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低年级小学生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9-02-24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一二年级教学的重点,口语表达与写作训练则是教学的难点。识字教学与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然而边远山区彝族低年级小学生写作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通过近五年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在不断学习、探索中对彝族低年级小学生写作现状的探讨,提出了彝族低年级小学生口语教学被忽视,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识字量少、写字速度慢;教学方法单一,写作教学被冷落;忽视家庭教育四个方面的问题。同时对地理区域差异;教育环境差异;社会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彝族低年级小学生写作进行了四个方面的阐述。彝族低年级小学生要从写话入手,加强口语训练,扩充写作素材;加强识字教学;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进而转变观念,从而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写作现状;制约因素;口语教学;识字教学;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学生写话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作文方面倡导的最重要的理念是:放开手脚、自由表达。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努力求真—童真、童趣、童语;求实—有实在的内容,不空洞,讲实话,讲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求活——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写自己最想写的,用自己最方便的形式写;求新—尽量不和别人雷同,习作要写新发现、新感受、新想法,从内容到语言,都是自己的。其中贵在真、实,难在活、新。求真、其实、求活、求新是作文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对于边远山区的彝族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写作教学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彝族低年级小学生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口语教学被忽视,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

  低年级教学重点是识字,因此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把精力都放在了识字上,不注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彝族低年级小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再加上年龄结构特点,就算他们想说想写,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导也是难以完成。

  (二)识字量少、写字速度慢。

  在识字方面:一年级上册课本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会用100个字,下册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250个字。新教材识字量的减少,在很大程度上有利用学生的身心发展,但由于低年级小学生写字速度慢同样会影响和制约着写作质量的提高。彝族低年级小学生入学前几乎没有接触过什么字,也没有什么场所可以学到字,而入学后又因为学校自身条件受限没有配备图书室、阅览室等之类可以提供小学生阅读的图书、画报,学生识字的空间很小。因此在教学时相对困难。例如:教学“爸、妈”这些生字时,由于字形抽象,笔画数多,学生写起来比较慢。同样一节写字课(一般为40分钟)要求写20个生字,全班20个彝族小学生能够写出并全部写对的仅有3人,有一个同学只写出写对一个生字。由上可知,彝族低年级小学生不仅识字量少,而且写字速度也很慢。

  (三)教学方法单一,写作教学被冷落。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体现在:大多练写命题作文,很多时候题目脱离学生的生活,注重作文形式上的指导,在写法上限制过多,特别是低年级模仿式作文教学颇多??这样的教学,导致了学生从小对作文没有兴趣,没有愿望;勉强写成的作文也缺少丰富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纯真的语言。还有少部分教师对低年级写作不加以指导,往往是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自由写。想想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低年级的学生有用吗?

  (四)忽视家庭教育。

  边远贫困山区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农村贫困文化及教育现实滋生了农民“教育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使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并对教育持有一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进而将其演化为一种短视的实惠观,以家庭利益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尤其是我所处的彝族地区80%以上的家长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老、弱、病、残、幼等妇女儿童,而这些留守老人(一般是爷爷、奶奶)作为学生的代养人其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尽管语文课成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由于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彝族低年级学生写作还是相对落后。我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二、彝族低年级小学生写作教学教学问题成因

  (一)地理区域差异。

  我所在的东坡乡离武定县城108公里,县城离楚雄州府167公里,干燥、闷热、山高水深构成了复杂的亚热带河谷地貌。河边住着善良的傣族人民、半山腰住着纯朴的彝家儿女。环洲河、勐果河、沙拉河三条大河最终汇入金沙江。特定的生活环境限制着孩子们的视野。彝族学生生活总停留在狭小的空间,弯弯的小路、茂密的树林、流淌的小河成为他们玩耍的天地,虫鸣鸟叫、鸡犬相闻是他们动听的音乐,吆牛喝羊、割麦砍柴是他们的生活。整天随父母过着日出而耕、日落而归的田园生活。他们远离喧闹的城市,拉开了与现代文明的距离。

  (二)教育环境差异。

  本文此处所说的教育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6岁前的教育。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受到纯彝族文化教育。儿童的生活都与父母息息相关,平时的习惯用语都是彝语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几乎没有。二是学校教育。6岁时家长把孩子送入学校读学前班,主要目的是让儿童学会简单的日常用语(汉语)。但作为本身就是彝族的我来说,我非常清楚彝族的口语表达形式与汉语的语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差别的。例如: “吃饭”这个词语在彝语表达时先说名词“饭”后说动词“吃”;同样“放羊”这个词语,彝语表达时先说名词“羊”后说动词“放”。又如彝语“你去哪里?”在汉语表达时语序发生了变化,要说成“你哪里去?”儿童7岁时正式读一年级但由于受到民族地区特有语言的干扰 ,一二年级学生的写作是困难的。就拿我们一年级学生来说,汉族学生有4人,傣族学生有5人,彝族学生有20人。汉族学生、傣族学生在口语表达上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傣族学生在家庭教育期间,家长既教傣语,又教汉语,双语同时进行。但彝族学生能够把一件事情有条理的叙述下来的也不会超过3个,就算写出来了,在语法、语序上是有病变的。所以说无论是在口语表达还是写作质量上与其他汉族学生是有差距的。

