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临床疗效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05
论文导读::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方法 将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中药柴胡疏肝散随症加减,并配合奥美拉唑20mg,2次/日,吗丁啉10mg,3次/日;对照组单用西药。以四周为一疗程。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8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11.9%,对照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能显著提高对该病的疗效。
论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胃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也称碱性反流性胃炎,多因原发或继发性幽门功能紊乱或胃切除术后引起胆汁和碱性肠液倒流入胃所致。由于返流液中的胆盐等物质反复刺激胃粘膜,破坏了胃粘膜屏障碍,使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而形成炎症,且病情迁延,久治不愈,临床疗效不理想。我科自2008年8月~2010年8月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42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42例作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将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25~60岁,平均35岁;病程2个月~5个月,平均1年;对照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24~61岁,平均34.5岁;病程3个月~4.8年,平均11个月。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灼痛或胀痛,胃烷灼热感,空腹时加重;恶心、呕吐酸苦水、嗳气,呃逆或纳差,嘈杂。经胃镜检查,均表现为粘液池呈黄绿色浑浊,幽门口见有黄绿色胆汁返流入胃,胃粘膜充血水肿,散在糜烂面或红白相间,以红为主。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口服西药奥美拉唑,每日2次,每次20mg,吗丁啉,每日3次,饭前15min口服,每次10mg。中药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随症加减,方药组成:柴胡10g、白芍10g、川芎10g、枳壳10g、香附10g、佛手10g、苏梗10g、甘草6g、黄芩15g、黄连6g、代赭石20g、陈皮12g,水煎服,日一剂。
2.2对照组只用上述西药,用法用量同治疗组两组均以四周为一疗程,一疗程后评定疗效。
3 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胃镜复查未见胆汁返流,炎症明显减轻或消失。显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胆汁返流明显减少,炎症减轻。有效:自觉症状改善,胃镜复查胆汁返流减少,炎症无明显变化。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无变化[1]中国学术期刊网。
3.2临床疗效治疗组:治愈29例(69%)胆汁反流性胃炎,显效11例(26.2%),有效2例(4.7%),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9例(45.2%),显效10例(23.8%),有效5例(11.9%),无效8例(19.1%),总有效率80.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3远期疗效随访0.5年,治疗组复发5例(11.9%),对照组复发18例(42.9%),两组复发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4 讨论
胆汁返流性胃炎的发病机理目前认为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功能性幽门功能不全、胃排空能力低下以及十二指肠压力增高而引起肠液返流。返流的肠液(含胆汁、胰液)主要是胆盐和其他胰酶可破坏胃粘膜,使胃粘膜水肿、充血糜烂而形成炎症。返流的胆盐还刺激胃窦部的G细胞释放过多的胃泌素,形成高胃泌素血症,高胃泌素抑制胆囊素和胰腺素对幽门括约肌的调节,导致幽门功能紊乱,又加重返流形成恶性循环。吗丁啉作为一种胃动力药来治疗本病,并加上奥美拉唑的抑制胃酸分泌来保护胃粘膜,有一定效果,但疗效不持久,停药后易复发。祖国医学认为此病多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胃气;或情志不畅,肝气犯胃;或胆系痼疾迁延日久,胆火犯胃,上述诸因可致胃气不降胃失和降,脾胃枢机不利则中气不运,气滞湿阻,郁而化热,湿热内蕴、脉络痹阻而成重症,故其根本病机为中焦失和,肝失调达为其重要病因。治疗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疏肝和胃、利胆降逆、清热开郁为大法[2],参考现代医学理论,从柴胡舒肝散入手,随症加减。柴胡舒肝散具有疏肝胆、理气和胃之功,从而达到“治肝可以安胃”的目的,方中再配佛手苏梗加强和胃降逆,代赭石有重镇降逆、胆气下行之功效,黄连黄芩具有抗炎、保护胃粘膜之效。全方具有肝脾调和之效、肝顺胃降,则胆汁下流,泛苦得止,诸症可除。西药吗丁啉能促进胃肠蠕动,加快排空,减少返流,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中西药合用能迅速缓解症状,见效快。故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中西医结合标本同治,弥补了西药的不足,展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1刘铭珍,于金源.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6例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3:34.
