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美文学的人文传统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29

  人文关怀的基本含义主要是指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英美文学人文传统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 要:西方文化的人文精神使英美文学具有深厚的人文传统。这个人文传统有古希腊和罗马的渊源又有文艺复兴以来以及现代的丰富和发展。从人文传统的角度审思英美文学能加深我们对英美文学的理解,有利于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增强我们文化的人文关怀精神。

  关键词:英美文学;人文传统;人文关怀

  作为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的英美文学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和不同历史阶段。美国文学在19世纪末以后日趋成熟,早已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文学。同属于西方文学的英国和美国文学都植根于西方社会和文化的沃土,因此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在诸多共同特征里最突出的是对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探究以及深沉而强烈的人文精神。在英美文学的各个时期,这一传统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强调人和以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精神却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线索。

  一、西方文化的人文精神

  在西方文化中,“人文”一词是由“人文主义”(humanism)一词来的。“人文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那时,德国教育家们在讨论古典研究在文艺复兴时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时,运用了humanismus这个德文词。从这个词原初的涵义看,“人文主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希腊罗马古典学术的研究。当时,新兴的世俗学校开设了“人文学科”(studio humana),它的内容就是希腊罗马传下来的各种世俗性古典学术。古希腊、罗马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早期的希腊哲学就已孕育出了西方文明中科学和人文精神。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就是古希腊人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露。

  在西方的文学中,这种强调人的传统从不曾间断过。古希腊、罗马时期,表现为世俗人本主义;中世纪表现为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中的宗教人本意识。14世纪兴起的以意大利为中心、很快波及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人类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主张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伟大、人的创造力和人的价值,以及对未来美好世俗世界的向往。诗人但丁的伟大诗篇《神曲》就是歌颂人的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以及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位杰出作家薄伽丘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反映了丰富而又复杂的人间世俗生活,是一部以人为本的作品。近代启蒙时期著名代表人物如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和康德的理性理论到卢梭的“天赋人权”精神等都有强调人的主体性的意义。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哲学进入现代阶段,humanism的涵义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与传统哲学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在反对传统的主体主义(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对人的现实生存处境的关注和从非理性到合理性的哲学这三个方面。虽然各种形态的哲学理论在形式上差异很大,然而人类的需要、利益、幸福始终是构成哲学的合理性的唯一根据。

  二、英美文学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的基本含义主要是指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这样一种关怀精神贯穿所有英美文学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的不朽作品之中。在这方面莎士比亚最具有代表性,他的创作代表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峰。作为这一时期最富有文化巨人特征的莎士比亚,他不仅包容了文艺复兴这一时代,也包容了文艺复兴之前的中世纪,同时又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莎士比亚的创作中,人被发现得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人文主义的内涵也发展到了最完整的阶段。他有同时代人所不具备的那种宽广的包容性,从而成了熔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于一炉的文化巨人。《哈姆雷特》中对人充满热情的称颂,是一首“人”的颂歌的千古名句: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段对人的礼赞是文艺复兴时代人文精神的精华。英国文学在表现人生方面有着鲜明的自身特点。这些特点包括文体风格变化多,或高雅,或通俗,或含蓄,或明快,或婉约,或粗犷,然就文学的内容方面来讲,人的各种需求、愿望和理想在英国本土作家那里都得到了最为淋漓尽致的表现。

  美国文学指在美国产生的文学,用英语写成的美国文学可视为英语文学的一部分。美国文学的历史不长,它几乎是和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同时出现,较少受到封建贵族文化的束缚。美国早期人口稀少,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美国人民富于民主自由精神,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观念较为强烈,这在文学中有突出的反映。美国是一个多梦的国家,美国文学记录了美国不同时期的梦想,有拓荒梦、自由民主梦、强者梦、富裕梦,还有奥尼尔、犹太人作家、黑人作家所做的噩梦……然而不管哪一种形式的梦,追求个性解放,突出自我意识,强调以人为本都是许多作家的梦的主要内容。仅以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为例,集中《我梦见》、《给外邦》两首诗描写的美国是一个蓬勃向上的、民主与自由的天堂,人人平等,有钱人和没钱人,白人和黑人,都享有同样的权利,民主和自由像草叶一样在各个角落生长。这个自由梦中就包括自我的发展, 自我精神扩张,自我创造力的极大发挥。英美文学中一些反复出现的主题,如爱情、死亡和永恒等,都与人生有着直接关系。18世纪英国作家斯威夫特把优秀的作家比作蜜蜂,酿蜜为人们提供甜蜜的快感和有益的营养,用蜡制烛,为人们提供光明和知识。英美文学优秀的作品中的“甜蜜和光明”让人获得美感享受和理智上的满足,用美和智的结合来促进人的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和人文关怀精神。

