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书法变革潮流成因简析(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6

  二、理论上的准备

  被后世称为新儒学的“程朱理学”,在明代前期与政治权利、经济利益越来越多地连接到了一起,一方面经由考试科目,把思想变为文本;另一方面则经由政治权力把原则变为制度,表面看上去儒家学说、程朱理学进入权力中心,而深层意义上,它们则失去了政治权力之外的、相对独立的、民间社会和士绅阶层的批评立场,也就逐渐丧失了自我超越和不断更新的空间。于是,“思想成为文本,文本蜕化为文字,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文字仅仅作为符号被人背诵,背诵的意义而仅仅在于交换”③顶戴花红,那麽,这种知识与思想脱离了社会生活的思索和心灵境界上的涵养,牺牲了它本身所具有的深刻与睿智,自然与社会生活发生分离。于是,经典被奉为教条,创新被禁锢代替,本质精神反而被扭曲消解。

  正是孔孟之道与程朱理学在如此失坠的状况下,思想界才逐步迸发了那一丝丝的火花。从吴与弼到陈献章,从罗钦顺、崔铣、王廷相等到王守仁,都在从不同角度冲击程朱理学。在所有的学说中,王守仁(号阳明先生)之心学无疑是这个时代交响乐章的最强音。

  从某种意义上说,王阳明之说的基本关怀、思路和语词仍然是沿袭理学而来的,然而它却吸取了陆九渊尊重心灵对于真理和价值的判断,认取主观内在的“心”为道德形上本体,把道德本体完全建立在人的心灵之中。正因他里道德本体于人的心灵之中,就使得人的道德理性与人的自然感性纠缠在一起,混淆了界限,伦理与心理情感交融合一。这样一来,“良知”作为阳明心学的“心本体”,即是道德标准,理性标准,又是感性标准,它使得感性与理性、自然与道德、人心与道心、人欲与天理纠结为一,难以区分。④

  以此来观照书法艺术,阳明心学正是实现书法艺术境界的不二法门。书法艺术近于感性,强调自然,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在书法创作中,主题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等等都投射与作品之中,非常接近于阳明所谓的“心本体”。

  王阳明从主观上倡行“良知”这个心本体,以“致良知”的工夫论来实现他想要破除的“心中贼”——用虚伪的道德来掩盖恶行的伪善。这正是动摇了传统意识形态的权威,因而,王阳明去世后,心学被作为“伪学”遭禁。但是其学的生命力在下层民众中迅速广泛传播开去。

  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有云:“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龙溪而风行天下。亦因泰州、龙溪而渐失其传。”无论是泰州学派还是浙中学派,一方面皆是利用人们的“崇圣”心理,廉价地向民众出卖“圣贤”的名号,因而在下层民众中赢得了大批的信奉者。另一方面,王学诉诸人道德良知的学说,却发展为“异类思路”,并且迅速发酵膨胀起来,其内在的感性主义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渐渐溢出了王阳明设定的边界。

  于是,思想冲破禁欲的堡垒,感性思维居上,一反僵化的学术氛围与社会意识形态,为中晚明的世俗文化打开了方便之门。心学的后传弟子们把心学推向了更广阔更深邃社会的每一角落。

  三、社会发展的结果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中国的经济基础和文化氛围正悄然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中国开始了向现代化转型的早期阶段。先由海上贸易的变化到传统经济结构的裂变,手工业从自然劳动分工中游离出来,私人占有的城市手工场初步形成,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而流入城市,为城市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初露萌芽。16世纪初始,市镇商贾聚集之处慢慢变成了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出现了苏州、景德镇这样的中等城镇,亦出现了北京、南京等商业发达的大城市。资本主义的萌芽在不断增长,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各地商业往来频繁,许多人都开始转向经营商业和手工业,就连王阳明等大儒亦已承认商贾的重要。余英时在《明清变迁时期社会与文化的转变》一文中,特别强调十六世纪以来的“弃儒就贾”的趋势。⑤民间社会逐渐拥有较大空间,市民生活风气也趋向多样化,伦理的同一性的约束力越来越小,官方控制力也越来越小,世俗文化越来越普遍化,士绅与市民所拥有的财源,也使得思想表达和知识传播成为可能。

  再加上16世纪的西学东渐,特别是自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刻印的《舆地山海全图》开始,才是从真正意义上的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对于中国的思想文化观念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对于中国的社会前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