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平面设计中标志设计发展的审美趋势(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2

  但是对于标志设计来说,设计师一旦确定好标志设计的色彩和图形元素,就尽量会减少对于标志设计方案的更改,例如可口可乐公司的红色标准色和飘带形式的字体设计已经成为可口可乐公司最大的财富符号,有报道显示,即使单独出售可口可乐的标志,就将是一笔巨款。由此可见,标志设计除了具备识别作用之外,自身已经演化成为独立的符号和商品。很多品牌由于频繁更换标志,不仅使得消费者无法留下一贯的印象,更使得企业在更换标志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得不偿失。苹果公司的标志演变却都是与产品的变革分不开的。产品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作为产品符号的标志设计只有在演变中找到亘古不变的经典元素,并不断加强这一形象,才能使得标志符号本身成为一件艺术品。对于1998年的苹果公司来说,这一年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这一年,苹果公司发布了最新的imac系列产品,再一次让世界瞩目,并将品牌定位成简单、整洁、明确。作为一个电子产品的企业,在1998年,竞争对手的产品仍处于无彩色阶段,苹果公司却率先生产出了一系列彩色半透明外壳的产品,使得该设计一举成名,从其他产品中脱颖而出。伴随着新产品的发布,苹果公司在新产品iMac、G4 Cube上应用了全新的半透明塑胶质感的新标志,标志显得更为立体,时尚。这一新标志随着新产品一同发布,搭配着使用了半透明的光泽感。该标志变化的原因是新产品都采用透明材质的外壳,为了配合新产品的质感而改变。同时,在彩色系列标志之外,设计出了黑白色的反色方案。黑色标志大部份是出现在包装、商品或需要反白的对比色上,为了配合产品的宣传。这是符合现代标志应用规范的一种做法,无彩色和彩色的标志各有优势,在不同的宣传场合搭配使用,更利于标志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正是这个阶段,确定了单色苹果标志的应用先河。
  直到2007年,铺天盖地的苹果产品扑面而来,这一次对于品牌策划来说,苹果正式的将公司名称从苹果电脑公司改为苹果公司。并将产品的标志设定为与产品色调相一致的黑白系列。但是单色标志的应用通常过于单调。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常见处理方法便包含以下两种:
  (一)三维造型的广泛应用
  标志更加立体化。通过前所未有的立体造型传达更强的视觉欣赏视觉信息——三维造型。标志还可以在更加细致的区分为几种层次上的立体造型。标志一向被认为是平面二维环境中的设计应用,但是现在通过点、线、面以及透视等手法的应用,能够使得平面印刷的图形呈现出三维立体的效果,使得视觉效果更加突出。
  (二)材质和光泽的应用
  标志摆脱以往纯色填充的约束,具有更丰寓的材质和光泽。这种设计风格还受到其他邻近设计领域风格的影响。关于质感的应用不光是在平面设计中得到重视,在环境设计和建筑设计中,质感的搭配也为设计添色不少。质感和光泽在标志设计中使得平面的图形更生动,更有肌理的美感。
  苹果推出iPhone手机时,采用玻璃质感的产品标志,一是为了配合iPhone创新地引入了Multi-touch触摸屏幕技术,带了一种全新的用户体验而设计的;另外也恰好符合产品中标志设计的审美趋势。
  在今年3月,最新一次的苹果iPad发布会上,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细心的设计爱好者发现,我们又看到了彩色的的苹果标志。从彩色回归到彩色,苹果标志在设计上的一次回归,彩色的晕染渐变给人带来一种千变万化的感觉,使标志更富有质感和艺术气息。也许是代表了新一代的iPad选用了更为惊艳的高分辨率视网膜屏,也许是苹果下一个产品的发展方向。
  从以上标志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标志设计的演变并不是一味简化的过程。当今的品牌标志需要视觉先行,通过一定的图案、颜色来向消费者传输某种信息,以达到识别品牌、促进销售的目的。品牌标志盲目的跟随标志趋势是不正确的,标志需要符合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为了特立独行而随意简化。随着人们审美眼光的改变,现代标志设计趋向于多元化、立体化、质感化,这些新的视觉需求代表了一个时期的审美需求,但仍然不能脱离标志设计最根本的应用目的,在满足审美需要的同时,我们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到诸多问题,例如其实现的可行性,针对其应用形式、材料和制作条件采取相应的设计手段。还要顾及应用于其它视觉传播方式或放大、缩小时的视觉效果。总而言之,视觉的美感是需要设计来完成的,但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和规范,而不能一味的追求视觉效果,而失去了设计的最初目的。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