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6
先生在谈到全球化与民族化的问题时,也有着一种清醒的分析,他说:人类在二十一世纪有很多问题,有许多共同面临的困境。全球化实际上是个普遍化原则。一方面,除了科技界外,文艺领域也将面对这个大趋势。另一方面,各个民族又要寻根,又要去挖掘自己的文化传统。他又说:现在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好像全球化了全世界就要走一样的路,都要作一样的选择。实际上,这种选择是西方的选择,归根到底是美国的选择。美国除了强调经济的全球化之外,还强调文化艺术的全球化,其实质就是推销美国的文化艺术,推销美国的文化价值观。欧洲已对此进行了抵制。要承认普遍化原则,更要承认差异性原则。文学艺术假如没有了民族的差异性,就谈不上全球化,因为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个别性是各个民族的特色,而全球化就是要强调对各个民族差异性、个别性的涵盖与包容。从人类文艺发展的阶段来看,20世纪是现实主义和西方现代主义对立融合的时代,也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主流的时代。
诚然,全球化的经济,是由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带来的,是由“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带来的,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其实也用不着回避,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构筑的资本主义联盟,同时也在促成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这个马克思主义的预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谁还能说它过时了呢?!经济的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的资本主义化。如果是那样的话,当年由中国人创造的、具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鞍钢宪法》,就不会成为日本许多著名大企业的学习典范,资本主义也就不会向社会主义学习什么工人参与管理、员工持股、社会福利制度等等方法了。经济的全球化,也不意味着全世界的美国化。如果是那样的话,欧洲社会就不会对美国人的全球化加以抵制,也就没有世界各地的民族求解放、国家要独立。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观点,全球化不是一种某一个阶级、某一个政治集团、某一个国家的人为的强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既然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那么它就不可能是清一色的、单边主义的、一元性的,而应该是多色调的、多边主义的、多元性的。在这种意义下的全球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它是统分结合的。以文化艺术为例,那些被人类绝大多数所接受的文化艺术,即代表了整个世界文明前进方向的东西,自然就可以变成一体化。这就是“统”的概念;而那些仍然成为某一个民族、某一个地域文化艺术特征的,而且被当地种族与民族所接受和继承的东西,自然是会保留下去。这就是“分”的概念。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要世界上还存在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人类的这种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总是会存在下去的。这一点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以我们的中华民族文化为例,中国是一个有几十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融合、演化,最终形成了中国各民族认同的中华民族文化。但是,并没有因为大家都认同中华民族文化,从而排斥或否定各个民族自己的文化艺术。相反,这个自古就大一统的中华帝国,不但各个民族的文化艺术相互学习、借鉴、融合,而且长期共存。著名藏族画家尼玛泽仁,是十世班禅命名的班禅画师,在新藏画的创新和研究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曾经获得过许多殊荣,被认为是对世界文化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英国剑桥和美国国际人物传记中心把他选入《世界最著名五百名人录》和《二十世纪最杰出贡献人物传》,并授予金质奖章;1994年,英国利物浦市政府授予他“国际杰出艺术家”奖牌;1999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巴特鲁治市政府授予他“荣誉市长”证书,并请他亲自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升起在市政府门前。我们在尼玛泽仁的作品里,看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神韵,也有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子,他的代表作《元番瑞和图》、《雪域》、《牧马图》等,就体现了藏、汉民族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相融合的整体风格,充满了玄思妙想,涌动着庄严肃穆的宗教情怀,深刻地描绘出藏民族对世界的神秘感知。但是,一看他的画,你就会立即感知到,这是藏民族艺术。在藏民族艺术的个性中,寓含了中华民族的共性。关于这个哲学命题,毛泽东同志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这种共性,即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假如除去一切个性,还有什么共性呢?”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与中国各民族的文化艺术,正是这种客观规律的反映。
我们可以作某种假设,如果这个世界上只剩下美国人,只有美国文化与艺术,那么,美国人还能存在吗?美国的文化与艺术,还能称其为美国文化艺术吗?事实上,美国人所鼓吹的全球化,即美国化,其实质就是在宣扬一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在内的一元化,这是违背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所以我们说,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应该是全球一体化包含于世界多元化之中。有了这个多元化,才能有你那个一体化,舍此,便不会有你那个一体化。
