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字本位”思想的理论和应用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论文关键词:字 本位 汉语
  
  论文摘要:徐通锵先生在上个世纪末提出了“字”本位理论,认为“字”是语言中有理据的最小结构单位,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此理论对汉语研究、计算语言学研究和对外汉语研究都有重大影响。

  梁代刘勰言:“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字”一直是汉语的基本单位。直至清代,《马氏文通》依然以“字”作为汉语语法的基本单位。章锡琛在为《马氏文通校注》(1954年 中华书局出版)作注释时说道:“本书分别词性,皆以‘字’为本位。”虽然《马氏文通》的“字”,事实上是以词为本位,但马建忠的观点在受到西方现代语言学的影响的同时,仍然承袭了古代语言学的一贯传统。因此,《马氏文通》可以看作是汉语语法研究由传统“字本位”思想向西方“词本位”思想的一种过渡。随后,现代汉语研究都以“词本位”为主导,认为语法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词。
  受西方语言学理论,尤其是结构主义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后期,丁声树、吕叔湘、朱德熙等人引进了新的语法单位,如词素、语素、短语等语法单位,并进入研究视野。20世纪70年代,朱德熙提出了“词组本位”,黎锦熙提出了“句本位”。对于词组或短语是否能看作一个语法单位,目前仍有争论。到90年代末,徐通锵先生在《语言论》(1997年)中正式提出了“字本位”的观点,这一理论在重新回到传统汉语语言学观点的同时,又有许多创新。
  
  一、字本位理论的核心概要
  
  汉语语言学一直受到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但是西方语言学理论,大都是建立在印欧语言的基础上,这就使得我们在研究汉语时习惯用印欧语的思维、眼光和分析方法来看待汉语。印欧语是以词为本位,然而汉语与印欧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语系,汉语有其独特的特点,如果依然沿袭西方语言学的思路,在现今现代汉语语法分析及其应用时,就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
  吕叔湘先生后来曾对汉语中的“词本位”产生过怀疑,他在《语文常谈》中认为,对于印欧语来说,词为基本语法单位是非常明显的,“汉语恰恰相反,现成的是‘字’,语言学家的课题是研究哪些字群是词,哪些字群是词组。汉语里的‘词’之所以不容易归纳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就是因为本来没有这样一种现成的东西。其实啊,讲汉语语法也不一定非有‘词’不可。”[1]接着,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1975年指出:“汉语是不计词的,至少直到最近还是如此。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字’是中心主题。‘字’这个名称将和word 这个词在英语中的角色相当。也就是说,说英语的人谈到word的大多数场合,说汉语的人说到的是字。”[2]这一观点和徐通锵先生“字本位”的理论相契合。徐先生认为:“字不同于词,汉语是不计词的,字是汉人观念中的中心主题。”[3]
  徐通锵先生给“字”下的定义是:“字”是“语言中有理据的最小结构单位。”“理据性”是指音义的结合是有理据的,不是任意的。印欧语中的基本语法单位word在汉语中,并没有可以与之相对应的语法单位,因此,“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字本位”理论是一种基于汉语本身的语言观和语法理论系统。徐先生强调,字本位中的“字”,与单位语素又是不相等同的。印欧语结构特点非常明显,属于语法型语言。而汉语中这一特征就相对较弱,但是语义的特征却很突出,属于语义型语言。索绪尔在定义语素时认为,语素即相当于传统语法中的词素和根词。而汉语是孤立语,“字”在汉语中,作为一种音义结合体,强调的中心是语义。而语素在印欧语中,强调的中心是一种最小的结构上的单位。而从语言的编码机制来说,字相当于印欧语的词,而不是语素。汉语是单音节语,音节是自足的编码单位,一个音节表达一个概念。印欧语是多音节语,音节不是自足的编码单位。字和语素从表面看都是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而实质上,语素既不是音义关联的基础,无法与概念相联系,也没有语言基本结构单位所必须具备的几个特征。因此,字和语素是不同体系里的两种不同语言现象,无法作直接的类比。而字本位中的“字”显然不能看作是语素。
  既然汉语属于语义型语言,其在句法生成机制上就采用语义语法,以意合来造句,没有语言的形态变化。汉语的语法结构框架是“话题-说明”,印欧语系语言的语法结构框架是“主语-谓语”。汉语的这一语法结构框架是句法语义结构,直接体现语义。而印欧语言的语法结构层次就浅于汉语语法结构框架,其深层结构还隐含在表层结构之下。徐通锵先生认为,印欧语的这个框架,是以“句”为本位,以词为基本语法结构单位的。一个句子必须有一个主语、一个谓语,而且也只能允许有一个主语、一个谓语,相互之间由一致关系联系着。句法结构就是通过这种“1个句子=1个主语×1个谓语”的“1=1×1”的结构关联而层层控制着句子以下的各层结构规则。主语、谓语和它们之间的联系,三者构成了一种封闭性的句法结构,尽管词可以发生各种不同的形态变化,但它必须接受此三者的制约,因而没有脱离句法规则的控制。[4]
  因此,这一语法体系的结构单位主要是句子和词两级。而汉语则不同,“话题-说明”这种语法结构与印欧语要求的一致性没有关系,它是一种开放性的语法框架结构,话题之下,句子可以一个接一个地产生。也就是说,汉语中,话题是肯定的,而主语却是无定的。话题与说明之间的联系非常松散,不像主语与谓语之间由一致关系紧密联系着,所以一些不合法的句子,在汉语中却是合法的。如赵元任曾举例:“你(的鞋)也破了。”“我(的铅笔)比你(的)尖。”这种在印欧语中是不合法的无主语句,之所以能够在汉语交际中通行,是因为语境的提示和补充。也就是说在汉语中,是话题、说明和语境三者构成一个开放式的句法结构。其格局框架是“一个字·一个音节·一个概念(意义单位)”,即一个以“1”为基础的“1×1=1”的结构层级体系。[5]在这其中, “字”就是明确的最小语法结构单位。
  西方语言学认为,句子的层级语法结构是:语素—词—词组一句子—句群。徐氏的字本位理论认为,汉语的语法结构层次是:字—字组—字块—形句—意句。而“字组”又称为“辞”,以方便和英语中word(词)相区别,而形句则相当于古代传统上的“读(dou)”。所以,这一层次又可以写作:字—词—块—读—句,五个层级。这一层次表述,也体现了刘勰汉语“因字而生句”的观点。徐通锵先生阐述这种分法时认为,字在最基础一层,表达概念的字形成字组,实现最初的语法化。此为“因字而生句”的台阶一。接着,不同的概念,即不同的字组,由特定的标记联系起来,形成字块。而到字块这一层,才是造句的一个结构单位。此为台阶二。而“读”则由特定的语气词表现出来,最终形成句子。此为台阶三。字在每一个台阶中的语法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徐通锵将这一过程称为“三阶说”:初阶、次阶、末阶。印欧语中,词有明显的形态变化,以此来表示语法关系,而汉语作为孤立语,其基本语法单位“字”,不体现任何语法关系。所以汉语句子中的语法关系就是由字组和字块来体现。
  