  文学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多重功能,英美文学自然也是如此。英美文学通过不同的文学体裁,丰富人们的生活经验和生存智慧,激发人们的想象和思考空间,升华人们的道德品质和净化人们的灵魂;通过一定人物的塑造和表现,影响人的意志品质,塑造他们的人格。本杰明·富兰克林给予年轻人的忠告、希腊神话中奥德赛的执著精神、马拉默德小说中莫里斯穷困潦倒仍然坚持犹太教的道德准则,都可以从不同侧面影响到人的品德修养,人格塑造和意志品质。英美文学同样还可以培养人的情感,帮助他们培养悲天悯人的情怀,学会与他人认同和人与人之间的包容,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对于自然万物的热爱。这些自然高尚情感的培养同样构成了人文素质内涵的重要内容。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语言基本功对其事业成功固然至关重要,然而学生的品德修养,心理素质和交际能力以及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往往比其语言能力更有利于其未来事业的发展。   三、西方人文精神的普遍意义和局限性

  英美文学的这种重视人的人文传统是西方文学向前发展过程中必须继承的一种精神财富。同时,这种价值观也有普遍性的价值而能为全人类所接受。中国文化历来也重视人,《尚书》中关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可以说是这种精神的最初体现。《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孔子拜谒完后回家,发现家里的马厩失火了。孔子赶忙问:有没有伤到人?却不去问马匹的损失。在当时,马很贵,而看护马的大抵都是奴隶贱民,在一般王公贵族眼里,马要比人命要值钱的多。但是,孔子先问人再问畜生无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是值得我们尊敬的。由此也可见东西方文化在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上有着同一性。

  人性的相对自由与解放与人的生命价值追求,是现代西方社会与文化相对于中世纪的社会与文化的根本标志。从文艺复兴到今天为止的西方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其价值导向的主流却变成了世俗式的物欲追求。同强劲的物欲推动力相比,中世纪宗教文明强调的精神理性的力量却显得势单力薄。这两种力量对比的极度悬殊,恰恰是迄今为止乃至未来的西方社会越来越物欲化和功利化的深层文化原因,也是现代西方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之危机的文化根源。现代人类在享受着文艺复兴以来不断现代化即世俗化带来的物质成果的同时,也经受着精神与理性失落的心灵煎熬。这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西方人文精神畸形发展带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物欲化、功利化和个人主义极度膨胀化的恶果。在全球化进程和西方价值普泛化的背景下英美文学人文精神的弊端也日益彰显。

  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已经使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所有的人都处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没有任何民族、团体或文化能不与外界联系,孤立地生存和发展下去。英语教育家王宗炎先生说:“无论哪一种文化或语言,都有优点缺点,不应该站在民族主义立场上去衡量,而应该互相比较,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同时,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能否得到幸存和发展,也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迫切课题。我们自己的文化和文学要想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应加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对话和交流。新世纪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内涵是,他们不仅应该学习和掌握中国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如语言、文学、历史、政治、艺术、哲学、宗教和道德等方面的人文知识,还应该了解国外与上述领域相关的人文知识,同时还应该能够运用中西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来分析和思考问题,培养属于人性中自然健康的情感,形塑自己的人文关怀和人文世界观。因此,我们对英美文学的这一人文传统的渊源和历史要有充分的认识,取其所长避其所短,以期深化我们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新.人文主义的兴起——一个有关史学认识的个案分析[J].世界历史,2003(1).

  [2] 管建明.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探讨[J].文学教育,2010(10).

  [3] 蒋承勇.“旧人”与“新人”的融合——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新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

  [4] 蒋承勇,李安斌.“人”的母题与西方现代价值观——人文主义文学新论[J].文艺研究,2005(12).

  [5] 王芳.美国文学与美国梦[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0).

  [6] 郑立信,顾祖嘉.美国英语和美国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7] 杨寿堪.人文主义:传统与现代[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