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世纪军旅剧的创新与突破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6
【论文关键词】新世纪;军旅剧;创新;突破
【论文摘要】新世纪以来的军旅剧以鲜活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极具特色的创作技巧吸引着广大的电视观众。本文通过对新世纪前后的军旅剧的对比,分析新世纪以来军旅剧在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创新与突破,并对其未来走向做出展望。
中国的电视剧样式丰富多彩,军旅剧是其中一种比较重要的类型,军旅剧也称军事题材电视剧,是指反映部队军人战斗、生活、感情的一种电视剧类型。从1983年山东电视台拍摄的第一部军旅剧《高山下的花环》至今,中国军旅剧也已走过25年的发展历程,创作了一批较好的作品。如初期的《高山下的花环》、《道是无情却有情》、《花瓶》、《爱的眼神》、《兵车行》、《紧急起飞》、《凯旋在子夜》,后来的《零丁洋上的梦》、《蛤蟆湾的新兵》、《这里并不寂寞》、《戈壁滩来的士兵》、《天边有群男子汉》。这些军旅剧在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充分展示了当代军人的风采与魅力、风格日臻成熟的同时,主题、结构、表演诸方面业已形成了一定的模式,进而类型化,陷入了僵局,呈裹足不前甚至下滑趋势。军旅剧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达者,创新不得不提上日程。新世纪以来,创作者重新开始审视自身的创作与市场的关系,积极与市场接轨,努力突破创造力桎梏,摆脱艺术思维定势,及时清除人物的类型模式,加深刻画人性的多样性,放宽了衡量人物的标准度,创造出了《亮剑》、《历史的天空》、《高地》、《军歌嘹亮》、《狼毒花》、《士兵突击》、《大校的女儿》等一批新的优秀剧作。军旅剧以焕然一新的面貌重新亮相荧屏,掀起了一次次新的收视热潮。该论文将重点探讨新世纪军旅剧在人物塑造,主题表达、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创新与突破,并对其未来走向做出简单展望。
一、新世纪军旅剧的创新与突破
进入新世纪以来电视剧的类型样式多样,风格各具特色。各种题材类型风格的电视剧大量涌现。电视剧的空前繁荣为军旅剧的发展兴盛提供了良好的氛围,而且较之以往的军旅剧取得了很大的创新和突破。
(一)走下神龛的中国军人
军旅剧属于直接携带或体现主旋律理念之作,它承载着主流价值系统,因而说教意味浓厚,而在娱乐性上有所欠缺。浓重的政治导向常常使观众反感,与观众之间存在难以克服的疏离。而新世纪军旅剧通过降低格调转向平实的做法来减少其严肃庄重,让过去高大完美的被“神化”的军人形象走下神龛,一反常态,把一个“凡人欲望”皆备的人,塑造成另类英雄,这就极大增加了军旅剧的活气,与观众建立起一种亲昵的氛围,缩短了与观众的距离。而这又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1、性格“缺陷”之美
旧式的军旅剧中的军人形象都是“高大全”,没有痛苦,只有奉献,性格上更是完美无缺,对于普通人而言,只可以远观不可近察,只可仰慕不可触摸。呆板化教条化的人物刻画手法使得旧式军旅剧的人物给人以类型化、符号化之感。新世纪军旅剧中的军人形象都不再是扁平式的完美高大形象,这些军人形象性格里都带有天生的弱点与缺点。如《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独断专行脾气暴躁,甚至褚芹说其像个胡子;《亮剑》中的李云龙总是个人意气至上,干脆裁断,给人一种无组织无纪律的感觉,语言粗俗,斤斤计较,骨子里透着小农意识,似乎更像“不愿吃亏的农民”而不是军人,更不要说是位解放军高级将领;《狼毒花》中的常发更是一个匪气十足的粗莽硬汉,爱女人爱酒爱自由的他身上有着革命军队不能容忍的毒素;《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憨直笨拙,反应迟钝,总是做一些不合时宜的事情,训练落后,总是拖后腿,经常遭到别人的嘲笑,被人称为“许木木”“孬兵”。
这些军旅剧的人物都有某些性格缺陷,缺陷使人物更加立体化,脱离了千篇一律的人物模式。而且这些人物性格缺陷不会涉及大的是非善恶观,只是“当时当地”的特殊作为。缺陷没有使人物流于低俗,反而引发了观众的向往与认同之情。缺陷弱化了人物的典型形象和极致性格,使观众看不到丝毫的造作,更没有勉为其难的牵强。缺陷正视了人性的本质,使角色的塑造更显丰满与生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活逼真。
2、崇高之美的新解
崇高作为西方一种基本的审美类型,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哲学家康德认为,崇高包括“数字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数学的崇高就是无法较量的伟大的东西或者说是一切和它较量的东西都是比它小的东西;力学的崇高则提高了我们的精神力量越过平常的尺度,而让我们在内心里发现另一种类的抵抗的能力,这赋予我们勇气来和自然界的全能威力假设较量一下。以往的军旅剧对崇高的着墨比较直白,只是作为一种表象停留在观众的潜意识层中。这种崇高不具有普遍意义,只是一种不近人情的冷酷的政治话语工具,只注重“军”的神化,忽略“人”的存在。电视剧中所展示的军队整齐之美,人格的高大之美,令观众只能以仰望的视角顶礼膜拜时,当观众对这种力量无法到达的恐惧感增强,也就会选择逃避,这样的崇高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新世纪军旅剧更侧重力学上的崇高,而且对力学的崇高的刻画有别于以前。