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全宋诗》34首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全宋诗》的编纂,乃一世之工程,其所取得的成就,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可以断言,在今后的岁月中,她必将泽惠更多的学人。然正因其工程浩大,遂难免挂漏之失。自其陆续问世以来,已有不少学者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本着对她的推崇爱护之心,不惮翻检之劳,纷纷进行补直拾遗的工作,庶几使之臻于完美之境。出于同样的态度、感情和目的,笔者不揣谫陋,有此补遗之文作。
本文所补18家34首诗,全部辑自清末归安姚氏刊本《凤墅残帖释文》(以下简称《释文》)。《凤墅残帖》乃南宋曾宏父(字幼卿)所刊《凤墅法帖》的残存部分。虽非全帙,但系据宋人手泽模刻上石,故其文献真实性毋庸置疑。关于此法帖的原貌,道光年间姚衡有过如下描述:
曾宏父凤墅帖,每卷前篆书“凤墅法帖卷第几”,石约高今衣工尺一尺余(工部营造尺一尺一分一厘。原纸屡经裁裱,不复可考),宽四寸五分,字高九寸二分。每卷后载:石“自某年至某年,共若干帖,并对真迹,镌石于庐陵郡凤山别墅,系第几卷,曾宏父谨识”;次行铃“凤山”二字鼎印,“清江开国”朱文方印,末行书“亳社张节模丹上石,刻工欧阳信明”,字稍偏左,“前载计几千几百几十几字,共几片几十板”,每一札后钤“曾氏家藏”长亚字印,每札前有长栏居行之中标书者姓氏、官位,有谥则书谥,下旁书某宗某某几年,亦有止书一姓空二格不书者。是帖卷帙次第备载宏父《石刻铺叙》中。宋时书翰之盛,莫备于此。顾传世久远,罕有全帙。汉阳叶东卿郎中藏正帖六卷,续帖二卷,为真定梁氏故物,墨光如漆,生动欲飞,希世珍也。因依次备录,庶几后有遇者,四十卷灿然具足,岂独好古之幸,亦斯帖之幸也。
关于此帖的渊源及价值,这里拟引用乾隆三十四年(1769)钱大昕的跋语作说明。钱氏云:“《凤墅法帖》者,南宋曾宏父幼卿所刻。正帖二十卷,续帖二十卷,皆宋人书。其云‘凤墅’者,镌于庐陵郡之凤山别墅故也。予所得仅两卷,一为‘南渡名相帖’,一为‘南渡执政帖’。……卷中所载,皆诸公书翰,而与其父少师往还之帖居其太半。古人书问,不轻假手门客。行草大小疏密不拘,要皆秀逸可爱。宏父未冠失所怙,然藏@①手泽久而不忘,亦征名臣之有后矣。”(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跋中“与其父少师往还之帖居其太半”一句,最关紧要,它十分清楚而雄辩地说明了曾氏此帖的文献来源和文献真实性。本文所补即有诸家送宏父之父三复赴任之诗10余首,足证钱氏所言不诬。
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赵希弁《附志》著录有曾宏父《凤墅帖》二十卷,《画帖》二卷,《续帖》四卷,当是曾氏刻石未全时本。从以上所引姚氏、钱氏之语不难看出,因为种种原因,四十卷《法帖》流转到清乾隆以后,只存叶氏所藏八卷、钱氏所藏二卷,合计十卷,仅及原帖四之一,二氏分别据原刻之行、草书体加以释文,是为《凤墅残帖释文》。而今日所见之《释文》,亦有三种版本,其一即钱氏所藏二卷本,见录于《贷园丛书初集》、《丛书集成初编》两种丛书中,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均另藏有清抄本;其二为叶氏藏八卷本,所知仅有南京图书馆藏清赵氏非昔轩抄本,有清赵宗建校、跋之语;其三为十卷本,最为全本,是合叶氏、钱氏所藏汇刻而成,前八卷排以“释文一”至“释文八”之序,当来自叶氏藏;后二卷以“释文上”、“释文下”标卷次,当来自钱氏藏。书口下题“咫进斋丛书 归安姚氏”,而考归安姚氏光绪九年所刊《咫进斋丛书》,并无此书,当是未及收入者,此足以补其缺。
