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识解观下的等效翻译(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29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尝试从认知翻译观的视角,首次提出”认知等效“的观点。认知等效就是指翻译活动中的译者主体,在充分识解原文作者在原文中所表达的概念化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对译文读者识解能力和识解方式的考察,将识解的意义”复制“到译文中,即通过语言手段进行编码,将识解义明示给译文读者,使其达到充分体验性的效果,也就是和原语读者最大相似的体验性效果。

  追求认知等效就意味着承认翻译主体性的次级范畴,即译者主体性。译者主体性是”译者主观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9]38。主体性表现为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其创造性。”因为在翻译的模仿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完全模仿“,所以”翻译必然会具有创造性“[13]。这样在认知等效原则的辖制下,译者会把原语作者和译语读者都纳入到译者的认知框架中来,因而他会全面分析考察翻译过程中的另外两个主体的认知能力、认知水平、认知方式,创造性地在语言结构、语法或语篇层面做出适当的调整,最大限度地满足译语读者的最大关联性期待,从而避免了片面追求译文与原文的形式对等或功能对等。

  认知等效原则提供了一个指导翻译实践的翻译标准,同时也能够为翻译过程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特征提供合理解释。翻译活动中,译者为了有效地完成语际间意义的转换,要对同一时期原语和目的语在语言文化方面进行充分考量,主要涉及在语言结构、语义语用、文化心理等一些复杂的要素间进行共时差异对比。从历时的视角看,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包括译者主体和译文读者,其成长的过程也是他们的主体认知能力不断提升的动态过程,所以同一原语作品在不同时期可以有不同的译语文本,这一点可以被译文读者接受。依据认知等效原则,我们发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不同时期的译文中所”复制“的概念化意义,符合不同时期译文读者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容易被其识解。

  同时,追求认知等效并不意味着否定译者在语言层面的操作。认知等效原则强调通过语言编码手段将识解的意义”复制“到译文文本中,即正确建构译文语篇。所以译者应该在这个原则的规约下,对于译语文本中的语言表达、语法结构进行创造性的调整,以适应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和水平的要求,因为”语法表征着操本族语的说话人关于其母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全部知识“[4]XXI。从这个意义上说,认知等效原则与译者在译语语言层面上的运作并非对立。

  那么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认知等效呢?

  我们认为可以从识解观入手,考察识解观的几个维度在翻译过程中的合理运作,以期实现译文与原文的认知对等。

  五、认知等效的实现路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原文作者是通过在以上四个维度里的认知操作获得对外部世界的概念化意义并将其通过原文语篇呈现的。

  译者的首要任务是把原作者的识解意义传递给译文读者,让其得到原文读者同样的体验性效果,这是认知等效原则辖制下对译者提出的必然要求。那么对于译者来说如何实现原文和译文的认知等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种路径。

  (一)寻求译文中识解维度与原文中识解维度的最大关联

  在现实世界中人们有着完全相同的感知器官和心理认知机制,因此不同语言社团的人们在”与客观世界的互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存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12]。这就使得译者谋求译文中识解维度与原文中的识解维度的最大关联成为可能。这里所说的”最大关联“是指译者将原文中作者在各个识解维度里的操作方式最大程度地复制到译文中,确保译文读者能够获得和原文读者同样的体验性效果。

  (二)寻求译文中识解维度与原文中识解维度的最佳关联

  不同语言社团的人们因为居住地理环境的不同,生活习俗的不同和信仰的不同等,导致了他们在和外部世界互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有着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体现出来的。这种情况下,为了追求认知等效,译者要努力实现译文中识解维度与原文中识解维度的最佳关联。这里所提及的”最佳关联“是指译者为了保证译文读者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得和原文读者同样的体验效果,在译文中将需要的部分尽可能地通过译文读者识解维度里的认知操作方式来进行译文表达的构建。

  六、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活动本质是认知的,是译者主体认知能力外化的表现。译者向读者传递的是原文作者与外部世界互动体验过程中形成的概念化意义,这就要求译者应在认知等效原则的辖制下,采取两种实现路径,即寻求译文中识解维度与原文中识解维度的最大关联或最佳关联来构建译语文本。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