综上所述,全球化的定义,应该是多元化中的全球一体化,它是世界上各个种族、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文化与艺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不断文明的过程。我们对全球化的再认识,特别要认清这一点。
● 全球化应该使民族文化与艺术得到极至发展
与全球化相对应,国内许多专家学者提出民族化、地域化,以此与全球化抗衡,或者并存。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是,在变幻无穷的信息社会,在科学与技术、文化与艺术急剧发展的时代,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民族化、地域化,也要重新定义。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是符合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原则的。这是中国自己的事情,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国人首先要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中国当代艺术家和设计师应该有这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发展的进程看,中华民族,国内各民族,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发展和丰富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做着应有的贡献。许多少数民族艺术家,在艰辛探索,努力发展本民族文化与艺术的同时,也丰富和促进着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的发展。上面提到的十世班禅画师尼玛泽仁,就是这千百万少数民族艺术家中一位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尼玛泽仁认为,他的绘画是从本民族文化的载体上生长出来,其中每一个形象,每一个符号都浸染着历史感。他说:在藏民族看来,自然是神圣的,人只是自然界的一分子。无论多么伟大的创造,大自然瞬息间就能将之毁灭,人类只有依靠精神的力量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表现出顽强生命力,就是藏民族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贯穿了藏民族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全过程。有人将尼玛泽仁新时期的画称为“新”唐卡。尼玛泽仁却认为唐卡是作为宗教附庸存在的,并不是独立的艺术品,作为宗教供奉品的唐卡在今天被注入了更多商品化的内容。尼玛泽仁认为,唐卡大都以佛为内容,无法传达新时代鲜活的文化信息。所以,他在自己的绘画中保留了藏画设色鲜明、造型夸张和超时空的特征,融汇了中国画的线条和西方艺术的立体造型手段,拉开了与传统唐卡画之间的距离。十世班禅大师曾经给他以鼓励,对他说:“你既懂佛教文化,又懂汉文化和西方文化,应该将三者结合起来,发扬光大藏族文化。”并准许他用“十世班禅画师”的称号。
尼玛泽仁1993年分别在美国波士顿、洛杉矾、华盛顿三大城市举办个人画展;1994年在英国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康沃、乌斯特五大城市举办个人画展;1995年在印度新德里现代美术馆、奥地利维也纳霍恩弗尔森宫、瑞士日内瓦联合国万国宫和瑞士苏黎世、
诚然,全球化的经济,是由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带来的,是由“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带来的,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其实也用不着回避,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构筑的资本主义联盟,同时也在促成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这个马克思主义的预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谁还能说它过时了呢?!经济的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的资本主义化。如果是那样的话,当年由中国人创造的、具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鞍钢宪法》,就不会成为日本许多著名大企业的学习典范,资本主义也就不会向社会主义学习什么工人参与管理、员工持股、社会福利制度等等方法了。经济的全球化,也不意味着全世界的美国化。如果是那样的话,欧洲社会就不会对美国人的全球化加以抵制,也就没有世界各地的民族求解放、国家要独立。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观点,全球化不是一种某一个阶级、某一个政治集团、某一个国家的人为的强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既然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那么它就不可能是清一色的、单边主义的、一元性的,而应该是多色调的、多边主义的、多元性的。在这种意义下的全球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它是统分结合的。以文化艺术为例,那些被人类绝大多数所接受的文化艺术,即代表了整个世界文明前进方向的东西,自然就可以变成一体化。这就是“统”的概念;而那些仍然成为某一个民族、某一个地域文化艺术特征的,而且被当地种族与民族所接受和继承的东西,自然是会保留下去。这就是“分”的概念。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要世界上还存在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人类的这种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总是会存在下去的。