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29

  西方英美文学发展的两条源流分别为古希腊罗马的古代传统和古希伯来的基督教教义传统,基督教文化是在认真总结了希伯来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在整个基督教文化的教义经典中占据着皇冠明珠位置的传世经典无疑就是《圣经》了。《圣经》不仅是基督教的宗教教义经典,更是基督文化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结晶,在基督教文明的土壤上成长起来的英美作家,不知不觉地从基督教文化中汲取写作的素材,英美文学作品中处处可见《圣经》的踪迹和基督教的思想。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基督教的经典《圣经》和基督教思想对某些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进一步体会基督教文化对英美文学的深远影响。

  一、对《圣经》和英美文学关系的追根溯源

  《圣经》是世界三大宗教中基督教重要的宗教经典,是西方英美精神和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圣经》对英美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圣经》不仅仅是宗教教义,也是关于文学、政治、哲学的经典名着,同时更是古代西方人民日常行为的道德准则和日常遵循的法律标准。

  随着基督教在欧洲的盛行,《圣经》的传播也被西方读者广泛地接触和认可,甚至作为启蒙读物被纳入了西方教学体系当中。西欧各国的语言整理和规范化都是从翻译《圣经》开始的。

  诺斯洛普·弗莱曾指出:“西方文学的历史实际就是一部宗教的历史,各个时代的作家创作都离不开从《圣经》中获得的启迪,例如,诗人雪莱最初研究的就是《圣经》文学,其夫人在《伊斯兰的起义》中介绍到雪莱经常研读《旧约》中的约伯记、雅歌和以赛亚书,以此来打开文学创作的思路。《圣经》的文学精神已经深深地埋入了英美民族意识的深层,从而外化为民族的文化精神。因此,研究西方文学,如果没有对《圣经》的最起码的理解显然是无从下手的。”很多英美诗歌、小说、戏剧及散文中随处可见《圣经》中的语言和典故,如果不了解《圣经》,就无法正确把握作品的内涵。很多英美作家在其作品中有意或无意地引用《圣经》的语言、典故以及意象,从而提升作品的深刻寓意或内涵。

  二、《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学创作的手法和词汇应用上,下面我们通过介绍《圣经》艾米莉·勃朗特和海明威两位文豪作品的影响来进行典型举例分析。

  1.《圣经》对艾米莉·勃朗特作品的影响。《呼啸山庄》是英国19世纪着名小说家兼诗人艾米莉·勃朗特的成名作,马乔里·伯恩斯教授曾评价说:“在这部小说中,伊甸园本身并未被直接提及。但是,通过纯洁与和谐、诱惑与堕落的重现,使得这一令人喜爱的与世隔绝之境的意象得以体现。”

  许多模仿伊甸园故事或参照天堂与炼狱而设计的情节在《呼啸山庄》中并存着。第六章中,当人们第一次透过艾米莉再现的窗户看到画眉田庄时,它看上去就像一个令人安享舒适的世界,简直就像是到了伊甸园。在田庄里寻求快乐的埃德加和伊莎贝拉即是这座“伊甸园”中的居民。相反,回顾第一章中对呼啸山庄的描述,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那座“可怕的房子”所具有的地狱般的特征:“呼啸”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内地形容词,形容这地方一年到头的风暴天气;房屋尽头有几棵矮小的枞树过度倾斜,还有那一排瘦削的荆棘都向着一个方向伸展枝条,仿佛在向太阳乞讨温暖;在正门的附近,上面雕刻着许多残破的怪兽。山庄里的凯瑟琳与希刺克厉夫,两个备受责骂、不被宠爱的野孩子就是撒旦的化身。

  他们闯进画眉田庄这个圣地,打破阻碍,搅乱了这座“伊甸园”中的平静氛围。在这4个角色之间发生的一系列关于爱情与复仇的纠纷之后,画眉田庄这座“伊甸园”又重归平静,由小哈里顿和小凯瑟琳这一对新生代的“亚当”与“夏娃”所掌管。通过此书,艾米莉把一个多元的伊甸园展现在人们面前,即危机四伏的伊甸园、失落的伊甸园以及重新构建的伊甸园。在此,她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无论是粗暴的反叛者还是激烈的骚乱最终都将臣服于上帝的荣光。

  2.《圣经》对海明威作品的影响。《圣经》不仅对欧洲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于其他西方国家的文学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美国的大文学家海明威及其最具代表性的巅峰之作《老人与海》,其中的遣词造句最能够体现出海明威的文体风格。如果将《老人与海》与1611年钦定本《圣经》放在一起比较,就会很容易发现其中的相似之处。两本着作所体现的风格都是用词简洁,句子结构简短。在《老人与海》中,用词的简洁直接受到了《圣经》的影响,使用的句型基本上都是“somebodydosome-thing”,例如:Theoldmanunhookedthefish,rebaitedthelinewithanothersardineandtosseditover.Thenheworkedhiswayslowlybacktothebow.Hewashedhislefthandandwipeditonhistrousers.Thenheshiftedtheheavylinefromhisrighthandtohisleft…(刘从如,2006)引用的这段话描述的是老渔夫和鱼僵持的场面,从描述的语言来看,这个语段没有出现一个复杂词汇,例如:un-hook、work、wipe等,都是极具可操作性的动作。从句型上来看,都属于“somebodydosomething”的句型结构,这似乎也印证了简单的即是完美的。

  在《圣经》中,语句的特点和《老人与海》的语句特点及其相似,如:…AndGodmadethebeastoftheearthafterhiskind,andcattleaftertheirkind,andeverythingthatcreepethupontheearthafterhiskind,andGodsawthatitwasgood.(1:25)AndtheLordGodplantedagardeneastwardinEden;andthereheputthemanwhomhehadformed.(2:8)(刘从如,2006)这些句子描述的是上帝在创造万物时的情景,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句子中所使用的都是简单的词汇:make,see,plant,put,form等。而句子结构几乎与《老人与海》中的句子结构如出一辙,都是“somebodydosomething”的句型结构。

  两部作品中虚构的主要人物一个是以无可争议的力量对这个世界进行打造的万物之主,而另一个人物只是用一张渔网来改变自己命运的老渔夫。当海明威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somebodydosomething”“上帝式”的动作描述老人,赋予了老人上帝般的精神力量。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结尾处老人肩背桅杆的形象就是借用了耶稣被钉在十字架的故事。显然,耶稣这一形象表明圣地亚哥像耶稣一样受苦,但他有超人的毅力,将不惜千辛万苦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当深受英美教育的读者在读到《老人与海》的时候,慢慢地会发现所有的语言都是那么“圣经化”,将老人的举动和上帝的行为联系在一起,从而赋予老人一种光辉形象。当人们感叹《老人与海》感动和改变了多少人的时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圣经》对文学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三、结语

  当然,深受《圣经》影响的远远不止艾米莉·勃朗特和海明威两位文豪,英国杰出诗人约翰·弥尔顿、小说家约翰·班扬、法国悲剧作家拉辛、大诗人拜伦等作品也都深受到《圣经》的影响。基督教思想中关于罪、救赎、宽恕、忏悔、善恶、博爱等观念深深地渗入到西方人的意识中,也成为贯穿很多文学作品的主题。《圣经》是西方英美文学作品最基本的素材宝库。只有拾起《圣经》和基督教文化这串钥匙,才能开启英美文学的宝库,才能在欣赏文学作品时真正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

  [1]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M].王蕙君,王蕙玲,译.伊犁人民出版社,2001.

  [2]ErnestHemingway.TheOldManandtheSea(英汉双语读本)[M].HuangYuanshen,trans.译林出版社,2007.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