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考试结束,我都要再次检查学生的试卷,帮他们分析失分的原因。而每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阅读与写作是大部分学生的软肋。在大量的阅读与书面表达任务面前,学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不知所措,心里觉得很明白,就是倒不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信心,即使在平时练习时,学生也是乱猜一气,书面表达干脆放弃。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而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光靠老师喋喋不休地讲是培养不出来的,必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把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每一节课中。在这个过程中,以教师引导为前提,以自学、预习为中介,以学生自学发现为中心,以思维训练为主线,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促使学生自学组建认知结构,培养学生勇于创造,积极参与,敢于表现的主体心态。
在研讨过程中,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设置任务,课前预习
让学生预习,并不是任其天马行空,随意为之,而是给学生提出具体的预习目标,如单词的含义、重点短语、重点句型的翻译以及重要知识点的归纳,课文背景知识的查询等,打印成预习学案发给学生,使预习有的放矢,把学习的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好新知识学习的心理准备,并对即将阅读的课文进行预测,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实现使学生主动求知的目的。如讲到Stonehenge一课时,学生除了预习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外,需要查阅世界之谜,并形成简单的文字。学生兴致高涨,查阅的资料也丰富多彩,在课前几分钟展示时,他们兴趣盎然地以读或背诵的形式向同学展示所搜集到的世界之谜。这样,他们一方面提高了获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自主学习,精讲点拨
首先,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及涉及到的主要信息,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技巧和获取文章整体信息的能力。然后,提出概述性问题,让学生明确阅读的具体任务,使文章的主线和脉络逐渐清晰。在这一阶段,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发现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如重点短语、难点句型等,理解篇章结构。然后组织学生展开小组互助,相互补充,互助解疑。小组讨论可帮助一些同学扫清可能会出现的理解障碍。
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难点,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拨,加深学生对所读材料的信息把握。
三、当堂检测,发现问题
课前设置好配套综合练习,学生在做综合练习时,要求独立完成,不能看书,不能讨论,力求达到本单元的训练要求。之后引导学生更正训练中的错误,再针对问题当堂强化训练。比如Stonehenge一课中,介绍了世界之谜的巨石阵的概况、历史及人们对它的猜测。我们在上课时,除了对语言知识进行练习外,又增加了一篇相关的阅读TheGreatWall。通过练习,学生要对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疏理、归纳和总结,使头脑中的信息得到强化和巩固。
四、小组讨论,知识拓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话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记录、整理、汇报。如在Stonehenge后,我们给出的话题是Mytour,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介绍游览过的名胜古迹,小组成员相互帮助修改完善,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独立思考和求异思维能力。学生在听取他人的意见后,也会对自己的想法及时加以改变和深化。
五、书面表达,能力提升
改变初中低年级时集中进行书面表达训练的做法,把它贯穿于每节阅读课中。在掌握知识点、拓展话题的基础上,形成文字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学生吸取其他同学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连句成文,并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分享阅读。然后学生朗读背诵老师的范文,指出写作的要点,这是深化主题,创设语言实践环境,并培养综合语言能力的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英语思维习惯渐渐养成,落笔就写成“Chinglish”的现象逐渐减少。
在阅读写作课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精心设问,以学生为主体,探索发现”的教学思想,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同时,它也促使教师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作出新的角色定位。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教师既是引导者、帮助者又是参与者、合作者,这有利于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学习气氛。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师或某一本教科书,给学生带来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更多的学习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