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理念下的后现代主义设计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论文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设计;文化;人性化;多元化
【论文摘要】后现代主义是从现代主义中衍生出来的,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它绝不会像一种文艺思潮那样会在人们的争论中诞生或消退,它是一种当代人必然要面对和选择的生活方式,我们更应该肯定它是一种文化理念。同时,这种文化对以它为养料的后现代主义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
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而艺术与科技,又同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因此,思想文化的冲突必然引发多变的设计风格和争论。
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各种文化矛盾纷纷暴露出来。随着哲学、美学、文学艺术领域的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兴起,由文化支撑的设计领域受其影响,也投入到这场变革浪潮中来,形成了一个新的、具有影响力的流派——后现代主义设计。
一、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大众意识
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之下所产生的并与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它以全球化的大众传媒为载体进行大量、广泛的传播,并采用时尚化、流行化运作方式来引导大众。
在现代主义阶段,由于存在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两极分化,大众文化被认为低俗,难登大雅之堂。而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同时在现代艺术中存在的两极分化的情况也被彻底削平。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实现了设计与大众文化的对话。特别是在建筑设计中,它使“严肃的”建筑一直来优越于一种更为大众化的与粗俗的地方性建筑的等级制的崩溃。
实现设计与大众文化的对话主要会运用到挪用和解构这两种方式。
1、挪用:“把大众的‘文本’错误地放置到一个不宜的‘环境’里去,这样一种‘情景错置’似乎是后现代的一个基本手法。”
2、解构:“后现代在某种意义上似乎是一种脱敏剂,它把不共戴天的矛盾表达为左右为难的悖论,总的技艺可以说是‘解构’,具体手法可以有各种花样,比如多义化、歧义化、变态化、情景化、误读、诡辩、错乱、反讽、搞笑等等。”
如英国艺术家艾伦·琼斯设计的裸女茶几和色情座椅就巧妙地将消费时代的色情图像与家庭用品结合到了一起。在这里,解构和挪用或许是不需要理由的,让人大吃一惊和眼睛一亮才是这些“反设计”作品问世的真正原因。
二、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人性化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西方哲学上占主流地位的是理性主义。然而,理性主义哲学在19世纪中期以后其主流地位逐渐转变,由理性主义转向非理性主义。在各种非理性主义思想中,又以人本主义的精神分析学和存在主义为主要代表。存在主义哲学观的传播,必然带来人本主义哲学思想的崛起。
人本主义弘扬“人”的价值,反对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奴役,要求以对人的肯定取代对机器的崇拜。这种思想很快波及到文学艺术领域,得到了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视,开启了人性化设计的历程。
1、情感的设计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设计并不只是解决功能,还应该考虑到人的情感问题。因为我们对产品的选择受到我们的记忆、联想、愿望和朋友,也受到我们在电视和博物馆中所看到的东西的影响。如1987年设计的一系列名为“家养动物”的家具,就很好的把西欧人对意识的兴趣与北美人对某些宠物的兴趣融为一体,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情感设计非常有亲和力,既不是设计适应人,也不是人适应设计,而是二者亲切、自由的对话。
2、轻松愉快的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也将轻松愉快带入日常生活,使每天的行动不再像举行宗教仪式般严肃刻板。它强调人们生活在“现在”,享乐主义高于一切,快乐是最重要的原则。
盖当诺·佩西色彩鲜艳的纽约的日落沙发将大自然的风景引入室内,Ettore Sottsass在1981年设计的滑稽可爱的Cassblanca餐具架和ALESSI公司装饰着小鸟的鸣唱水壶,使厨房油腻的操作过程多了一些轻松幽默的气氛。从这方面来看,后现代设计将人们从简单、机械的枯燥生活中解救出来,重新回到真实愉快的生活中。
3、有爱心的设计
有爱心的设计其实也可以说成是另外的功能主义,即有生理功能又有心理功能的新功能主义,它切实地从人的真正的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到人所有的需要。从这个角度讲,我欣赏德国设计师Angela Schwengfelder和Michaela List设计的餐具,这是一套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但从表面上不会让人直接看出;在把手的处理上,使患者握在手里有一种平衡感,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既能看到、触到,又不那么显眼,充分顾虑到残疾人的自尊心,是真正的有爱心的设计。
三、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多元化
当代各种思潮的出现,导致了文化多元化的出现。文化的多元化直接导致生活的多元化,各个阶层,不同的人群对市场的不同诉求打破了设计上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极少主义的“黑匣子”不能满足如此众多的市场诉求,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多元化来临了。就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风格,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做出了明确的表达。他指出:“我喜欢杂交而不是‘纯种’;曲折扭曲而不是‘一目了然’;我喜欢模棱两可而不是‘清晰’,我喜欢传统的而不是‘匠心独具’的,容纳人的而不是排斥人的,我喜欢变化无常、含混不清而不是直截了当、明明白白。”他认为“那些看上去杂乱无章的低级建筑表现出一种诱人的活力与效力”。
值得一提的是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的设计,在这个设计中摩尔把文化的多样性付诸实施。广场的设计除了充分考虑了城市的文脉以外,主要是尽可能的体现多种文化的交融和共生的理念。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的表现意大利的文化传统,以唤起意大利人的文化认同感,摩尔大胆运用了各种古典主题,以喷泉、立柱式、强烈的地面色彩、拉丁字雕刻以及意大利半岛平面,直观而准确地象征了意大利的历史和早期建筑风格。另外,摩尔还从其他方面借用象征性的文化符号,以使这座建筑能与多种文化情趣的人对话和交流。总之,这个设计达到了将建筑文脉、建筑功能和使用者特殊口味混合的目标。
综上所述,文化是设计的支撑点,文化的不同和发展必然导致设计的差异和发展。因此,我们学习设计,要学习文化;做设计,更要理解文化。只有这样设计的内容才不会空虚,设计之路才能长久的走下去。
【参考文献】
[1]默克罗比. 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2]彼得·多默. 1945年以来的设计[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3]詹和平. 后现代主义设计[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4]王受之. 世界平面设计史[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下一篇:浅谈文化环境和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