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分析(二)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2-24
3.中国电影产业的规模[2] 
根据前文提及的电影产业范围,我们将主要目标锁定在电影制片、发行、放映三个具体的行业当中,其中还将涉及到经营收入及人员规模。
1.电影制片业
(1)我国现有国有制片单位36家(故事片厂31家,科教片厂3家,新闻纪录片厂1家,美术片厂1家),国有制片单位中,企业单位15家,事业单位21家(其中10家实行企业管理)。
(2)拥有单片摄制许可证的国有单位22家(主要为电视台、电影公司)。
(3)拥有单片摄制许可证的民营企业187家,其中比较活跃的有10 家左右。
(4)电影科研等事业单位6家,分别为电影资料馆、电影科研所、电影乐团、电影剧本中心、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电影学院。
2.电影发行业
我国现有国有电影发行单位2000多家,其中:
(1)拥有境外影片全国发行权(无进口权)的公司有两家,分别是国有独资的中国电影集团发行公司和由19家国有电影股东单位组建的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两公司均可从事境外影片和国产影片的全国发行业务。
(2)拥有国产影片全国发行权的国有制片单位31家,民营发行公司有10家。
(3)拥有发行放映院线经营权的电影院线公司35家。其中中影星美院线公司由中影集团与民营公司合作组建,世纪环球院线公司由系统外国有资本控股,其余院线均属国有院线。35条院线中,跨省院线14条,省内院线21条,北京、上海等10省市组建了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院线。
(4)经批准缓建院线的西藏等西部7省(区)发行公司近500个,仍按原体制分行政层级发行。
3.电影放映业
(1)我国现有电影院6343座,大部分是各级文化部门所属(西藏、甘肃、宁夏的电影放映单位属广电部门)国有电影企业,个别是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截至2002年底,加入35条院线的电影院1036座,银幕数1906块。
(2)与境外合资的电影院有16家,分布在9个省市,大部分与香港合资。
(3)农村电影放映队近30000个,分别为国有、集体和个体所有。
4.影片产量和经营收入
产量:近百年来,我国一代一代的电影工作者共拍摄故事片5000余部。其中,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约有4000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拍摄的有3000多部。目前,电影故事片生产规模每年在100部左右,电视电影100部左右,科教片、纪录片、美术片50部左右,每年引进境外影片50部左右。影院票房收入每年约10亿元,观众人次2亿。后电影产品的收入每年在1亿元左右。
2003年,电影产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全年创作并审查通过的故事片(含混录双片),超过140部,比2002年增长40%左右,首次打破了近年来电影生产部数徘徊在100部左右的格局。同时,完成纪录片6部(其中大型纪录片2部),科教片53部,美术片2部,特种电影1部。在140部影片中,合拍影片42部,比2002年增长27部。另外,由民营公司及其他社会性影视机构独立或联合完成影片96部,比2002年增长49部。[3]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黄金时间一部影片平均收视率为2%(约为2200万观众),最高收视率为7.7%(约为7700万观众)。2002年电影频道广告收入为5.2亿元,2003年预计广告收入约6亿元。
6、从业人员数
全国电影行业在编人员27万人,其中电影制片单位近2万人,发行放映单位25万余人。
4. 2003年中国电影产业状况
    2003年中国电影产业状况大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窥之端倪。
(1)2003年中国电影改革扫描
2003年是中国电影改革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整个中国电影产业转型的重要一年。2002年开始的电影制片、发行、放映行业的改革,在2003年不仅得到全面的延续,并且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种全面的延续首先以电影产业化道路得到全面肯定作为核心。长期以来的政企不分、管办合一的现象,得到了主管部门的明显重视。电影主管部门在不同场合都表明了电影走产业化道路的坚定信心。一些本该属于市场的权力应该充分下放到市场当中,许多非国有资产单位拥有了以前不敢企及的权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发展需要,给电影深化改革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突出解决妨碍电影产业化发展的某些关键性问题,2003年,广电总局相继推出了《电影剧本(梗概)立项、电影审查暂行规定》、《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总局令第18、19、20、21号文件),试图降低电影制片、发行、放映领域资格准入门槛,吸纳一切有实力的社会力量参与电影产业;拓宽电影融资渠道,调整并完善电影融资政策;搞活电影流通领域,促进国产影片发行放映;减少政府审批程序,促进产业快速发展;鼓励电影产品创新,让电影产品更好地面向群众、面向市场。
