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专题的舆论引导是网络新闻专题通过新闻报道、舆论宣传去改造和引导公众舆论的过程,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提升网络新闻专题的舆论引导力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网络新闻专题实时性报道、汇集性与拓展性并存、强互动性、多种媒体手段融合的特性使其在舆论引导中有着独特优势,应从精心设置议程、主导舆论导向,加大“互动”力度,讲求评论技巧,培养舆论领袖和多媒体联动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网络新闻专题的舆论引导力。
关键词:网络新闻专题 舆论引导 互动
网络新闻专题,即指围绕某个新闻事件或某种现象,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FLASH等多种表现形式,辅以互动传播手段,通过栏目制作和页面设置,进行全方位、连续深入的报道。现今,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不仅需要知道“发生了什么”,还要了解“为什么发生”和“产生了什么影响”。网络新闻专题信息容量大,集合了各种题材,弥补了网络新闻报道速度快而深度不足的劣势,在最大限度地向受众展示新闻事实的同时并探究了事实之间的本质联系。近些年,网络新闻专题被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所采用,而第16届、第17届中国新闻奖评定,将“网络新闻”列入评选范围,设置了“新闻专题”奖,进一步促进了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
新媒体时代,社会舆论环境的变化,新兴媒体的兴起,舆论引导的主体也悄然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一种以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 手机媒体等新旧媒体多元并存的局面。较之传统媒体的强把关能力,对于社会舆论形成有着较为强有力的控制,网络媒体中,人们在论题的选择、舆论的形成上有较大的自主性,即“人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可以通过相关媒介渠道传播信息、发表意见,增加了舆论引导的难度。网络新闻专题作为新闻信息的一种集纳,成为网络受众了解新闻事件、弄清事件来龙去脉最常采用的方式之一,并通过新闻舆论将非主流舆论逐渐引向主流舆论。
网络新闻专题在舆论引导中的优势
实时性报道,能在最快时间内形成舆论场。网络媒体的特性使得专题报道具有实时性,能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同步报道,随着事件进程的推进,在相对固定的页面板块设置中,新闻内容处于不断更新中,通过编辑有意识的编排和言论的刊发,一些重要内容会得到加强,能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主流舆论场,新闻舆论导向性得以体现。
汇集性与拓展性并存,多元化呈现舆情。网络新闻专题注重新闻报道的完整性,不但将大量新闻信息汇集在网页上,通过内容的整合集中报道新闻事件,满足受众全面了解新闻事实的需求,并通过超链接的方式引出新的信息,作为原有信息的补充和拓展,追根溯源,展示事件前因后果,揭示其本质意义,从不同角度呈现舆情。
互动性强,迅速掌握舆情“焦点”。网络新闻专题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一些互动性栏目的设置上,如在线调查、网友评论、网友留言等,这种互动性是一种传受双方以及受众之间多元动态的互动,大家可以实时交流自己对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的看法,或向传者提出自己的意图和要求,传播者能够迅速掌握舆情“焦点”,调整报道进程,改进报道方式,有效引导舆论。
多种媒体手段相融合,立体引导舆论。网络新闻专题借助多媒体技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种媒体手段融合。在专题中,受众既能读到最快的文字信息,看到最新的图片或视频,也能听到真实的音频资料,多种媒体手段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扬长避短,避免了舆论引导的单一性和枯燥性。
提升网络新闻专题舆论引导力的举措
网络新闻专题的舆论引导,也即网络新闻专题通过新闻报道、舆论宣传去改造和引导公众舆论的过程,以期获得公众舆论对媒体舆论的认同,达到媒体舆论和公众舆论的契合。新媒体时代,社会舆论呈现多元化态势,网络新闻专题通过议程设置、议题策划、内容选择、版面编排、深度解读、引导舆论倾向,影响受众的行为,从而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把社会舆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营造良好和谐的网络舆论氛围和社会舆论环境。网络新闻专题作为网络媒体进行新闻报道最常采用的方式,作为网络媒体承担舆论引导功能的主力军之一,又该如何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力?
