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域文化与产业集群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摘 要]地域文化在产业集群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地域文化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首先对地域文化内涵进行剖析;然后对地域文化对产业集群成长的三个阶段:即萌芽期、成长期、根植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揭示了产业集群形成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几点集群发展与地域文化互动关系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 地域文化 企业家精神 根植性

  基金项目:湖南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 

  
  产业集群发展是区域经济的腾飞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对地域文化与产业集群之间关系认识不清,导致了我国一些地区产业集群不能很好融入当地文化环境,文化因素对集群影响甚微。鉴于集群与地域文化之间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对地域文化与集群关系的深入探讨,就集群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一、地域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不断向广延度和深刻度拓展的概念。关于文化的定义,较为著名的有英国文化学家泰勒于1971年在《原史文化》中下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生活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罗柯亨认为:“文化是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我国《辞海》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为“文化”下了定义:“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本文研究的是狭义的文化,即包含社会系统和意识形态系统两个子系统。社会系统包括各种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主要表现为各种人际关系,如社会关系、亲缘关系、经济关系、伦理关系、政治关系、军事关系、教会关系、职业关系、娱乐关系等;意识形态的系统由思想、信仰、知识构成,它们是以清晰的言语或行为倾向形式表现的。地域文化就是指某个特定的地域以上各种关系和意识形态的总和,其重要特点是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既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相对稳定性,又具有随时间和空间变换而变化的动态性。
  
  二、地域文化对产业集群的影响
  产业集群的发展遵循着生命周期规律,即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在各个时期,地域对产业集群产生不同的影响,对集群的形成具有不同程度的塑造作用。一般来说,集群由成长期过渡到成熟期时,集群便深深地根植于当地的文化环境中,地域文化对产业集群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便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地域文化对产业集群产生的影响:即地域文化与产业集群的萌芽期、地域文化与产业集群的成长期、地域文化与产业集群的根植期。
  (一)地域文化与产业集群的萌芽
  产业集群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纵观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它们的分布具有典型的空间性:以高科技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集群一般分布在学术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的地区,如美国“硅谷”;而以劳动力数量需求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集群多分布在人口密集,收入水平较低的地区,如我国江浙,广东,福建等地区的产业集群。影响产业集群空间分布的动力因素有四类:社会资本优势、外部经济性、价值链分工、集群网络效应。其中,社会资本优势所包含的企业家资源,信任合作,创新文化,以及当地的制度(包括政府的政策、商业习惯和竞争文化),都是属于地域文化的范畴,是形成产业集群不可或缺的条件。中国的产业集群首先出现在珠江三角洲、浙江宁波、温州等地区,与地域文化息息相关。
  地域文化加给人群特定的经济和商业元素,表现在特定地域的人群上就是一种精神气质。产业集群的行为主体是企业家,在产业集群萌芽阶段,企业家的首创精神和政府的政策对集群能否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制度是推动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随着产业的发展而逐步转化为内生力量。企业家的精神和气质培育来源于具有历史传承性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域的人群在经济活动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地域个性,如江浙人具有现代素质和经营思想,表现出观念开放、精明灵活、乐于纳新、尚富重利、有文化涵养等特色。岭南人则表现为创业欲望强、敢于冒险、追新求变、崇尚实利等特色。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不同地域群体的个性特征,使人性文化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任何经济现象、经济模式的生成背后总有某些历史、文化因素在起作用,历史文化传统影响着一定地域人们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由此催生着各种经济现象的形成。
  (二)地域文化与产业集群的成长
  产业集群的成长需要集群拥有强大的吸引力,能够吸引大量的供应商、用户和专门人才,并逐步形成培训、金融、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出口分配等职能所形成的网络化体系。在此基础上,集群内部各企业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竞争使得各企业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而合作与交流带来的知识外溢效应使得集群的整体层次不断提高,获得外部经济和范围经济,竞争优势得到强化,竞争地位得到巩固。在这个阶段,创新与协作成为集群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1.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集群成长的动力
  谁是创新的主体?熊彼特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按照熊彼特的观点,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灵魂”,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企业家之所以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企业家具备一种不同于常人的品质,即‘创新精神’,亦叫做‘企业家精神’。所谓企业家精神,主要包括:(1)企业家的‘首创精神’和甘冒风险的大无畏精神;(2)企业家的‘成功欲’;(3)企业家甘冒风险,以苦为乐的精神;(4)企业家的精明理智和敏捷;(5)企业家的事业心。企业家本身的素质决定了他自始至终是实施创新的人。正是在他们的支配作用下,不仅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能够发展壮大,而且通过其影响产生了一批追随者和模仿者,从而带动区域经济从低水平的均衡陷阱中摆脱出来,从传统的自然经济走向现代的工业经济”。可见,企业家创新精神是推动产业进步最主要的动力,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要素。企业家创新精神来自何处?20世纪初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指出,每个时代和地域的“精神” ,都与其特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存在着某种内在的渊源关系。
  2.社会资本能有效促进集群协作
  产业集群形成和正常运转的内在机制是产业集群内部的人文环境,而这种人文环境的核心是以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信任和承诺为主要内容的协作精神,因此,人文因素是产业集群成长的深层内因。
  由于地缘的接近性,产业集群环境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与扩散,为集群内企业的协作提供一个基础平台,从而促进创新的发生。虽然编码化的知识易于在更大的地理空间上交流与扩散,但是,大部分决定创新能力的是隐含经验类知识,这种隐含类知识蕴藏于人的大脑之中,具有较强的个人属性,而集群内企业、机构人员通过地理接近性和相似的地域文化,有利于利用私人交流等形式建立稳定和持续的关系,为隐含经验类知识准确、迅速地传递与扩散提供了基础条件,从而有利于提高协作效率和创新速度,克服了正式交流渠道时滞性的缺陷。此外,基于共同地域文化背景之上的人文关系网络的形成,对于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信用风险,促进专业化分工都有积极的作用。如广东东莞作为著名侨乡,与台商在历史、文化上具有亲和性,亲缘、乡缘等社会关系网络为台商在大陆投资以及台湾企业家与大陆企业家的交流奠定了文化基础,使之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信息产品生产基地和我国最大的国际性对外加工基地。

