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胆囊切除术620例经验分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论文关键词:胆囊 胆道 小切口 可行性

  论文摘要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胆囊疾患中的效果和地位。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7月~2007年12月我院开展62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包括2例胆道探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613例胆囊疾病患者顺利进行了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占98.9%)。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笔者开展了传统的的胆囊切除术(DC),胆道探查术,腹腔镜胆囊切除(LC)从2007年7月起顺利开展了613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包括近1月又成功开展了2例小切口胆囊切除合并胆道探查术,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620例胆囊疾病患者,男154例,女466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86岁,平均年龄:49岁,术前经B超诊断: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者590例,占98.2%,胆囊息肉41例,占6.6%,11例胆囊息肉合并胆结石。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53例,占8.5%,其中15例为胆绞痛,急诊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占总数2.4%,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522例,占84.2%,其中萎缩性胆囊炎31例,占7.3%。体型肥胖者(体重指数>30),37例,点6.0%。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者380例,占73.1%。除右上腹手术以外的腹部手术史者15例,占2.4%。
  
  2 手术方式和技巧
  
  2.1 硬膜外置管后(硬外麻醉不成功,可改做全麻),取仰卧位,常规碘伏术野消毒,右肋缘下1.5cm,上距腹正中线2cm,斜向下切口3~4cm,切开皮肤,皮下,腹直肌前鞘,纵行分离腹直肌,(一般不断肌肉),显露腹膜层,打开腹膜,用3个带冷光源的特制拉钩,直接进入右上腹腔,即可显露胆囊底,钳夹胆囊底,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借助3~4个小腹腔垫(宽3.5cm,长25cm,4~5层纱布条,纱布条一端带线,线一端留在切口外并用止血钳夹住,便于术后取出纱布条及清点),沿胆囊壁向胆囊三角或网膜孔处填入腹腔垫,用带冷光拉钩呈三角形将所垫腹腔垫拉开,即可显露一个视野较清晰的胆囊三角处,用细长剪刀剪开胆囊三角处的浆膜,用吸引器头边吸边轻推浆膜下组织,可显露出胆囊管,胆总管,胆囊血管等,用直角分离钳分离出胆囊管及其血管,靠胆总管0.3~0.5cm处于二个钛夹分别夹闭胆囊管,用长钳夹住胆囊颈,于长钳和钛夹之间剪断胆囊管,血管用1~2个钛夹夹闭,从夹闭远端剪断血管,稍用力向右外上方提胆囊颈部所夹长钳,即可显露胆囊颈部的胆床组织,用1~2个钛夹靠胆囊夹闭此处的胆囊组织(防止此处胆囊副血管出血及副胆管胆漏,但勿损伤右肝管)边向右外上提胆囊颈部所夹长钳,边靠胆囊锐性推开胆床组织,即可将胆囊组织游离出术野,用电凝或数片明胶海绵填塞止胆床出血。此时若要行胆总管探查,切开胆总管、取石、冲洗、探查、置“T”型管,缝合胆总管等操作均较方便可行。
  2.2 术中遇到的特别情况及处理
  2.2.1 打开右上腹腔后,找不见胆囊,仅可触及到胆床区有粘连包裹性包块,这种情况是:胆囊炎症重,发炎时间长,不宜行小切口,将腹壁切口斜向下延长,行传统手术为好。620例中,此情况占3例。
  2.2.2 胆囊积液肿大,占据右上方腹腔术野,用50ml注射器从胆囊底将大量积液或脓液抽出,再按小切口术式进行。
  2.2.3 胆囊与周围纤维粘连,在暴露胆囊三角时,边暴露边锐性分离粘连至胆囊三角或网膜孔处即可。
  2.2.4 胆床三角水肿粘连,找不到胆囊三角。这种情况是小切口胆囊切除的难点,此时,我们的经验是,先找网膜孔,于网膜孔右上方2cm钳夹胆囊体颈部,解剖胆囊突然变小处,这里便是胆囊颈,解剖胆囊颈可找见胆囊管。用钛铗夹闭后,从远端剪断胆囊管,胆囊血管能找见更好,若找不见,用钛夹靠胆囊将胆囊三角处胆床组织夹闭,继续游离胆床即可。若感到术中胆囊三角粘连太重,显露不清,无法解剖,则改为传统手术为上策,620例中,3例属这种情况。
  2.2.5 术中见胆囊有癌变迹象(术前B超及相关检查未发现),应改变为传统手术,620例中有1例为这种情况,术后病检报告胆囊腺癌。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