2.刘维明,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赵延春,杨建新等.爽胃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00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7,3:35.
论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胃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也称碱性反流性胃炎,多因原发或继发性幽门功能紊乱或胃切除术后引起胆汁和碱性肠液倒流入胃所致。由于返流液中的胆盐等物质反复刺激胃粘膜,破坏了胃粘膜屏障碍,使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而形成炎症,且病情迁延,久治不愈,临床疗效不理想。我科自2008年8月~2010年8月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42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42例作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将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25~60岁,平均35岁;病程2个月~5个月,平均1年;对照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24~61岁,平均34.5岁;病程3个月~4.8年,平均11个月。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灼痛或胀痛,胃烷灼热感,空腹时加重;恶心、呕吐酸苦水、嗳气,呃逆或纳差,嘈杂。经胃镜检查,均表现为粘液池呈黄绿色浑浊,幽门口见有黄绿色胆汁返流入胃,胃粘膜充血水肿,散在糜烂面或红白相间,以红为主。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口服西药奥美拉唑,每日2次,每次20mg,吗丁啉,每日3次,饭前15min口服,每次10mg。中药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随症加减,方药组成:柴胡10g、白芍10g、川芎10g、枳壳10g、香附10g、佛手10g、苏梗10g、甘草6g、黄芩15g、黄连6g、代赭石20g、陈皮12g,水煎服,日一剂。
2.2对照组只用上述西药,用法用量同治疗组两组均以四周为一疗程,一疗程后评定疗效。
3 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胃镜复查未见胆汁返流,炎症明显减轻或消失。显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胆汁返流明显减少,炎症减轻。有效:自觉症状改善,胃镜复查胆汁返流减少,炎症无明显变化。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无变化[1]中国学术期刊网。
3.2临床疗效治疗组:治愈29例(69%)胆汁反流性胃炎,显效11例(26.2%),有效2例(4.7%),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9例(45.2%),显效10例(23.8%),有效5例(11.9%),无效8例(19.1%),总有效率80.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3远期疗效随访0.5年,治疗组复发5例(11.9%),对照组复发18例(42.9%),两组复发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4 讨论
胆汁返流性胃炎的发病机理目前认为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功能性幽门功能不全、胃排空能力低下以及十二指肠压力增高而引起肠液返流。返流的肠液(含胆汁、胰液)主要是胆盐和其他胰酶可破坏胃粘膜,使胃粘膜水肿、充血糜烂而形成炎症。返流的胆盐还刺激胃窦部的G细胞释放过多的胃泌素,形成高胃泌素血症,高胃泌素抑制胆囊素和胰腺素对幽门括约肌的调节,导致幽门功能紊乱,又加重返流形成恶性循环。吗丁啉作为一种胃动力药来治疗本病,并加上奥美拉唑的抑制胃酸分泌来保护胃粘膜,有一定效果,但疗效不持久,停药后易复发。祖国医学认为此病多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胃气;或情志不畅,肝气犯胃;或胆系痼疾迁延日久,胆火犯胃,上述诸因可致胃气不降胃失和降,脾胃枢机不利则中气不运,气滞湿阻,郁而化热,湿热内蕴、脉络痹阻而成重症,故其根本病机为中焦失和,肝失调达为其重要病因。治疗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疏肝和胃、利胆降逆、清热开郁为大法[2],参考现代医学理论,从柴胡舒肝散入手,随症加减。柴胡舒肝散具有疏肝胆、理气和胃之功,从而达到“治肝可以安胃”的目的,方中再配佛手苏梗加强和胃降逆,代赭石有重镇降逆、胆气下行之功效,黄连黄芩具有抗炎、保护胃粘膜之效。全方具有肝脾调和之效、肝顺胃降,则胆汁下流,泛苦得止,诸症可除。西药吗丁啉能促进胃肠蠕动,加快排空,减少返流,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中西药合用能迅速缓解症状,见效快。故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中西医结合标本同治,弥补了西药的不足,展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1刘铭珍,于金源.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6例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3:34.
2.刘维明,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赵延春,杨建新等.爽胃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00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7,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