值得注意的是,《凤墅残帖》不但是一部法帖,具有书法史、书法艺术的研究价值,而且,它还以“手泽”的形式保存了宋人的一些原创作品,为文学研究提供了颇资借鉴的材料。如其中卷4所收张元gàn@②《贺新郎》(梦绕神州路)真迹,与现行张词相较,有5处异文;而词后周必正、杨万里等人之跋,从思想上、艺术上对张词进行评论,亦足以发其幽隐,个别评语似未曾经人引用过,笔者曾在《豪放词》(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一书中予以吸收。又如其中所收张孝祥一通书信,亦不见于张氏《于湖居士文集》40卷本及其他各种本子,笔者亦于《张孝祥诗文集》(黄山书社,2001年)的整理本中加以吸收。本文所辑,则全属诗歌作品,对丰富《全宋诗》、推动宋代诗歌的研究,应该都具有一定的意义。而这里所据的底本,即是十卷本的“足本”。为行文之便,原诗中的作者自注,以小字随文附出;原书信中有关作者字号、作书时间等材料,一并于诗后以按语形式标出。作者名号不详者,以姓加“某”字称之。《全宋诗》已收之作家,仅补其诗;《全宋诗》未收之作家,则依《全宋诗》例,于诗前冠其小传。
因《释文》所收并非皆宋人之诗,有的是书作者手录唐人之诗,而笔者学殖荒疏,见闻又浅陋,恐误录诗作、误植作者名之处,在所难免,故诚请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1.洪迈(2首)
周丈直院侍郎以诗送子和教授之官兼以见简且及《夷坚丁志》辄次元韵共被儒冠误,于今自得师。未妨名藉甚,独可酒中之。
领郡人生贵 公近有建宁之命,投闲我分宜 清祠未允。夜光招桉剑,蟠木羡离奇。右一
我作夷坚志,归田当雅歌。玉环知叔子,金合验无颇 张无颇事见传奇。
事业羞编简,功名拙臼科。广文天下士,此客不嫌多。右二
按:以上二首,见《释文五》,原《法帖》卷十七“南渡文艺帖”,冠“洪野处”,小字注“文敏公”,计十行。迈,字景庐,号容斋,别号野处,卒谥文敏;而题及诗中所涉《夷坚志》(含甲、乙、丙、丁四志),正洪迈所撰,故此诗绝为迈作。
2.谢谔(1首)
无玷判县朝议旧友之官南康辄赋唐律以伸叙别
县近梅花大岭头,征军催起蔟群驺。存心定匪追时好,处事还应与道谋。
且使闾阎兴礼义,却从台阁纵遨游。吾宗老子曾居此,遗爱烦询果是不。伯袒民师遗爱,见曾大卿诗选
按:此诗出处同前,冠“谢艮斋”,计九行,诗前有谢谔与曾三复(字无玷,《法帖》编刻者曾宏父之父)书信数通,诗题后有“渝川谢谔再拜”六字,单独作一行;诗后题“淳熙七年十二月九日”一行。谔,字昌国,临江军新喻人,初居县南之竹坡,名其燕坐曰艮斋,人称艮斋先生。诗为谢谔所作无疑。
3.王安中(1首)
留题柳州甘氏娱文堂
故人万里隔,存没两难呼。斯文不到处,嗟我孰为娱。凄其望罗池,三吊愚溪愚,饮从翼与宁,安得留须臾。独梦骑麟翁,手持明月珠。似矜赵德贤,去住欲与俱。贵常生至少,一士何必无。只今南郭甘,能友吾家乌。勤勤相师氏,kuì@③我非韩徒。第作别子诗,老意不可孤。风涛观若厌,刷羽鸣天衢。
按:此诗见《释文六》,原《法帖》卷十八“南渡名贤诗帖”,冠“王初寮”,诗前有王氏手书韩愈《别赵子》诗一首,继云:“韩退之在潮,赵德收拾其文曰《文录》,其序真从韩子者也。韩徙袁,作此诗曰《别赵子》。初寮居柳,再改岁,城南甘táo@⑤次凉日来问学,寮将适东粤,为取‘不谓小郭中,有子可与娱’之语,名其书舍曰‘娱文堂’,手写此诗遗之。绍兴癸丑上元。”计十六行。末题:“绍兴癸丑春社仙弈寓舍书初寮道人王安中履道”,与诗计十二行。据此,诗为王安中作甚明。安中,字履道,曾学于苏轼、晁说之,筑室自榜曰“初寮”,有《初寮集》76卷,佚,今存《永乐大典》辑本8卷。另有《初寮词》1卷。诗后有隆兴甲申(二年,1164)春社南城童宗说、隆兴二年冬至前五日梁克家跋语。诗后另有安中所书“破额山前碧玉流”诗一首,乃唐柳宗元所作,原题曰《酬曾侍御过象县见寄》。