这一点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以我们的中华民族文化为例,中国是一个有几十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融合、演化,最终形成了中国各民族认同的中华民族文化。但是,并没有因为大家都认同中华民族文化,从而排斥或否定各个民族自己的文化艺术。相反,这个自古就大一统的中华帝国,不但各个民族的文化艺术相互学习、借鉴、融合,而且长期共存。著名藏族画家尼玛泽仁,是十世班禅命名的班禅画师,在新藏画的创新和研究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曾经获得过许多殊荣,被认为是对世界文化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英国剑桥和美国国际人物传记中心把他选入《世界最著名五百名人录》和《二十世纪最杰出贡献人物传》,并授予金质奖章;1994年,英国利物浦市政府授予他“国际杰出艺术家”奖牌;1999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巴特鲁治市政府授予他“荣誉市长”证书,并请他亲自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升起在市政府门前。我们在尼玛泽仁的作品里,看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神韵,也有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子,他的代表作《元番瑞和图》、《雪域》、《牧马图》等,就体现了藏、汉民族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相融合的整体风格,充满了玄思妙想,涌动着庄严肃穆的宗教情怀,深刻地描绘出藏民族对世界的神秘感知。但是,一看他的画,你就会立即感知到,这是藏民族艺术。在藏民族艺术的个性中,寓含了中华民族的共性。关于这个哲学命题,毛泽东同志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这种共性,即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假如除去一切个性,还有什么共性呢?”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与中国各民族的文化艺术,正是这种客观规律的反映。
我们可以作某种假设,如果这个世界上只剩下美国人,只有美国文化与艺术,那么,美国人还能存在吗?美国的文化与艺术,还能称其为美国文化艺术吗?事实上,美国人所鼓吹的全球化,即美国化,其实质就是在宣扬一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在内的一元化,这是违背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所以我们说,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应该是全球一体化包含于世界多元化之中。有了这个多元化,才能有你那个一体化,舍此,便不会有你那个一体化。
综上所述,全球化的定义,应该是多元化中的全球一体化,它是世界上各个种族、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文化与艺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不断文明的过程。我们对全球化的再认识,特别要认清这一点。
● 全球化应该使民族文化与艺术得到极至发展
与全球化相对应,国内许多专家学者提出民族化、地域化,以此与全球化抗衡,或者并存。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是,在变幻无穷的信息社会,在科学与技术、文化与艺术急剧发展的时代,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民族化、地域化,也要重新定义。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是符合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原则的。这是中国自己的事情,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国人首先要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中国当代艺术家和设计师应该有这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发展的进程看,中华民族,国内各民族,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发展和丰富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做着应有的贡献。许多少数民族艺术家,在艰辛探索,努力发展本民族文化与艺术的同时,也丰富和促进着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的发展。上面提到的十世班禅画师尼玛泽仁,就是这千百万少数民族艺术家中一位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尼玛泽仁认为,他的绘画是从本民族文化的载体上生长出来,其中每一个形象,每一个符号都浸染着历史感。他说:在藏民族看来,自然是神圣的,人只是自然界的一分子。无论多么伟大的创造,大自然瞬息间就能将之毁灭,人类只有依靠精神的力量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表现出顽强生命力,就是藏民族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贯穿了藏民族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全过程。有人将尼玛泽仁新时期的画称为“新”唐卡。尼玛泽仁却认为唐卡是作为宗教附庸存在的,并不是独立的艺术品,作为宗教供奉品的唐卡在今天被注入了更多商品化的内容。尼玛泽仁认为,唐卡大都以佛为内容,无法传达新时代鲜活的文化信息。所以,他在自己的绘画中保留了藏画设色鲜明、造型夸张和超时空的特征,融汇了中国画的线条和西方艺术的立体造型手段,拉开了与传统唐卡画之间的距离。十世班禅大师曾经给他以鼓励,对他说:“你既懂佛教文化,又懂汉文化和西方文化,应该将三者结合起来,发扬光大藏族文化。”并准许他用“十世班禅画师”的称号。
尼玛泽仁1993年分别在美国波士顿、洛杉矾、华盛顿三大城市举办个人画展;1994年在英国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康沃、乌斯特五大城市举办个人画展;1995年在印度新德里现代美术馆、奥地利维也纳霍恩弗尔森宫、瑞士日内瓦联合国万国宫和瑞士苏黎世、
上一篇:制度化的文学与文学化的制度
下一篇:关怀设计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