  (三)社会因素影响。

  随着当前形式的发展,许多大学生从学校出来以后就走向了“打工族”之路。这对于农村人来说正是“读书无用论”的真实写照。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根本不需要上初中、高中甚至上大学的理念,这是主要原因。特别是我所处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低下,人们的意识还不是很高。他们认

  为现在的大学生和初中毕业生没有什么两样,只要自己的孩子能小学毕业也就不错了,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懂一些生活常识就足够了。至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从来都是不闻不问,更不用说写作训练的指导了。记得有一个周末,我布置一篇习作,题目是《我的爸爸》,要求学生问清爸爸的年龄、身高及爱好,并写出一件让你最感动的事,不会写的字请教家人。学生高高兴兴地拿着本子回家了。收假了,看到交上来的作文,让我感到很吃惊,20个彝族小学生只有2个人完成了作文,而写的内容大致如出一辙:“我爸爸出去打工去了,我很想他,过年时给我买东西吃。”其他的学生这样回答我:“老师,爷爷不教我我不会写;还有的学生家长说我们又不是老师;甚至有的家长还说一年级的小学生写什么作文?作文写好又有什么用?”听完这些,我内心深处也在反思,难道写作训练对低年级的小学生真是一点作用也没有吗?答案是否定的。正是这些因素使得彝族低年级小学生的写作教学难以开展。

  三、改善彝族低年级小学生写作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口语训练,扩充写话素材

  加强口语训练是彝族低年级小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要营造口语训练的语言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吐字清晰、表述简明,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外,教师要实施“标准语”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逐步规范学生的读音。在语言训练时,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彝汉语的异同,以书面形式写出正确的句子。同时要纠正学生的不良发音,加强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汉语的表达能力。

  彝族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往往是能说不善于写,为了激发他们的写话兴趣,我在教学中结合口语交际,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扩充他们的写话素材,让他们把话写好。如:口语交际——自我介绍部分,如果让学生一一回答,太单调了,于是把这次的口语交际变成了一次“让我和你交朋友”的交友活动。课前将教室布置一新,全班同学围坐在一起,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交友环境。活动前先让学生说说想了解好朋友哪些情况,然后各自练习介绍自己的情况,接下来再进行全班性的活动:一个同学上台自我介绍,并说出希望交一个什么样的朋友,愿意和他交朋友的,可以走上讲台介绍自己的情况,并和他握手或共演一个节目。在活动中,彝族学生积极参与、找朋友、自由发言,互相了解

  年龄、性格、爱好、学习、家庭等情况,气氛活跃。最后让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写下来,可以是自我介绍,可以是介绍朋友,也可以是这次活动过程。总之,只要学生觉得有话可写都可以作为写话内容,在写的过程中特别关注彝族小学生在书面表达时的用语、语序的准确性,使他们从中获得快乐,展开写作的翅膀。另外,学生在与家人进行口语训练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写话能力。如:“当有客人来你家做客时,你怎样招待他们呢?你能做些什么呢?”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也为写话教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只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参与,就能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为低年级小学生写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识字教学

  识字是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基础,是一二年级教学的重点。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写作的速度和质量。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彝族低年级小学生识字过程可以有这样的步骤:尝试—探究—发现,即在尝试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以义务教材语文第一册下册的《识字4》为例,这是一幅夏天的小动物和谐生活的场景图。我们发现涉及到六种小动物的名字,他们分别是: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很快我们发现了本课14个生字中有11个生字就聚集在这六种动物中。于是让学生结合图片叫出动物名字的基础上,运用发现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尝试、探究、发现自主掌握这些单纯词语的字音、字形。老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中常用的教学语言就是“小朋友们,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老师我发现这些生字都是虫子旁的字。”“对呀!虫子旁的字一般都表示和昆虫类动物有关。”“小朋友们,再读读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呢?”“老师,我发现蝌蚪的蝌,右边是一个科学的科。”“对呀!这个字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另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多有意思呀!看看在这些词语中,还能发现这样的字吗?”“老师,我知道“蜘蛛”就是这样的字,”“老师我发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阅读、观察、思考、发现感悟。

  另外,教材中有很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反复诵读这些儿歌,读到朗朗上口,也就很快熟悉了其中的生字,使学生无意中记住了字。除教材以为,我还收集了不少儿歌,在这些儿歌中有很多学生不认识的字。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