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论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8-10-14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许多高等院校比较普及,应用范围广,学习的人数也比较多。但是,近年来,随着就业人数的逐年递增,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压力也逐年加大,怎样才能够转变观念,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人才,已经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实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就业前景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培养应用型人才显得越来越重要。汉语言文学属于一门普及度比较高的传统人文学科,全国师范大学都开设本学科,因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只有面向市场,彰显特色,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优势,提升学生的就业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

  1.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底蕴深厚,在传统精英教育背景下一度非常辉煌,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大部分都能够跻身于学校、文化部门、政府机关等,赢得一份满意的工作。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正在逐步失去传统的专业优势,如果在新的时期里,我们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定位不准,未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就会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进而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就业。另外,课程设置不合理,也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虽然大学教育是专业教育,学生的专业能力非常重要,学生必须学好基本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如果不准备继续深造,或者去一些学校当语文教师,没必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基本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上面。这些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并不直接涉及。课程设置如果理论色彩过于浓厚,容易限制学生的视野。

  2.不重视教学实践,课程设置缺乏时代特色

  许多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满堂灌”与“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始终未改变,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依旧不能够以学生为主体,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写读书笔记和“影视观摩”等实践教学活动中,持消极应付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以学生为主体,不重视教学实践,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开发,同时,也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另外,课程设置缺乏时代特色也是许多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一些高等院校设置的基础课程、选修课程一味追求课程的应用性,不仅内容复杂,而且还缺乏时代特色,这样的课程显得枯燥乏味,不仅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就业率,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必须明确培养目标,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在原有课程结构基础上,精简课程内容,整合重复的知识。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应该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角度考虑,注重开设紧跟时代前沿的课程,如现代办公技术、网络编辑学等。同时,培养目标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型,形成基础加特色的培养模式。“现代型”汉语人才,既要能耍笔杆子,又要懂得编辑与制作,融会贯通各方面的相关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实践环节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多组织一些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强化学生办公、制作能力,为将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现代高等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精英教育变为大众化教育,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转变观念,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普遍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彩玲.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1.

  [2]丁颖.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2.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