加大策划力度、精心设置议程、注重报道内容同受众的贴近性,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主导”公众舆论。事件性网络新闻专题。事件性网络新闻专题可分为常规性事件专题和突发性事件专题。前者如两会专题、庆典专题等,此类的选题一般是现成的,但众多网络媒体都易将目光投向此,容易造成报道内容的同质化,因此,独特的报道角度和前期策划就显得较为重要。后者如抗击甲流专题、抗洪专题等,现今,受众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媒介获得信息的途径与日俱增,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发布消息,谁就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面对突发事件,如何正确、快速反映事件真相,精心设置议程,正面、正向引导舆论成为舆论引导的重要工作。
尤其是一些重大的突发性事件,以其影响范围大、受众关注度高易成为舆论焦点,舆论引导要关注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网络媒体通过新闻专题的组织,及时介入报道,以专业化的组织策划、巨大的信息传播,迅速形成舆论,抢占舆论引导的先机,引导公众的注意力,形成积极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主导”舆论导向,引导公共舆论。
非事件性网络新闻专题。非事件性网络新闻专题涵盖了主题性专题、研究性专题等,关注网络中存在的“隐性”舆情,通过专题报道引发社会思潮或讨论,将“隐性”舆情转化为“显性”舆情。舆论作为信息流动的产物,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舆论范围越来越大,热点难点层出不穷,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指出,网络反映的热点事件主要涉及公民权利保护、公共权力监督、公共秩序维护和公共道德伸张等一系列重大社会公共问题,体现出普通民众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因此,在设置议程时,网络新闻专题应更多地关注个体利益和普通受众的诉求,关注弱势群体,注重报道内容同普通受众的贴近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众,体现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舆论引导力不仅和传播的内容相关,还与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有关,公信力越强,舆论引导的可信性越强,越能聚拢受众,吸引受众在接受其传播内容的同时接受媒体的观点。因此在网络新闻专题中,在加强自身议程设置能力的同时,还要善于利用传统主流媒体提出的议题,并结合自身的传播特色,强化其议程设置。网络新闻专题报道中可采用“突出法”或“选择法”,主动设置舆论话题,将传统媒体的议程细化,把能反映编辑意图的议题有选择性地加以强调,聚焦受众的注意力,引发讨论,使其忽视非主流议题,把注意力转向主流舆论,使舆论引导更为集中,确保舆论引导的方向性。
进一步加大互动力度,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网络新闻专题的独特性使其在舆论引导上更直接更广泛,在确保事实准确的前提下应注重导向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强互动性是网络新闻专题的重要特色,双向互动的传播方式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舆论强势,通过互动,媒体的意见、受众个体的见解,不同的观点相互交织,使人们及时认识了事件的意义,并在观点的相互碰撞中改变人们的思想,引导舆论的走向。毛泽东同志提出“舆论一律又不一律”,在人民内部,社会舆论不一律是一个常态的现象,是现实存在的,尤其在新媒体条件下,更是加深了舆论的不一律,传统的“多种媒体一种声音”的局面被打破。网络新闻专题通过互动栏目的设置,在报道新闻的同时通过受众的反馈更加及时快速地了解舆情,通过新闻舆论去改造不一律的公众舆论,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Web2.0时代的本质就是互动,它让网民更多地参与信息产品的创造、传播和分享。互动赋予了网络受众接近信息的权利,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对过程的控制,促进传播者和受众共同推进报道的进程,完成双向互动的传播过程,也给普通受众提供了一个发表意见、宣泄情感的平台。2010年两会召开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疏通了言论渠道和网络民意,社会反响热烈,“网络问政” 起到有效汇聚舆论和引导舆论的作用。而且,网络新闻专题内容的真实性、影响力、引导的有效性在互动过程中得到了最好的检验。应当注意的是,由于网络新闻专题的强互动性,设置者泛化使得议题在传播过程中会偏离媒体预设的轨道,朝着其他方向发展,这时,传播者就需要根据现实变化,及时了解网民的变化,掌握新的热点和焦点舆情,提炼新的话题,不断调整网络新闻专题的内容和引导方向,使专题更具贴近性和引导针对性。
讲求评论技巧,培养舆论领袖,提高网络新闻专题的影响力和公信力。网络新闻专题的强互动性使网民热议的观点有着较大的自由度和开放度,有时难免会有失实和偏颇之处,在此,评论的引导作用就不可忽视。网络新闻专题开设一些评论性、观点性栏目,通过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知名网友的解读、评论,深度解析事件的意义、影响,从一定高度来正面引导舆论,主导舆论走向,使专题更具影响力。新闻评论作为网络新闻专题舆论引导的重要方式之一,讲求评论技巧也非常重要,要注意克服评论的生硬,不能一味地说教,使评论过于官方化,应注意评论的内容、形式与受众的贴近性,使主观舆论导向和客观舆论效果相统一。如新浪网《蜱虫叮咬致人死亡》专题中,在对相关信息进行实时报道的同时,设置了专家解读、媒体评论等栏目,大量的评论文章建立在对事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医学专家的解疑、权威人士的正言、政府官员的解读,有的放矢,表明了政府的态度,消除了群众的疑惑,有利于受众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言论,理性看待整个事件,产生了良好的舆论引导效果,实现舆论的正面引导。此外,网络新闻专题还可以通过链接一些网络名人的博客、微博、开设专栏等形式对这些活跃于网络世界的“舆论领袖”加以培育,制造舆论焦点,以形成主流舆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