4.李纲(?)(2首)
失题(拟)
本文所补18家34首诗,全部辑自清末归安姚氏刊本《凤墅残帖释文》(以下简称《释文》)。《凤墅残帖》乃南宋曾宏父(字幼卿)所刊《凤墅法帖》的残存部分。虽非全帙,但系据宋人手泽模刻上石,故其文献真实性毋庸置疑。关于此法帖的原貌,道光年间姚衡有过如下描述:
曾宏父凤墅帖,每卷前篆书“凤墅法帖卷第几”,石约高今衣工尺一尺余(工部营造尺一尺一分一厘。原纸屡经裁裱,不复可考),宽四寸五分,字高九寸二分。每卷后载:石“自某年至某年,共若干帖,并对真迹,镌石于庐陵郡凤山别墅,系第几卷,曾宏父谨识”;次行铃“凤山”二字鼎印,“清江开国”朱文方印,末行书“亳社张节模丹上石,刻工欧阳信明”,字稍偏左,“前载计几千几百几十几字,共几片几十板”,每一札后钤“曾氏家藏”长亚字印,每札前有长栏居行之中标书者姓氏、官位,有谥则书谥,下旁书某宗某某几年,亦有止书一姓空二格不书者。是帖卷帙次第备载宏父《石刻铺叙》中。宋时书翰之盛,莫备于此。顾传世久远,罕有全帙。汉阳叶东卿郎中藏正帖六卷,续帖二卷,为真定梁氏故物,墨光如漆,生动欲飞,希世珍也。因依次备录,庶几后有遇者,四十卷灿然具足,岂独好古之幸,亦斯帖之幸也。
关于此帖的渊源及价值,这里拟引用乾隆三十四年(1769)钱大昕的跋语作说明。钱氏云:“《凤墅法帖》者,南宋曾宏父幼卿所刻。正帖二十卷,续帖二十卷,皆宋人书。其云‘凤墅’者,镌于庐陵郡之凤山别墅故也。予所得仅两卷,一为‘南渡名相帖’,一为‘南渡执政帖’。……卷中所载,皆诸公书翰,而与其父少师往还之帖居其太半。古人书问,不轻假手门客。行草大小疏密不拘,要皆秀逸可爱。宏父未冠失所怙,然藏@①手泽久而不忘,亦征名臣之有后矣。”(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跋中“与其父少师往还之帖居其太半”一句,最关紧要,它十分清楚而雄辩地说明了曾氏此帖的文献来源和文献真实性。本文所补即有诸家送宏父之父三复赴任之诗10余首,足证钱氏所言不诬。
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赵希弁《附志》著录有曾宏父《凤墅帖》二十卷,《画帖》二卷,《续帖》四卷,当是曾氏刻石未全时本。从以上所引姚氏、钱氏之语不难看出,因为种种原因,四十卷《法帖》流转到清乾隆以后,只存叶氏所藏八卷、钱氏所藏二卷,合计十卷,仅及原帖四之一,二氏分别据原刻之行、草书体加以释文,是为《凤墅残帖释文》。而今日所见之《释文》,亦有三种版本,其一即钱氏所藏二卷本,见录于《贷园丛书初集》、《丛书集成初编》两种丛书中,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均另藏有清抄本;其二为叶氏藏八卷本,所知仅有南京图书馆藏清赵氏非昔轩抄本,有清赵宗建校、跋之语;其三为十卷本,最为全本,是合叶氏、钱氏所藏汇刻而成,前八卷排以“释文一”至“释文八”之序,当来自叶氏藏;后二卷以“释文上”、“释文下”标卷次,当来自钱氏藏。书口下题“咫进斋丛书 归安姚氏”,而考归安姚氏光绪九年所刊《咫进斋丛书》,并无此书,当是未及收入者,此足以补其缺。
