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兰开夏棉纺织工业需要大量的生产原料和广阔的销售市场,利物浦商人再次抓住机遇,积极从事海外棉花的进口贸易。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利物浦奴隶贸易商人就已不再将贸易活动仅仅局限在非洲奴隶上,而是开始寻找多种多样的替补贸易商品。如约翰·斯帕林曾是一名奴隶贸易商人,1790年他第一次将贸易拓展到棉花进口方面。[10]137-138有学者撰文指出,根据贸易种类的多样化程度,可将利物浦棉贸易商人分为四类,分别是从事单一原棉进口贸易的完全专职商人(perfectspecial-ists)、商品种类多样但明显偏重棉花进口的近趋专职商人(near-perfectspecialists)、进口原棉数量超过其他商品但偏重程度不明显的边缘专职商人(marginalspecialists)、贸易种类不单一且数量无较大差别的非专职商人(non-specialists),其中,第一类完全专职棉花贸易商人的数量在二、三十年代增长幅度较大,余下三类变化很小。[19]193-194对于兰开夏和约克郡的纺织业而言,利物浦比其他港口更为有效用。[15]236学者言:“曼彻斯特的发展,是与利物浦的发展,与利物浦的出海口以及整个世界市场都有密切联系的。”[14]641802年,由利物浦港输入的原棉占英国进口棉花总量的近一半,1812年达三分之二,1833年已接近十分之九。[14]1571820至1850年间,利物浦港进口原棉数量增长三倍有余,占英国年输入原棉总量的80%以上,该比例于1837年竟攀升至90%,这时的利物浦无疑成为英国棉花贸易的支柱港口。[19]183保尔·芒图认为,19世纪贸易对象进一步扩大至南美洲、东印度和中国,可直接从东西印度群岛获得原棉的利物浦,真正成为该贸易的重要港口。[2]1561820-1850年间,由美国输入的棉花始终稳占据利物浦原棉贸易总量的75%以上,从东印度和埃及进口的原棉数量和比例增长、增幅显著,而与巴西的棉贸易增长缓慢,数量在90000至160000包之间浮动,比例由30%之多降至10%左右。[19]183利物浦输入北美西印度种植园经济作物不仅用于满足本国生产、生活所需,其中数量相当大的部分是再次输出到荷兰、汉堡和波罗的海沿岸各地,成为利物浦与欧陆贸易的一部分。
1771-1775年间,英国从美国输入的烟草为27800万磅,经英国转口贸易的烟草为23000万磅。[13]38对于转口贸易,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持赞成态度,“我们把西印度和东印度商品从那个遥远的地方运到欧洲后,欧洲人不得不向我们支付高额运费,这种运费是纯利,而且借助于这些商品,我们还可以压低一些欧洲货物的价格。”[20]赞成转口贸易和货币输出是晚期重商主义和贸易平衡论的显著标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专家会议报告中指出,1500至1870年间西欧各国贸易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转口美洲产品,从一个欧洲国家转销另一个欧洲国家、又从一个欧洲国家向另一国出口欧洲货物,然后再转销美洲。[16]69利物浦在欧洲的贸易区域大致可划分为三:其一,是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挪威等国家,以出口柴郡盐、进口木材、转运烟草贸易为主。
1722年从利物浦出发至鹿特丹和波罗的海的船只有42艘,载盐量达到157000蒲式耳。[18]218其二,是尼德兰战争之后与这里建立了新的商贸联系,利物浦商人在鹿特丹港面对的商贸竞争压力要小于在阿姆斯特丹港。其三,是长期受到战争影响的与南欧的贸易往来也恢复较快,利物浦与葡萄牙里斯本和波尔图(Oporto)的酒贸易开始增长。据统计:1706年利物浦港与欧陆国家间的贸易船只为12艘,到1722年上升为53艘,是1706年的四倍多;其中与南欧贸易的船只从3艘增至15艘,与尼德兰从0艘增至13艘,与挪威从8艘增至13艘,涨幅较大。[18]225
(二)特殊私掠贸易
18世纪欧洲多次爆发的革命给以对外贸易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港口城市带来惨重的损失,利物浦亦不例外。战争期间,海盗掠夺商船事件经常发生。据记载,1690年有15艘私人海盗船和2艘法国战舰在北海峡劫掠从西印度群岛归来的利物浦商船[4]137,迫使利物浦商船从南部经圣乔治海峡回到爱尔兰海域。
因为停留在英格兰东南部和南部的外国海盗不可能放弃英吉利海峡北上至凯尔特海。英法七年战争期间,利物浦商船深受法国海军和私人海盗的侵犯和掠夺。例如,法国布雷斯特城的蒂罗(Thurot)于1758年开始经常出没于爱尔兰海域的马恩岛,掠夺往来的商人和商船[4]211.“七年战争期间利物浦几乎每一条海外贸易航线都在衰落,港口船只总吨位从84792吨下降至79450吨。”[4]218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北美私掠船经常出没于西印度群岛,对利物浦商船同样造成破坏。一位作家曾说:“战争(指英法战争)结束后不久,英国与美洲的贸易几乎陷入了僵局……现存与非洲的贸易也陆续进入停滞状态……码头略显悲凉景象,运输商船搁置无用。”[4]217深受战争之害的利物浦在不能进行正常的海外贸易活动之时却兴起了私掠贸易。有学者认为:“起源于1739年的利物浦私掠贸易为其带来的益处超过了布里斯托尔和伦敦。”[3]19
