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的形态上,外国文学主要是通过翻译进入中国的,一方面它以外国文学为基础,另一方面又是中国文学。在被引入以前,该文学作品的读者仅仅限于我国的民众,在翻译成中文之后,被我国的民众所接受。因此,接受的外国文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限制性,在进行外国文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在用汉语同我们交流思想,而我们体会不到外语的艺术应用,外语的艺术被完全的被掩埋了。可见,外国文学主要以翻译文学的形式存在,并日渐成为中文活动体系的一部分。
(二)本土经验影响外国文学的性质
由于外国文学的引入是通过翻译实现的,因此,翻译过来的外国文学具有中国文学的性质。由于文学性质主要是通过特定语言进行表达和描述的,对外国文学语言的改变,必然会改变其性质,这也就说明,外国文学和翻译文学具有不同的性质。因为,文学的翻译不同于对科技的翻译和日常交际的翻译,语言不仅是文学的工具和符号,更是文学的本体,对语言的改变其实就是对文学本体的改变。事实上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文学性是无需翻译和表达的,因此,翻译文学实际上毁坏了外国文学的艺术价值。
总体而言,本土经验对于外国文学性质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首先,为了满足我国读者的需求,很多翻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有意对作品进行更改,按照我国对作品的理解进行翻译,套用中国的思维习惯和处理方法。其次,翻译人员不自觉的改变,翻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总是尽量不去改变外国文学的原貌,力图将原有的信息全部传递给国人,但是受语言本体性的影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会出现不自觉的意义改变。因此,文学翻译不可能是客观的,总会融入翻译者的主观思想,只要是翻译作品,文学价值就会改变,我国对外国文学的接受就呈现出明显的中国性。
(三)本土经验对外国文学意义和价值的影响
根据文学理论分析,读者是文学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文学活动的关键环节。读者在阅读作品的时候不是单纯的接受作品,而是加入了自己的思考,融入了自己的思想,积极的参与了文学意义和文学价值的再创造。也就是说,读者在进行阅读时候的任何关于文学作品意义的想象,都是文学作品意义的延伸和拓展。因此,在外国文学被引入之后,读者也赋予了它新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本土经验是外国文学接受的基础,只有符合我国的需要,外国文学才会受到欢迎,任何文学的引入都是从我国的实际需要出发的,或者是政治的、科学的、文化的。在进行外国文学的引入过程中,外国文学又发生了很大变化。
参考文献:
[1]区建英.近代化综合比较研究的尝试[J].文学研究比较,2009(09)
[2]陈秋玲.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基于1993-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统计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05)
[3]钱爱兵,黄卫堂.对外国文学最有学术影响的百家出版社分析[J].出版科学2010,18(04)
[4]夏光武.外国文学领域中的本土视角问题——以索尔·贝娄的影响研究为例[J].外国文学评论,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