值得注意的是,《凤墅残帖》不但是一部法帖,具有书法史、书法艺术的研究价值,而且,它还以“手泽”的形式保存了宋人的一些原创作品,为文学研究提供了颇资借鉴的材料。如其中卷4所收张元gàn@②《贺新郎》(梦绕神州路)真迹,与现行张词相较,有5处异文;而词后周必正、杨万里等人之跋,从思想上、艺术上对张词进行评论,亦足以发其幽隐,个别评语似未曾经人引用过,笔者曾在《豪放词》(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一书中予以吸收。又如其中所收张孝祥一通书信,亦不见于张氏《于湖居士文集》40卷本及其他各种本子,笔者亦于《张孝祥诗文集》(黄山书社,2001年)的整理本中加以吸收。本文所辑,则全属诗歌作品,对丰富《全宋诗》、推动宋代诗歌的研究,应该都具有一定的意义。而这里所据的底本,即是十卷本的“足本”。为行文之便,原诗中的作者自注,以小字随文附出;原书信中有关作者字号、作书时间等材料,一并于诗后以按语形式标出。作者名号不详者,以姓加“某”字称之。《全宋诗》已收之作家,仅补其诗;《全宋诗》未收之作家,则依《全宋诗》例,于诗前冠其小传。
因《释文》所收并非皆宋人之诗,有的是书作者手录唐人之诗,而笔者学殖荒疏,见闻又浅陋,恐误录诗作、误植作者名之处,在所难免,故诚请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1.洪迈(2首)
周丈直院侍郎以诗送子和教授之官兼以见简且及《夷坚丁志》辄次元韵共被儒冠误,于今自得师。未妨名藉甚,独可酒中之。
领郡人生贵 公近有建宁之命,投闲我分宜 清祠未允。夜光招桉剑,蟠木羡离奇。右一
我作夷坚志,归田当雅歌。玉环知叔子,金合验无颇 张无颇事见传奇。
事业羞编简,功名拙臼科。广文天下士,此客不嫌多。右二
按:以上二首,见《释文五》,原《法帖》卷十七“南渡文艺帖”,冠“洪野处”,小字注“文敏公”,计十行。迈,字景庐,号容斋,别号野处,卒谥文敏;而题及诗中所涉《夷坚志》(含甲、乙、丙、丁四志),正洪迈所撰,故此诗绝为迈作。
2.谢谔(1首)
无玷判县朝议旧友之官南康辄赋唐律以伸叙别
县近梅花大岭头,征军催起蔟群驺。存心定匪追时好,处事还应与道谋。
且使闾阎兴礼义,却从台阁纵遨游。吾宗老子曾居此,遗爱烦询果是不。伯袒民师遗爱,见曾大卿诗选
按:此诗出处同前,冠“谢艮斋”,计九行,诗前有谢谔与曾三复(字无玷,《法帖》编刻者曾宏父之父)书信数通,诗题后有“渝川谢谔再拜”六字,单独作一行;诗后题“淳熙七年十二月九日”一行。谔,字昌国,临江军新喻人,初居县南之竹坡,名其燕坐曰艮斋,人称艮斋先生。诗为谢谔所作无疑。
3.王安中(1首)
留题柳州甘氏娱文堂
故人万里隔,存没两难呼。斯文不到处,嗟我孰为娱。凄其望罗池,三吊愚溪愚,饮从翼与宁,安得留须臾。独梦骑麟翁,手持明月珠。似矜赵德贤,去住欲与俱。贵常生至少,一士何必无。只今南郭甘,能友吾家乌。勤勤相师氏,kuì@③我非韩徒。第作别子诗,老意不可孤。风涛观若厌,刷羽鸣天衢。
按:此诗见《释文六》,原《法帖》卷十八“南渡名贤诗帖”,冠“王初寮”,诗前有王氏手书韩愈《别赵子》诗一首,继云:“韩退之在潮,赵德收拾其文曰《文录》,其序真从韩子者也。韩徙袁,作此诗曰《别赵子》。初寮居柳,再改岁,城南甘táo@⑤次凉日来问学,寮将适东粤,为取‘不谓小郭中,有子可与娱’之语,名其书舍曰‘娱文堂’,手写此诗遗之。绍兴癸丑上元。”计十六行。末题:“绍兴癸丑春社仙弈寓舍书初寮道人王安中履道”,与诗计十二行。据此,诗为王安中作甚明。安中,字履道,曾学于苏轼、晁说之,筑室自榜曰“初寮”,有《初寮集》76卷,佚,今存《永乐大典》辑本8卷。另有《初寮词》1卷。诗后有隆兴甲申(二年,1164)春社南城童宗说、隆兴二年冬至前五日梁克家跋语。诗后另有安中所书“破额山前碧玉流”诗一首,乃唐柳宗元所作,原题曰《酬曾侍御过象县见寄》。
4.李纲(?)(2首)
失题(拟)
上一篇:民俗学者与文艺学者的田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