  3.地域文化有助于营造良好的集群商业文化氛围
  地理、文化、制度上的相似性将导致特殊的门路,更亲密的关系、更好的信息、有力的激励措施和其他生产率和创新优势(波特,1998)。集群中有限的地理空间中人与人、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互动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氛围。商业文化氛围是由企业家精神、乡土文化、家族制度与政府政策等方面共同营造的,良好的商业文化氛围有利于集群内企业在同一文化氛围中长期运营与合作,有助于群内知识转移主体之间开放性和诚实性的提高。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对产业集群成长的作用主要是提供环境和氛围,包括创新的制度环境,加强创新的原动力,以及促进互动的氛围。
  (三)地域文化与产业集群的根植性
  产业集群具有地方根植性,其含义是经济行为深深地嵌入于社会关系之中。地方根植性的存在会逐步孕育区域社会资本,增强区域的凝聚力和归宿感,使已有的企业深深扎根于当地区域,并驱使外来企业本地化,保证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可以说,产业集群的绩效大小,稳定性的高低,可持续发展的程度,主要看其根植性的强弱。
  1.产业集群的社会关系网络镶嵌于地域文化网络之上
  产业集群社会关系网络的基础是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而具有生存和竞争能力的企业必须凭借当地文化网络构建其竞争优势。文化将相同文化背景的人连接成“一张网”,这张网既是网内行为主体实现资源再组合的工具,又使其行为无法超然网外,因为一旦超脱,那就意味着他将要放弃这一宝贵的社会资本。企业被锁定于特定的网络结构中,文化成为集群优势的根本,文化的性质成为地区产业和集群发展的最深层的原因。同时,非正式的人际关系(社会资本)在经济活动中是一种具有稀缺性的经济资源,又是一种具有要素配置功能的特殊资源,在中国这样一个由人缘、地缘、亲缘关系交织而成的网络社会中,这种社会资本在经济活动中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可以说,本地文化和社会资本与企业的关系资本交融在一起,共同促进本地的繁荣。
  2.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能力构筑在产业集群社会关系网络根植性的基础之上
  本文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是指:集群在其成长过程中,沿着特定的方向产生并演化,依靠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形成的,与集群的技术、结构、文化、价值观等独特性质有关的,呈现出独特性、衍生性、学习积累性和路径依赖性等特征的互补性、整合性知识体系。它是指集群内企业组织和相关机构在社会网络体系中对学习能力、知识积累、社会资本、整合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机融合所产生的一种特殊能力。一个产业集群具有竞争力实质上是产业集群拥有深厚根植性的外在表现。
  
  三、产业集群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地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它就像常规和惯例一样,在冲突和斗争中不断地得以创造和再创造。产业集群根植于地域文化这一母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着持续的信息交流,改变着对方元素的组合。积极的企业文化和集群文化能给地域文化注入新鲜的营养,潜移默化地滋养并提升着集群地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创新精神等意识形态,从而改变着人们的经济和社会行为,甚至使当地社会网络体系发生改变。同时,企业文化和集群文化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引导、改变当地的政府行为,促使政府制定更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使地域环境得到优化。
  
  四、结论
  地域文化与产业集群是两个深层联系,相互贯通,相互增强(弱化)的系统,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这使我们在思考经济发展问题的时候,必须考虑相关的社会发展的问题,反过来也是如此。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是人类文明和人类自身进步的重要方面和保障(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途径,社会发展是终极目标和归宿)。具体到我国现阶段的产业集群发展和地域文化建设,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四点启示:
  减少产业集群的强制性培育,培育产业集群必须结合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给产业集群以准确的定位;积极搭建起产业集群经济体与当地社会关系网络密切联系,经常性交流的网络和平台,鼓励交流,协作与创新,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集群主流文化氛围。
  政府和文化部门要积极发展和优化当地文化:一方面要弘扬现有文化中积极和先进的部分,改造和摒弃落后的部分;另一方面要使当地文化的发展与时俱进,吸收积极的时代元素,为经济活动创造出既具有吸附力,又具有“营养”供给力的优质“母体”。
  企业和集群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必须考虑到地域文化的特殊性,要实现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促进产业集群的地方化过程,以增强产业集群的根植能力。
  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在尊重各区域特有文化传统和文化现状的基础上来进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其具有本民族特点的传统文化以及由此形成的意识形态,因此,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方式和做法应该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只有在人与人和谐的前提下,经济与社会才会出现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胡惠林,李康化著,文化经济学[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6
  [2]鲁开垠著,增长的新空间--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钟坚著,世界硅谷模式的制度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夏智伦著,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5]安纳利,萨克森宁(美国)著.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