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从《可可西里》看中国当代新一代导演的艺术追求(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6

  3.民族化的精神

  陆川认为:我不敢相信这是所谓的环保,可能那里的情况,他们潜意识想捍卫自己的家园  。藏族是一个与汉族很不一样的民族 ,他们有着笃厚的宗教信仰。他们相信神的存在,对天地间的万物怀有虔诚的态度。藏羚羊是可可西里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的精灵,别人伤害它们,日泰等人就要去保护它们。从影片中可以看到,在巡山过程中,只要遇到藏羚羊的尸体,他们即使再累再忙也要把它们收拾好,并且虔诚地念经默哀。“你杀了我的羊子”,日泰这句话简单纯朴,却道出了他们所有行为的动机,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崇高的环保理想。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也只有在西藏这片净土上才能发现这种不计回报,不计得失的行为。

  二、成功的原因

  相比起老一代的导演们,陆川等人显然是幸运的一代他们的成 长环境要优越得多,他们接受 的教育也更正规化系统化 ,当然他们的成功与他们个人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1.扎实的教育

  张艺谋等人接受教育的时候正是中国文化刚刚从封闭式状态解放出来的时候,那个时候,中国的电影发展还很落后。而到 r陆川这一代时,中国的电影飞速发展 ,无论是理论还是技术的发展都已经相当成熟了。因此,当张艺谋等人还在热衷于特技镜头、电脑制作这种种的电影制作形式时陆川等人却早已厌倦了这些外在形式上的探索,开始寻找一种返璞归真的表现形式,力图用原生态的方式真实地展现故事情节。在《可可两里》中,我们看不到电脑特技和漫天飞舞的人物,而是运用类似于纪录片的方式,平实地记录。

  2.八十年代的文学积淀

  陆川的父亲是著名作家陆天明,父亲伏案写作的背影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也给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背《论语》、《诗经》等古文长大后,因父亲是作家的缘故 ,家里有很多的文学期刊,因此在八十年代中国文学蓬勃发展的时期 ,从王蒙、张贤亮 、张承志到张炜、莫言、余华、格非、马原、王安忆、王晓鹰等,所有这些人在那个 10年中写的所有小说他都看过。从陆川的作品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文学的发展轨迹,《寻枪》中所呈现出的非逻辑性的生活状况具有很鲜明的先锋派的风格,而《可可西里》则受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影响,开始把视角转向现实的人生,试图纯粹客观地对生活本态进行还原。

  3.个人的努力

  陆川在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对电影的浓厚兴趣 ,大学进入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学习,在学校经常参与校园舞剧、话剧的编剧和表演。工作后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在三年的学习巾,从不会制作电影到成为一个导演,巾间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毕业后进人北影厂做副导演,从几位优秀的导演身上学到很多的东西。在拍摄《可可西里》时,经历常人难以忍受的高原反应,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制造出了撼人心的作品。

  三、存在的缺憾

  当然,《可可西里》与国际上优秀的影视作品相比还有定的差距,影片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

  1.受市场的约束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