  二、字本位理论的应用
  
  (一)在计算语言学中的应用
  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计算语言学的研究中心一直就是机器翻译。机器翻译的开创者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副总裁韦弗(W.WEAVER),曾在1949年发表了一份名为《翻译》的备忘录,正式提出了机器翻译的问题。他在备忘录中认为“翻译类似于解读密码”。受到韦弗这种认识的影响,同时也由于计算机和语言处理知识的条件限制,当时的机器翻译采用的主要是“词对词”的策略,而翻译效果非常不理想。目前,机器翻译进入了繁荣期,但是依然困难重重。1966年美国ALPAC报告指出的机器翻译遇到过的“语义障碍”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机器翻译技术还是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对于中国的计算语言学来说,这样的困难就显得更大。汉语属于语义型的语言,其意义的理解对语境、篇章的依赖性很强。而汉语语言学对“字”与“词”两者的定义不明,使得汉语在处理上出现了一个西方不存在的难点,就是自动分词的问题。
  西方的文字基本属于字母文字,词与词之间有明显的间隔,如“a word”,就是两个词。因此要识别出词来并不困难。但是汉语并非如此。汉语在实际书写时,是以字作为基础单位。从中文信息处理的角度看,汉语在计算机信息输入过程中,也是以字输入为基点,即是以“字”为中转过渡的。但是汉语中字与字之间有明显的间隔,而词与词之间并没有明显的间隔。而且一个字与一个词之间并不对应。一个字有时可以是一个字,有时也可以是一个词。这就给计算机处理汉语进行自动分词时,带来很大的障碍。例如:歧义切分问题无法回避,且数量巨大,新词不断出现,增长速度不断提高,外来借用词不能也无法全部纳入词典中等。而“字本位”的理论思想,则给现实操作带来便利。
  徐氏的字本位理论认为,汉语中的大多数字,既可以单用,也可以与其它字组合获得编码能力。一个字能否与其它字组合,能与多少字组合,其数量代表了此字的生成能力。以这个字作为参考的基准点,来考察此字和其它字组合的生成能力,那么此字便被称为“核心字”。以核心字为基础,即可进行语汇研究。而字的特点是语义核心,单个字的语义抽象并且概括,这给字与字组合形成具体形象的意义,提供了可能。也就是说,字义与字义构成词义,词义与词义构成句义,即字义才是最基本的单位。“从抽象、宽泛、模糊的字义到具体的句义是通过字义的组合实现的。单字的抽象、宽泛、模糊的意义犹如一个独特的语义场,浮现着很多语义因子,借助于这些因子的触角去勾联其他语义场的语义因子,相互组合,使若隐若现的语义因子具体化为语义特性。”[6]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