《电影剧本(梗概)立项、电影审查暂行规定》制定了电影剧情梗概立项和电影属地审查的政策。以前,影片的剧本和完成片都要送电影局统一审查,现在对一般影片实行报剧情梗概立项。剧本立项之后,完成影片可以根据规定送电影审查委员会审查,或到受广电总局委托、经申请批准的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成立的电影审查机构审查。这就是已经开始实行的“属地审查”。对影片审查,重在强调审查程序的公正性,力争克服一切因人而异的审查弊端。审查中,还要注意将影片审查与艺术评价的尺度清晰地划分开。根据政策要求,七个符合规定条件,可以申请“属地审查”的地方,有四个提出了申请:上海、浙江、广东、吉林,并已相继获得了批准。
《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允许外资进入中国电影制片领域,维护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的制片者及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值得注意的是,引进外资合作拍片,并不是要给外国人拍电影、拍外国人要看的电影,而是通过合作,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拍我们自己的电影,拍给中国的老百姓看。
《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降低了准入门槛,目的在于解放电影生产力。新的政策规定,非国有制片公司,凡是拍过两次影片之后,即可申请长期摄制许可证,一切待遇与国有电影制片厂相同,包括一些优惠政策。这样,国有电影资本和民营资本、其他社会资本、境外资本共同组成电影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局面,不仅促进了国产电影的规模化生产,而且正在使电影的制片模式和营销模式从传统中摆脱出来,趋于更加合理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运作。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影片的题材和类型以及风格样式都不断得以改善,大大激活了电影创作人员的和创造性。
《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的实行,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城市影院的改造力度。2000年,电影主管部门就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外资参入中国电影院的改造,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但规定外资在控股方面不得超过49%。《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出台后,根据规定,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武汉、南京7大试点城市的中外合资电影院中,合营外方在注册资本中的投资比例可达51%,最高可达75%。这进一步鼓励外资到中国的电影市场,也将进一步激励我国国有、民营企业加速抢占电影市场的份额。目前,美国时代华纳兄弟、韩国好丽友集团等都已经进入中国。华纳和大连万达新建30个影院的计划中,已有15家完成了选址和策划工作。而好丽友和北京新影联的合作也悄然进行。
除了四个总局令之外,相应配套的文件有十几个,彰显了电影主管部门立志将电影从事业走向产业的决心。而新近出台的《关于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改革和发展的高度,则对未来一个时期电影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宏观的目标和要求。


(2)2003年中国电影市场扫描
我们现在所讲的电影市场,应该是电影院市场,而不能说是电影频道的市场、电视台的市场。就是说,我们拍一部电影,有多少人次在电影院看,不应该说是有多少电视观众看了电影。
2003年电影市场总体稳定,基本与2002年的水平持平,票房为10亿元左右。在2003年中国电影市场格局中,进口大片的数量大概有20多部,5亿多的票房,基本上占据了大半个市场。余下部分,则是国产片部分(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国产片范畴已经包括合拍片在内)。下面,我们就国产片和进口片的市场竞争情况做一下分析。请见下表:
 
表1 2003年国产片、合拍片、进口片[4]票房前10名比较