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一种传声筒,军旅剧肩负着塑造崇高人物的重任,怎样做到既符合政治上的又符合观众的审美诉求,这是新世纪创作者着力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新世纪军旅剧的创作者通过人物性格的缺陷使崇高得以隐晦含蓄的表达,缺陷只是一种手段,崇高是其最终目的,主流价值观的内核是不变的,只是需要观众深层次的体会。新世纪军旅剧对崇高之美的刻画不再突兀,而是用各种外在的形式来包装,更重要的是将“人性”引入了军旅剧,更注重人物的局限性,崇高也不再是“天生”,后天也可以造就,这种创作视角新颖且人性化。
新世纪军旅剧中除了营造一种观众无法把握的同时无法与之较量的人格形式,也注重建构数字上的崇高。如《沙场点兵》《DA师》《士兵突击》等现代军旅剧都注重表现军队中的训练演习,场面的壮观,武器的先进,都给人一种数字上的崇高。《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一次完成了三百三十三个腹部饶杠,打破记录,成为改写军旅生活的第一步,这个情节首先是数字的震撼,没有超强的毅力与韧劲,三百三十三是无法完成的,紧随数字震撼之后的便是一种力量崇高,这种力量是一个“孬兵”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观众在感受这种力量的同时也会觉得自己也能有这种力量,这种崇高的刻画更能走进观众的内心并激起共鸣。军事传奇剧多是以战争场面对抗的惨烈来达到崇高的目的,这对于观众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平年代的人们缺少亲历战争的机会,军事传奇剧展现的战火纷飞,金戈铁马满足了人们的体验欲望,以这种观众喜欢的外核,将角色置于一系列的战争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质,观众在精神愉悦的同时不自觉的完成角色认同,进而由衷认同这种崇高精神。
3、传奇色彩
新世纪军旅剧的人物特色,除上述两点以外,还有一突出特点就是人物极富传奇色彩。
旧式的军旅剧人物也不乏有自己的传奇色彩,但是在过去喜欢四平八稳的时代,大家都不喜欢张扬个性,所以创作者将其掖藏起来,导致人物所有的行为都是毫无特色,这跟以前的文化语境有关,也是创作者自己放不开手脚,视角被局限住,而新世纪军旅剧注重人物传奇色彩的挖掘,这一定程度上比较符合当今时代人们追求个性的文化语境。
新世纪军旅剧所展现的这种传奇色彩有的是由特殊的历史环境所造成,有的是自身性格所致。《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历史的天空》、《上将许世友》、《狼毒花》等军事传奇剧中主人公所经历的战争残酷性为历史罕见,所受教育之少而功勋之巨也为历史罕见。目不识丁反而让他们不拘泥于书本的战术策略,全凭自己的勇猛血性机智与敌人战斗。《亮剑》中的李云龙甚至被对方专门研究其战术战略,并引起日本高层的重视。抛去文化的束缚,他们在战斗中迸发出的原始的忠诚与勇猛,更给观众一种真实的震撼,尽管他们参加战斗的目的和原因各不相同,但都是为国家。《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初中学历,生性驽笨,反应迟钝,却通过自己单纯的坚持努力,从一个“孬兵”成为老A一员,与其说他是个例,不如说他实现了所有人的梦。新世纪军旅剧中人物的传奇色彩契合了受众群体对英雄情结的向往,更是吸引观众的主要因素。
(二)主题意蕴的含蓄与多义
电视剧本的主题,即作品通过人物塑造和生活场景描绘所体现的主旨或中心思想。它是剧作家通过对题材的挖掘,提炼而得到的思想结晶,也是剧作家世界观、人生观、美学观的集中体现,它是作品的灵魂,导引着剧本情节的进程和人物个性的发展,能够唤起观众的美感与精神共鸣。军旅剧由于涉及政治,主题的内核是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以往军旅剧的主题意念流露过于直白,图解思想,变成了政治宣教工具,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破坏了作品的美感,逐渐引起观众的反感与排斥。新世纪军旅剧的主题内核依旧,但却通过题材选择与艺术表现角度的变化进行体现,看似有点剑走偏锋,却唤起了观众的认同与共鸣。新世纪军旅剧的主题呈现出了以下两个新特点。
1、主题的含蓄性。“理之于诗,如水中之盐,蜜中花,无痕有味”。这是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的一句话。其实电视剧的主题与电视剧本身的关系恰如理与诗的关系,也应是无痕却有味,主题潜隐于作品中,通过情节、结构的控制自然的流露出来,这样能使作品产生更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美学生命力。《士兵突击》中主流意识形态的流露几乎没有任何痕迹。和平时期平淡无奇的军营生活,一个不起眼的战士如何成为一个兵王,看似展示一个战士的成长历程,其实在这其中的每一处微小的细节都附着主流意识的内核,作品将现代的军人生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观点不再滞后,而是与时俱进。新世纪的军旅剧主题表达上更含蓄隐晦,但却能带动观众的思考,让观众潜移默化中达到主流意识形态的趋同。
上一篇:浅论平民的英雄之旅
下一篇:浅论中国电影文化的多元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