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坏死性筋膜炎诊疗分析(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3 讨论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发病率较低,一般大医院每年可见1-2例(1)。不同类型的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常使医生在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缺乏切实可靠的临床经验。
3.1 病因分析
该病多发生于浅深筋膜及皮下组织的坏死,故筋膜组织丰富的部位可能易发。本组10例发病年龄65~85岁5例,2例合并急性阑尾炎,1例糖尿病;26~38岁2例较年轻,均诱发于术后且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发病,与其它资料相符。3例于感染性手术后发病,这提示在进行炎症性和内脏手术、深部脓肿切开引流手术时保护切口防止皮下污染的重要性(2)。2例并发于急性阑尾炎,且其中1例合并糖尿病,后经手术探查发现腹膜外深部筋膜坏死,这提示我们内脏器官的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该病的发生。
3.2 诊断及治疗
发病急、进展快、中毒症状重、范围广是其临床特点,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3)。凡无明显诱因的寒战后发热,继之出现软组织红肿,虽经大剂量多种抗生素应用数天后效果不佳,且局部皮下出现分离或漂浮感时均应及时穿刺诊断。若抽出混浊或脓性分泌物则诊断明确,应及早切开引流。手术治疗时尽可能多切口、大切口,以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坏死的筋膜早期仍坚韧,后期则无组织弹性,呈灰白色与肌肉分离。此种情况下切除范围要广,不能因皮肤弹性好而多保留。
针对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性感染,笔者运用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和甲硝唑联合治疗效果显著。一旦全身中毒症状控制,虽创口仍有脓性分泌物,仍停用抗生素。实践证明,适时停用抗生素并不影响感染性创口的愈合。既能避免长期应用抗生素带来的全身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又提升了病人的机体免疫功能,缩短了疗程,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吴介平,裘法祖,等.黄家驷外科学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15~116.
[2] 陈文昌,等.急性坏死性筋膜炎16例分析[J].实用外科杂志,1993,13(7):409.
[3] 熊海斌,等.坏死性筋膜炎9例诊治体会[J].实用外科杂志,1993,13(1):33.
下一篇:小切口胆囊切除术620例经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