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是人脑借助语言所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思维过程就是对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从而获得对于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的过程。
思维和写作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思维贯穿于写作活动的全过程
写作是由采集、构思、表达、修改组成的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过程和环节都离不开思维。采集中的观察、体验、调查、摘录,无不伴随着思维活动。观察要细致、深入、准确,必须以科学的思维方式为指导;体验的过程,也有思维的参与;调查又总是和研究不可分割,研究就是思维;摘录就是思维选择的结果。可见思维伴随着整个采集活动,思维能更好地感受和辨识客体,进而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发现事物的真正价值。
写作进入第二阶段是构思,作者通过对写作对象的把握和分析,在头脑中要构制出一个由语言组成的新的世界,这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构思中对主题的确立,材料的取舍,框架的设计,表达规模、角度及技巧的运用,无不凝聚着作者的思维劳动。从原始的素材到构思成文章,作者的观点、理想、情思,已具有了新的生命,这一切,都借助和得力于作者的思维。
从行文过程看,它虽是对构思成果的物态化、定型化,实际也是对已有构思的不断完善、修改和补充。在这一过程中,思维仍然紧紧相伴,或充分肯定构思成果并将它们全面复现于文章之中,或全面否定而重新构思,或部分肯定,部分否定。可以说,行文的过程,就是思维进一步深化、精细化的过程。
思维成果构制成具体的成品之后,思维并没有终结,作者还要进行修改。从主题的审视、结构的调整到词句的修饰,无不有思维的参与。鲁迅主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①这“看”和“删”,就是思维,没有思维,就不会有修改。
二、写作活动中需要多种思维方式
巴甫洛夫根据两种信号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把人的思维才能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艺术型,其特点是从外界获得的印象特别鲜明、清晰,记忆和知觉的形象性突出,想象丰富、生动。这种思维称为形象思维,它以“定型”直观的方式反映客观世界。二是思维型,其特点是在认识过程中倾向于进行分析、抽象和概括,善于运用概念、推理、判断来反映和把握客观世界,这种思维称为逻辑思维。介于这二者之间,兼有两者特征的为混合型,我们大多数人属于这种类型。 由于写作的目的、内容和采用的文体不同,运用思维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一般说,实用类文体,如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主要是事实的陈述和理性的分析,多用概念、判断、推理,所以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而记叙性文章,特别是文学创作,主要是以感性直观来把握和理解对象,所以主要是借助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既有区分,但在写作实际中又不能绝对分开。议论性文章固然主要靠抽象的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但在说理过程中叶往往离不开形象,需寓理于形。这样不仅说理具体、生动,而且可以通过具体的想象和联想,拓宽视野,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而在文学创作中,作者不仅常常用抽象概括的方式直接表达自己的观念,而且在抒发情感、描写景物、塑造人物形象时,也离不开抽象思维。因为文学总是通过个别来反映一定社会生活的本质,而对社会生活本质的认识,必须进行分析综合,并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这样,方能把蕴含于事物内部的、非感性的本质属性揭示出来,从而深刻地反映客观事实。这样看来,在写作实践中,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分别显示着各自独特的功能,以满足写作的多种需要。
三、写作更需要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及其过程,它包括发现问题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写作不是客观事物的机械照相,它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文章给人以启迪。这种创造性活动要求作者在思维上不要墨守成规,不要固守某一种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从而开拓新的思路。作者写出的文章千种万类,没有两篇是完全相同的,就是小学生作文,也是一人一样;这是因为作者各自的思维方式不同,在写作中的创造性思维不同。凡是思想深刻、见解独特、形式新颖的文章、作品,都是作者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得充分,这种文章、作品就能给人以新的启示,产生深广的影响。如果作者思维缺乏创造性,写出的文章必然也平庸。任何作者,不管是初学写作者还是已有相当写作经验的作者,都要在创造性思维上下工夫,不然就会思想停滞僵化,写不出好的文章和作品来。
1.创造性思维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广阔的联想、丰富的想象,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展开。我国著名诗人艾青也认为,“艺术的魅力来源于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的丰富的想象。”②想象可以从过去的记忆和联想中产生更多的写作材料,可以提炼出崭新的思想,还可以在文章定型构思中建立起与特定内容相适应的构架。总之,写作中的各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离不开联想和想象的。
2.创造性思维还要借助于灵感
一切写作的突破、升华以至达到更高的境界,也常靠灵感的促进。在我们的写作活动中,有时不知如何立意,不知如何布局,不知如何开头,不知如何结尾,不知运用哪些更恰当的词句,为此而感到苦恼。但当某人、某事、某情、某景的突然触发,顿时使你妙想联翩,过去想不清的事物变得豁然开朗,原本混沌的、渺茫的、无序的,一下子便会异常清晰、明朗达到一种文思泉涌的佳境。这种思维现象便是灵感。著名学者钱学森指出:“要创造,要突破,就得有灵感。”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灵感,就没有创造性思维,没有创造性思维,写作就只能是一种简单的复制和摹仿。如我在指导学生写《爱》一文,我就启发学生: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有爱才有温暖,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未来……有的学生说,我多么希望得到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爱——无论是父母的,还是教师的,或者是人与人的,生活就毫无光彩;也有学生说,我得到了爱,因为生活中已经有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它带来了信心、力量和勇气。而最令人赞美的是,一位学生用了创造性思维: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希望父母不溺爱,教师能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页,是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最集中体现,我们只有从课内到课外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的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才能真正达到优质高效的目的,“作文”这一老大难也就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