观念,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业缘、事缘理念。形成各个机构权责明晰、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有效地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保障所有者的权益,赋予经营者充分的经营权,确保公司持续健康的发展。

  ③把企业文化作为持久的战略资源来经营。企业能活多久?现在寿命最长的是瑞典的斯托拉公司,700多岁,还要活多长,说不清楚。英国有个300年俱乐部,300岁以上的企业才可以成为会员。这些长寿的企业的共同特点之一是有一个同心同德的企业文化机制。企业要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要有统一的价值观,也就是说,要统一意志。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观要有强烈的认同感。文化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宗教能用一种近于松散的管理模式,绵延几千年,靠的就是文化渗透。企业要长寿,也需要文化渗透和持续的经营。文化机制是一种重要的整合力量,也是管理成本较低的一种整合力量。

  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使企业经营历久不衰,决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经营上,经济必须扎根在文化的沃土中才能持久。还要对“传宗接代”有一个正确认识,就不能局限于亲情相传,更重要、也是能更稳定更持久的“传宗接代”应该是文化,是形成一套能代代相传的良好风气,这就是企业文化。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更长寿,就更要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同时也要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持久的战略资源来经营,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④中小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打造和谐的企业。企业文化塑造着企业的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宝贵无形资产,它对企业内部管理和对外经营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巨大而深远。企业文化最大的作用便是强调企业目标和企业员工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群体成员的信念,价值观念的共同性,强调企业的吸引力和对企业的向心力。因此它对企业员工有着巨大的内聚作用,使企业成员团结在组织内形成一致对外的强大力量。而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形成,使企业员工有一种自豪感、归属感,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凝聚力、向心力,实现价值观念的统一、员工行为的规范化,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保证了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竞争力的提高。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