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论文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尿激酶;并发症

  【论文摘要】 目的 评价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并发症。方法 对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滴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血管再通率为76.9%(40/52);5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好,使用方便,相对安全,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
  急性心肌梗死(AMT)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持久的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为内科常见的急重症。其起病急、死亡率高,临床上值得研究。静脉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主要进展之一,溶栓的目的是尽早、尽快、充分而持久地使相关梗死血管相通。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梗死范围越少,病死率越低[4]。2006年6月至到2007年12月,我科对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间本院急救出诊治疗的AMI患者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26~73岁,平均(55.2±6.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且符合以下条件:① 持续性胸痛大于0.5 h,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 心电图显示急性期改变:相邻两个导联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大于0.1 mV,T波高耸; ③无溶栓禁忌证:排除做过内脏手术、肢体组织活检、有创伤性心肺复苏术、不能实施压迫的血管穿刺以及有外伤史者、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合并严重心力衰竭或休克。梗死部位:前壁5例,前间壁3例,广泛前壁2例,下壁8例。?
  1.2 治疗方法 接诊患者后立即予以常规心电图检查,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加做后壁及右室导联。初步确定诊断后送急诊抢救室,给患者吸氧、心电监护。溶栓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血型。即刻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150~300 mg,以后每日150~300 mg,3~5 d后改服50~150 mg,出院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静脉用药给予尿激酶150万U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于30 min内滴注完毕;继而给予5%葡萄糖液 500 ml、硝酸甘油10 mg,肝素100 mg静脉滴注。视血压、心率情况酌情给予阿替洛尔、卡托普利、多巴酚丁胺等药物。溶栓后连续记录2、12、24 h心电图,并于治疗前及溶栓后每2 h采血测心肌酶谱CK和CK-MB。?
  1.3 观察指标 持续心电监护,溶栓前做全导心电图并定位,查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血型、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溶栓开始后3 h内每30 min复查1次定位心电图,在发病后48 h内每2~3 h查心肌酶学检查,定期查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并观察胸痛缓解及心律失常情况。?
  1.4 再通指标 ①2 h内胸痛迅速缓解;② 抬高的ST段在?2 h?内回落达50%;③溶栓2 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④CK-MB酶峰提前至发病14 h内。其中具备2项或以上者考虑再通。?
  
  2 结果?
  2.1 血管再通率
  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溶栓组临床判断再通40例,再通率为76.9%。再通的病例GPK和CP-MB峰值提前,分别距发病10~15 h与8~14 h;抬高的ST段在2~3 h内恢复到正常或接近等电位线,溶栓后1~2 h内胸痛缓解;溶栓2~4 h内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
  2.2 并发症 52例患者在治疗中仅观察到尿检镜下血尿(+-++)2例,轻微牙龈出血1例、鼻衄1例,皮肤黏膜出血1例,无过敏反应及脑出血等严重副作用发生,本组患者经治疗后无死亡病例。?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