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论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29

再没有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如果从1978年开始算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今天经历了整整的310年。31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8年12月8日,中国共产当第101届中央委员会第3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华国锋主持。会议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1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1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在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决定停止使用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否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党的101届3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1)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

10年“文化大革命”,国家在左的政治路线指引下,国民经济损失总计约5000亿元。计划经济时代,人民普遍吃不饱,穿不暖。买粮食要用粮票,买棉布要用布票,买食用油要用油票,票是人民经济生活中的主角;肉类这种普通百姓的奢侈品要留到过年才能享用;在当时的条件下,别说1个大学生,即使1个高中毕业生都是社会上的香饽饽。唯1令人怀念的就是那个时代民风真的很淳朴,路不拾遗;官风廉正,没有现代社会那些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短短的30年,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

今天,在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会说我们中国人是劣等公民,说我们是东亚病夫。蓬勃发展的经济,接连上天的卫星,奥运赛场上1面又1面的金牌让那些嘲笑中国人的高傲自大者无话可说。

在生产力高速发展,外资涌入国门,引进国外先进科技的同时,1些资产阶级思想死灰复燃了。君不见,因贪污受贿而落马的高官比以前多了么;高校周围的宾馆旅店生意火暴,夜夜爆满;警匪1家,人民警察公然为各种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提供庇护伞……

难道这些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阵痛么?

(2)中国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形态发展要经历原始社会——努力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1社会5个形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人类文明发展的两条主要道路和两种基本模式。资本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的重要环节。从人类文明整体发展进程看,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不可逾越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1个历史事实:资本主义的整体发展和文明进步,固然与资产阶级及其制度自身的历史进步性有关,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其“整体文明”是以某种程度的与文明精神背道而驰的手段实现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只使少数国家在其历史发展中实现了“血淋淋”的“文明和进步”,而使大多数国家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状态。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什么道路、采取什么发展模式,才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和文明进步呢?我们党从成立的那1刻起,就以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为己任,对上述重大历史课题进行了不懈探索。虽然这1探索过程艰辛而曲折,但经过短短310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社会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满足、民主权利不断丰富和进1步落实、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等,足以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1条成功的道路。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讲,即为“占世界总人口4分之3的第3世界走出了1条道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发展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其科学性主要在两个方面得到了体现和检验:1是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性质和运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发展到共产(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1般垄断,再到国家垄断和今天的全球化发展阶段,其内部的传统资本主义因素在丧失,倾向于社会主义的新社会因素在增长,这1历史事实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证明。2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不同国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不同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新的理论和实践形态,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原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

论,同时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不同中国的改革虽然因为受到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而进入艰难时期,但中国共产当人顶住来自各方的挑战和压力,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指南,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文明进步,用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现实表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当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在具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全民富裕。


2008年是不平凡的1年,不仅仅是因为今年是奥运年。我们更需要记住的是今年还是改革开放310年的大年。改革开放可以说是1个革命性的创举,它是中国共产当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普遍国情相结合的产物。310多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体育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这310年来有许许多多的成就与成功是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的:香港、澳门的回归,北京市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神5、神6发射成功,嫦娥1号发射成功,长江3峡等等不胜枚举。着所有的1切都是由于我们有1个伟大的党,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国策,并且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1心、众志成城。才取得了如今的成绩。

回顾这310年来的巨变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新中国在刚刚成立之初,在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之时,却遭受了“10年浩劫”的洗礼。在粉碎了“4人帮”之后中国再1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这样1个岔路口许多人在彷徨犹豫。不知道中国改走怎样1条道路。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睿智的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策略。这犹如1声春雷惊醒了整个中国,也激发了广大中国人民迅速的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的决心与信心。

1978年党的101届3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1。

101届3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1979年9月的101届4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1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84年10月,党的102届3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1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1984年1月24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杨尚昆和广东省省长梁灵光和原省长刘田夫等同志陪同下,来到深圳视察,受到特区建设者的热烈欢迎。邓小平说:办经济特区是我提倡的,中央定的,是不是能够成功,我要来看1看。他亲眼目睹了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发生的变化,对深圳日新月异的建设面貌,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经过深思熟虑,邓小平写下了“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的题词。

邓小平的题词在海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不仅充分肯定了特区的建设成就和发展方向,同时为有关特区的争论作了权威性的总结,从而围绕着要不要办特区、办特区是对是错这个长达4年的是非之争,有了旗帜鲜明的结论,此后对深圳发展道路的争论逐渐沉静下来了。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建立经济特区是困难重重的,因为当时中国思想还是很保守的,对西方资本主义还是很抵制的。要让西方人突然进入中国投资建厂无异于与社会主义作对1样。这无疑是很为难的事情,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也是1个问题。而小平同志却1语中的“市场经济不1定是资本主义特有,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的先进方面,社会主义也可以拿来借鉴,总之不管黑猫,黄猫逮到耗子就是好猫”。在小平同志极力主张下经济特区办得很成功,全中国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开始迅速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快和深化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在新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了新的进展和发展方向。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

发展是硬道理。建设小康社会,中心任务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小康社会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发展是包括经济和社会在内、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我们讲发展是硬道理,讲的是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发展。”小康社会是全面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其核心目标是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

回顾310年来的改革开放,总体上很成功,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失误失衡。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关系,最基本的是经济与政治、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关系,而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不够协调,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几大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政治体制改革却是碎步缓行,进展不大。都同政治体制改革不到位有关。

目前改革处在关键阶段,问题很多,矛盾复杂,难度很大,各种议论纷起,我们要下最大决心,拿出民主革命时期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那样的决心、气概和魄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邓小平针对“姓资姓社”的争论,明确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有名的“3个有利于”标准。“3个有利于”标准不仅是实践标准的发展,更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3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精髓。

“3个有利于”标准是廓清“姓资姓社”迷雾的有效武器。正如有的领导干部所说,这些年,我们就是靠“3个有利于”标准壮了胆。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