票房排行国产片票房进口片票房
1手机5000万哈利·波特25200万
2无间道Ⅲ:终极无间3600万黑客帝国24200万
3天地英雄3500万黑客帝国34166万
4周渔的火车2000万海底总动员3300万
5老鼠爱上猫2200万终结者32817万
6双雄1300万飞龙再生2500万
7暖春1200万加勒比海盗2250万
8邓小平1000万指环王22100万
9百年好合1000万谍海计中计1700万
10美丽任务800万霹雳天使1300万

 
从表面上看,国产片和进口片似乎并没有多大的高低之分。进口影片的前十名均超过1000万,而国产片的前九名也都超过了1000万。就排名第一的影片而言,进口片第一名为《哈利·波特2》,票房为5200万,而国产片第一名为《手机》,票房为5000万,二者也没有太大的差距。但是,从这个表格中依然可以看出,2003年国产片的票房阶梯依然较陡,除了《手机》高居5000万之外,4000万—5000万的没有一部,3000万—4000万的有两部,2000万—3000万的有两部,1000万—2000万的有两部,剩下一部为1000万一下。而进口片的票房分布所呈现出来的阶梯则较为平缓。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依据原来国产片的范畴概念来分析,现在意义上的国产片票房前十名中,其实大部分都是合拍片。原来意义上的国产片,票房超过1000万元的仅有《手机》、《暖春》、《邓小平》等3部影片。而合拍片超过1000万元的则有《无间道3》、《天地英雄》、《周渔的火车》、《老鼠爱上猫》、《双雄》、《百年好合》、《美丽任务》等7部。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国产片的市场竞争力其实是很弱的。
同时,在针对北京地区观众的一项调查[5]中,观众认为大陆电影不景气的最主要原因是影片质量低劣。这正是目前国产片市场竞争力低下的最主要原因。
表2 观众认为大陆电影不景气的主要原因
影片质量低劣票家昂贵没有品牌企业或品牌电影宣传力度不够影院条件差其他
46.6%32.6%21.3%21.0%7.0%3.0%

 
国产片在进口影片和合拍片的双方挤压下,市场空间正在减少。如果我们以一年52个周末来计算(2003年由于受非典的影响实际放映周末并没有52周之多),每年进口的20个大片具有较强的市场号召力,影院经理们理所当然地预留了最好的档期。由于影院一般都在周五左右起映强片,然后连续放映到下一个周末完毕。因此实际上每个大片的放映都要占去两个周末,如此就仅剩下12个周末。而随着《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的签署,港片进入内地的“三项承诺”开始兑现,香港片大量进入内地,同时近年来市场竞争力逐步上升的合拍片数量也明显提高,它们占去仅有的12个周末的绝大多数。如此,合拍片同进口影片一起,在档期的竞争上对国产片形成了强势挤压,国产片能在周五起片并在大厅放映的影片就屈指可数了。尤其是在非典过后,国内的电影市场基本被进口大片和合拍片所占据。从2003年6月到2003年11月近半年的时间内,只有三到五部国产电影上映。从2003年11月到2004年1月底,《无间道Ⅲ:终极无间》、《地下铁》、《安娜与武林》、《魔幻厨房》、《飞鹰》等一路排下来,仅有《手机》挤身其中。
如此不利的档期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截堵了国产影片与观众见面的良机。虽然根据《电影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放映单位年放映国产电影片的时间不得低于年放映电影片时间总和的三分之二”,并且在2003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关于发行放映国产影片的年度考核办法》,对国产影片的放映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规定,但在实际运行当中,国产影片的档期位置基本上都是非常差的垃圾档期。2003年国产电影产量总数在140部左右,仅有少数几部进入黄金档期,接近100部影片由于没有机会上映,处于市场零作为状态。
同时,2003年电影市场突显了一个矛盾,那就是音像市场对影院市场的巨大挤压。2002年,《英雄》破天荒地以1786万的版权费卖给音像制品发行商。自此,电影的版权费日渐提高,音像制品发行商开始大幅度地、低价地向这个市场倾销。这种倾销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跟电影同步,而且是正版的。以北京的华星影城为例:《无间道Ⅲ:终极无间》首日放映的票房高达26万,但是第四天,电影的DVD面市,当日票房只有5万。正版音像制品的过早投放,使得刚刚有所好转的影院市场受到很大的损害。在广东有一家飞视公司,给广东境内300家加油站配货,免费安装和配货,卖一张牒提一块钱,光加油站的铺货就三千家。这样的速度对于电影市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已经司空见惯的盗版更是让电影市场雪上加霜。[6]
总体而言,目前的市场环境虽开始好转,但对于国产片来说,整体环境依然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