虽然没有确切数字记录战争时期利物浦从事私掠贸易的船只数量和人数,但从七年战争时期利物浦水手曾获得类似“英国最勇敢的私掠船员”荣誉称号的历史记载中可见其存在。威廉·哈钦森(William Hutchinson)是一名利物浦私掠船长,1757年6月,他配备32支枪、200名船员的“利物浦号”协助英国海军作战取胜,并在法国桑岛夺回一艘英国船只。
1758年,哈钦森再次出航至地中海,捕获三艘法国船只,将其在意大利卖出。据记载,他的“利物浦号”曾掠获一艘法国私掠船,并将它在撒丁岛的卡利亚里出售,赚取2万英镑;还截获两艘满载西印度群岛货物的荷兰商船。[4]213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利物浦私掠贸易也紧随宿敌法国之后,获得经济利益。美国一名私掠船长达林回忆说,利物浦的“伊莎贝拉号”是他的劲敌,这艘规模与他的船只差不多的私掠船仅用50名水手就能击败他的135名船员,他倍感奇怪且祈祷以后不再遇到利物浦港的私掠船只。[4]222法国大革命前期,利物浦私掠贸易更加活跃、且收获颇丰,大量的法国商船被捕获、船员被囚禁。
战争带来的无序和混乱,使每一次成功的正常海外贸易都被商人们认为是上帝的恩赐,足见其消极影响之深。虽然其间利物浦商人会采取武装商船进行私掠贸易的方式来弥补普通海外贸易的损失,但其效果和作用甚为有限。
(三)百年奴隶贸易
近代由殖民主义引发的奴隶贸易对利物浦城市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利物浦来说,奴隶贸易是其有益的发展体系(benefical system)中的一个重要的元素,这种原始贸易为该城带来了一笔巨大的财富。”[21]60英国第一次进行奴隶贸易是在1563年,由海盗约翰·霍金斯冒险完成。但直至1713年签订乌特勒支和约,英国才取得20年内向西属美洲输送4800名奴隶的权利,这成为英国奴隶贸易的一个转折点。利物浦奴隶贸易在英国的地位如同英国奴隶贸易在全欧洲的地位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在1709-1807年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逐步超过伦敦、布里斯托尔,成为英国最大的奴隶贸易港。“十八世纪三十年代以前主导和支配英国奴隶贸易的港口城市是伦敦,1725年开始略显衰退;1730年布里斯托尔奴隶贸易数量超过伦敦,约有9982名奴隶运往北美,伦敦为8553名,利物浦仅为2538名。”[22]94“该状况持续到十八世纪四十年代并未发生改变,利物浦的奴隶贸易一直处于平稳发展阶段,到十八世纪下半叶其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尤其1772年至1807年间。
1789-1795年间出港的奴隶贸易船只数量记载:伦敦118艘、布里斯托尔157艘、利物浦多达610艘。从城市自身奴隶贸易发展方面看,1709年利物浦刚拥有的运输船只总数中运奴船仅占1%稍多,到1730年比例为1/11,1763年为1/4,而1771年则达到了1/3.”[23]1631794-1807年间利物浦几乎垄断了英国奴隶贸易[22]87-90,1795年利物浦占英国全部奴隶贸易的5/8,占全欧洲奴隶贸易总额的3/7.[23]1631802年,利物浦向德梅拉拉、苏里南输入奴隶超过3万人;1803年奴隶数量下降至约为15000人,1804年恢复后约为27000人,到1807年利物浦185艘船只运载奴隶多达43000人。[24]148
由奴隶贸易带来的巨额利润是利物浦经济发展、资本积累的途径之一。一方面,直接从事贩卖奴隶贸易即可获利,每个奴隶的最高市场价格将近25英镑[23]306;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的往来于欧洲、美洲、非洲之间的三角贸易,使得每一次贸易可得到三笔追加资本,以此积累的工业和商业资本推动了英国乃至美洲工商业的发展。通过奴隶贸易,利物浦不仅发展了城市造船业、船舶维修业以及与之相关的如五金业等,而且保险业和银行信贷业也因该贸易存在的巨大风险而兴起并发展起来。
三、结语
利物浦在18世纪的发展是其总体进程中承上启下、不可缺失的一环,得益于国内手工制造业的发展等诸多因素。利物浦完全以贸易立市,成功转型为从事内外兼顾的双向海外贸易的港口,也正是因为18世纪与美洲、西印度群岛的贸易和奴隶贸易,刺激了其自身工业、金融银行业等兴起和发展,形成了后来的以曼彻斯特为中心、利物浦为起点和终点的兰开夏大工业发祥地。[2]83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利物浦人口在18世纪初期仅仅约为6000人,到1720年增长至12000人,1750年人口总数约是1720年的2.5倍之多。[18]216城市其它相关公共基础设施也陆续齐备。市政当局面对由贸易扩展而带来的对港口基础设施的需求,于18世纪初期开始重视和考虑港湾建设工作(HarbourRenovation)。1718年,利物浦第一个码头---老码头(theOldDock)建成,1753年利物浦索尔特豪斯码头正式投入使用,1756至1815年间相继又有4个码头、船坞建成,1815至1835年间再增8处、总占地面积超过45英亩的码头、船坞。[4]245-246至此,利物浦码头、船坞总面积从18世纪中叶的8英亩扩增至72英亩,增长了7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