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是学生语文审美能力提升的源泉,阅读的基础越深厚,写作的根基就会越牢固,潜力也就会越大。如何将阅读与作文能够更好地结合起来,让阅读教学更好地指导写作教学,是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具体而言,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素材、培养思想道德情操和审美观。
一、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一)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不仅仅要求学生具有操笔作文的能力,写作这一行为其实关乎到多个方面的能力,其中最主要的能力之一就是思维能力。好的写作能力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条理清晰且敏捷的思维能力,有了科学合理的脑力活动才能更好的指挥写作行为,阅读教学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在阅读活动中,学生能够不断地从阅读作品中接受新信息,学生在接收到信息后大脑开始活跃运动,调动思维的力量对信息进行吸收,加工处理,再加工……在进行这一行为后学生自然对阅读语料、结构、方法技巧等有了适合自己的理解,这样一来,不仅写作能力提升了,写作兴趣也在随之增加。而这一成效必须要建立在良好的阅读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写作过程中要想有好的素材,就要有一定的想象能力为文章内容编排提供支撑,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首先,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想象阅读文章中描绘的人物、场景、情节。这集中体现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阅读课文的文字内容后,根据作者的描述引导学生对其中的人、景、事运用空间思维进行搭配组合在脑海再现出完整的画面。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可让学生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所描绘月色下荷塘美丽祥和的画面。这样一来,之后学生在碰到这种类似记叙文就能学习作者的表述方法,也就会更加具有真情实感。
(三)提高运用表现手法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对写作教学的影响作用,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有意识地联系到写作,让阅读活动高效地为写作服务。我们都知道不同的文体,在行文思路,表达方式,思想态度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如《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是一篇寓情于景的文章,学生在阅读时就可以在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的同时,体会朱自清抒发情感的深层次的作文技巧。再比如,我们在学习说明文写作时,尤其注意对说理辩证和逻辑关系的把握。因此教师在教授此类文章时常常举例通过范文穿插作文讲解。如说明文的特点、文章说明使用的方法、前后论证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写作时条理清晰,避免写作时出现缺乏理据、逻辑不当的基础性错误。再说说议论文,这一类文章偏向于观点态度的表达和论据的选择,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论点及论点提出的方法、论据的类型、论证的方法及结构安排。总而言之,教师在面对不同的文章类型教学方法必须要做到恰当有效,归类明确,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的同时要以学生能力为参照有步骤地进行教学。
(四)提升构建文章框架能力。一篇文章首先映入眼帘便是文章整体的感觉,这就是文章框架。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文章的开头、结尾、句段的过渡以及整体文字编排形式,比如承上启下、排比、对偶等表现手法,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着重以典型范文来进行分析,关于这个方面,以《背影》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课文,从中也能学到不少构建作文的知识和技巧。全文以“背影”为线索:怀念背影—刻画背影—分别背影—思念背影。条理清晰,行文流畅。文章开头简洁明了,直接点题。结尾再次点题,首位呼应,结构完整。对于这些名篇,教师在讲解时可以一边进行课内讲解时可以适时点拨,同学们可以在写作时运用到自己的行文中。
二、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一)按话题整理素材。教师可着手引导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写作素材的梳理,如此一来,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的系统的分类后,学生在写作时自然也会联想到相关的文章并且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当中,这样一篇作文就应运而生了。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比如学生在写历史题材的文章时可以引用典故、名句诗词来作为论据,这样一来,不仅文章理据色彩增强,文章也会更有文采和内涵。一般来说,教材中的课文在语言和理据安排方面都是很出色的,能够把它们掌握好,写作基础功力就不会差。如“:述往者,思来者”“思垂空文以自见”的司马迁,在接受宫刑受耻辱后,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奋笔疾书,完成了一部惊世骇俗的巨作。面对挫折,他并没有放大痛苦,才会有极得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美誉的《史记》诞生。一部作品不仅仅是作品本身存在文学价值,在挖掘文章本身价值的同时,我们应该对其涉及的背景文化、作者情感态度、创作源泉进行一定了解,这样作文才会有文化色彩,有内容可延伸,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积累优美词句,夯实作文基础。优美词句就像是大厦里的红砖绿瓦,如何将大厦建造的结实又漂亮,这些砖瓦起着奠基性的作用,写作也是一样。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模仿原文词句进行遣词造句,不仅要积累作者的语料,对于表述方式和语言风格也要心领神会。有些词语造句表面看起来简单,但要造出一个抓人眼球的好句子,就必须在表意清晰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同时,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呈现他们学过的优美词句,帮助他们从无意识状态上升到有意识运用状态。比如,可以适时地展示学生们运用佳句的实例,进行表扬鼓励。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与之相关的美文美句,允许他们适当引用,这样虽然材料运用空间小了些,但是对于教学初期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模仿优秀句段的习惯很有成效,在后期阅读教学中不建议采纳。
三、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审美观
作文是表达思想最直接的手段,是表露心迹最韵味隽永的方式。好的文章要求作文思想感情健康积极,而阅读教学是形成良好的写作态度的重要途径。在阅读过程中,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对读者的影响是直接迅速的,尤其在学生理解和吸收了文章的精髓进入到自身的作品在创作之时,这一点可以直接显现出来。比如,喜欢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人生态度和文笔风格,就很容易在写作时使文章走向田园归隐的风格,在阐述自我观点时也会对陶渊明有不明则喻的认同感。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值得传颂的,是学生写作借鉴模仿的范本。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创立相关的情景来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在欣赏文本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感悟类似文章的写法,进而产生写作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落叶》时,不妨训练学生如何在写景中触发对自然对生命高度的思考;在学习《享受生活》时,要引导学生走进海伦凯勒的内心深处,感悟她对生活中的挫折的不畏不惧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乐观的态度。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是潜移默化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一篇文章中,作者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态度都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思想与情感指向。中学生因为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在发展阶段中审美情趣常比较浮泛,指向不确定,教师就可通过课堂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和体悟文本中的精神体验这样,体验作者的生活感受多了,自身的感受也就如同作者。对于学生来说,积累经历的方式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阅读作品就相当于是间接经历,每读一篇文章就像是陪伴作者一同旅行一番,那种感触也可以是亲切而深刻的。综上可知,阅读和写作的联系是密不可分、不言而喻的。阅读是吸收文化的过程,写作是释放思想的过程;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只有读得透才能写得好,但是如何将阅读能力转换成学生自己的表达能力,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阶段教师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如何更好地实施阅读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首先,以学生为主体来看,必须要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这是一切教学的前提,其次,要培养他们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最后才是具体学习写作方面的技巧。而这一切时间都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以教师为主体来说,如何施展教学技巧,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阅读教学是关键,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性看待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密切联系,在语文教学里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孤立地进行某一项或轻视某一项都是不正确的教学思想。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学生的读写能力才能提高,智力思想才得以发展。当然,目前来说,对于二者深层次的联系还需要教育界进行深化和进一步探讨,我们相信,这一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建立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