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的反思(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6

  第三,1929年美国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时,美国众多企业提出了“美是销售成功的钥匙”的口号,以缓解经济危机,这是人类以美学手段解决经济问题的大规模实践。有了这样的铺垫,20世纪中期西方进入消费社会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问题也就应运而生了。如果了解这种语境,就会懂得我们现在所说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有其特殊的涵义,它不同于以往的局部的审美化,而成为覆盖整个社会文化层面的现象。
  否定日常生活审美化适用于中国的第二个理由是: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与西方社会不处在同一个层次上,日常生活审美化这种论断在中国没有普遍意义。如果以这种概念指称中国当下的现实,那么,“什么地方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了?谁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了?”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倡导者是在与中产阶级眉来眼去,而忽略了沉默的大多数。有人认为,所谓“审美化”的“日常生活”,其实是“大款们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美学”究其实是“北京三环以内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审美”。“日常生活审美化”论者是在“向新贵、富人们献媚”,他们是“那一批高高在上的富人们的附庸者”。
  实际上,韦尔施指出的审美大勃兴的现象在我国明显地存在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居住环境、工作环境、消费环境、娱乐环境不断地被审美化。我们周围充斥着国外的商品,我国生产的商品也源源不断地销往海外。如果知道经济审美化是全球的趋势,而逐渐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经济也出现了审美化,正是这种审美化促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审美化,那么,就不会提出这样的责难。我们应当分清富人们的消费主义倾向与广大消费者在选择物质产品时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的区别。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面对日益丰富的产品,不仅重视它们的使用功能,而且越来越重视它们的审美功能和符号象征意义。事实上,我国的广大消费者已经受到经济审美化的影响,并且享受到经济审美化的成果。这完全不同于少数富人追求感官享受、声色犬马的奢靡生活。
  我们看一下我国经济审美化众多事实中的一个例证。江苏常熟波司登公司在2007年与美国杜邦、日本伊藤忠是全球三大羽绒制品生产企业。它的前身不过是1976年成立的仅有8台家用缝纫机、11位农民的村办缝纫组。1990年代我国有数千家羽绒制品企业,它们的产品始终停留在保暖的原始目标上,企业常常陷入“反季销售大甩卖”的价格战中,企业亏损面达80%。价格战的结果不仅淘汰了实力不强的厂家,而且也淘汰了原本实力雄厚的企业。波司登公司于1995年提出了“防寒加审美”的“羽绒时装”的理念,以“轻、薄、美”代替了“厚、重、肿”,从而引发了羽绒服行业的革命。当年,波司登羽绒服的生产占有率达到11.21%,从当时羽绒服行业的一个小字辈一跃成为全国销量第一。波司登羽绒服的消费者绝大多数是普通的大众,羽绒服的这种审美化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同。波斯登羽绒服的审美附加值为消费者所接受,消费者在享受产品的使用价值时,也在享受产品的审美价值。
  保障工业产品的审美价值的工业设计方法也日益为我国所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曾指出:“工业设计是将产品技术设计与外观设计结合起来,不仅要确保产品的技术功能,而且要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方面我国与国外先进企业差距很大,应予重视,否则会影响我国产品竞争力。”2007年2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一份报告上批示:“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西方企业不仅通过先进的技术、而且通过经济审美化在我国市场上赢得了高额的利润,我们重视并研究经济审美化正是寻求我们的竞争策略,扩大我国产品的市场份额,使我国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经济审美化也对广大消费者的审美趣味产生重要影响。对于日常生活审美化,我们不应该拒绝和否定,而应该积极地面对,认真地研究。
  
  三、怎样深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研究
  
  要深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研究,首先必须明确一个问题:日常生活审美化中深层次的东西是什么?广告、流行歌曲、时装秀、模特表演、酒吧靓舞、选美、咖啡厅、健身房、制造欲望的密集的影像,如此等等,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一切仅仅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浅表层面的东西。那么,什么是深层审美化呢?
  韦尔施指出,对浅表审美化“已讨论得很多,也被嘲笑得很厉害”,而对深层审美化“却不那么为人所知,虽然它更加重要”。韦尔施区分出两种审美化:浅表审美化和深层审美化。浅表审美化指物品的装饰、包装、外表的美化,以及流于表层的审美现象。深层审美化指的是:“审美过程不仅包裹了业已完成的、给定的物质,而且甚至决定了它们的结构,不光影响它们的外表,而且甚至影响其内核。”浅表审美化相当于霍尔所说的蛋糕上的酥皮,而深层审美化被韦尔施称为“物质的审美化”,它“发端于最基本的技术变革,发端于生产诸过程的确凿事实”,也就是霍尔所说的“美学已经渗透到现代生产的世界”。这正是我们所说的经济审美化,或大工业批量生产中产品的审美化。我国学者也似乎没有注意到深层审美化的问题,如同韦尔施所言,“更加重要”的深层审美化在我国同样“不那么为人所知”。研究深层审美化,是我们深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的重要路径。
  我们先看浅表审美化的例证。在1851年于伦敦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蒸汽机、纺织机上布满了哥特式的花纹,金属椅上油漆了装饰性的木纹。法国参展的一盏油灯,灯罩支架用金银材料制作,结构和纹饰十分繁复;美国座椅公司参展的弹簧旋转椅的腿采用了卷涡形式。这些浅表审美化的装饰受到了嘲笑和批评。过度包装也是浅表审美化。按照国际一般规定,包装成本不应该超过产品出厂价的15%,超过15%就算过度包装。我国每年生产的2亿吨生活垃圾中,有4000万吨包装物,其中很多是过度包装。例如,我国产品包装采用的是五瓦楞纸箱,而国外普遍采用三瓦楞纸箱,仅此一项就多耗材70%。我国一些产品,包装成本已经超过产品价格的30%。过度包装助长了奢华浪费、畸形消费的不正之风。
  而产品内部形成的技术和艺术、功能和审美的统一则是深层审美化的表现。韦尔施没有具体阐述产品是如何被审美化的,但是他论述了与产品审美化的机制相类似的建筑。他要求建筑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文化活动。建筑有两个层面:现实层面和象征层面。在现实层面上,建筑提供了生活空间,给了我们活动的可能性;在象征层面上,建筑铸就了我们对都市和社会的观念,参与创造了我们的文化想象。例如,贝聿铭设计的香港中国银行,主导它的形式语言是一块块对角斜切面,仿佛将这个三维的形体越来越化解为二维平面,如此愈是向上,角度愈小。有人在这栋楼中看到中国的竹子,节节升高象征着品格的升华。另外有人将这座建筑看作高科技的摩天楼,以数学的精确,将自身转化为几乎是失去重量的幽灵。这座建筑是深层审美化的例证。我们可以像“阅读”艺术作品一样“阅读”这座建筑,以审美的态度来欣赏它。这座建筑是深层审美化的例证,它的现实层面和象征层面和谐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的形式语言是从结构内部合乎规律地产生出来的。产品的深层审美化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
  如何把深层审美化的研究引向深入呢?有效的路径是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和工业生产的实践活动,对不同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消费的全过程进行具体的、实证的分析研究,总结深层审美化的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新的实践,使美学理论为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服务。有些参与日常生活审美讨论的学者指出,我国的这场讨论显得空泛,没有研究审美化过程的原则和审美化的形成过程,也缺乏对某些审美化形式的评价和批评。正如费瑟斯通所言,“我们不应该将生活的审美当作是一个给定的东西,或者是人类知觉品性中的某种必然东西,它不是说一旦被发现,就可以用来复述所有以前的人类存在状况。相反,我们要研究的是它的形成过程”。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