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应重视母语的负迁移(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这是中国的英语初学者容易犯的错误。这样的对话对于中国人来讲非常容易明白,因为大家都习惯了谦虚的表达方法,谦虚是我们的美德。而英语国家的人却会感到费解,他们对于别人的赞美往往用一句简单的“Thank you.”表示感谢和接受。再比如,在中国,遇见熟人、邻居买菜回来时,我们总会微笑的打招呼“ 您买菜去了”“ 出去了啊” 这些都是寒暄语,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提问。而将这些看似普通的行为翻译成英语,同样的情况却对欧美人士来说无疑是莫名其妙,并会误认为是干涉。类似这样的错误便是由于语言所在的文化和习俗差异所造成的。
一个民族的文化方式或生活方式,总是体现着这个民族的文化性格。学习者由于文化和习俗的原因而出现了语篇负迁移。再比如,在讲话或者写文章时,中国的学生喜欢先用大篇幅层层铺垫,最后讲出中心思想,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则往往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提出自己的论点,说明自己的主要观点或者写作的意图。然后整个语篇直线向前推进,论证过程逻辑比较严密。这也造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了不少英语却很难适应与英语为母语者沟通。英语学习者觉得英语母语者不够委婉,而英语母语者则认为英语学习者太罗唆。
二、母语负迁移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在我国属于外语教学,不存在外语环境,日常生活都需要在母语汉语语境中进行,一味地消极避免母语迁移有掩耳盗铃之嫌;相对而言,明智之举应是根据母语迁移的规律扬长避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与其片面地否定或回避母语的迁移作用,不如合理地利用母语正迁移作用,控制负迁移。
首先,外语师生应该充分认识到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在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同时要继续提高汉语水平。正如桂诗春曾指出的:“外语习得和外语学习不是零起步,而是以母语为起点。”在外语习得过程中,母语及其经验是学习者业已形成存在的语言系统,与认知思维能力交织在一起成为了不可忽略的学习基础,也是可利用的资源,有助学习者更有效地理解、记忆外语输入,并协助学习者组织控制外语输出,从而促进外语水平的发展提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元语言层面,运用已发展完善的汉语能力进行深层正迁移,如运用母语系统已有的分析概括等认知思维能力和语言策略,促进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也不能忽视汉语负迁移,应当及时纠正其导致的语际错误,并适当加强对句法之外的词汇和语篇层面的英汉对比教学,增强学生自我监控这些语言表层负迁移的元语言意识。
其次,教师无需刻意追求全英文授课,应根据学生的习得阶段、水平情况以及课程类型决定是否将汉语灵活运用于英语教学,帮助学习者更合理、科学、有效地在适当的时期借用母语概念系统,而不是对其完全依赖。比如普通院校的英语课堂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涉及到如何最大程度地传授可理解的英语知识,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即使在精心设计的教材中,依然有些单词或结构用英语解释是困难且费时的,完全可以用汉语给出适当的解释,将节省下的时间用于指出英语词义或结构与汉语的不对等处并强调英语用法,这样既容易理解,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避免了等值翻译的恶果,从而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及学习者的外语水平。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2]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静水流深话《牧
下一篇:变译理论下的汉英旅游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