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舌色面色诊断客观化关键问题研究(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2
2.3 HIS模式
张志枫等研制了WZX中医舌色分析系统,采用HIS颜色模型,主要功能有舌体图像提取、舌象区域分割、色度测量等。张志枫等应用该套舌色分析系统,对343例胃病患者的舌象进行了信息处理,结果得出了不同证型中医舌色特征、不同病种(胃痞和胃脘痛)舌色特征、以及现代西医胃病不同病种舌色特征。张志枫等还应用WZX舌象颜色计算机分析系统,进行了中成药疗效的评估,在治疗前后进行舌色H、L、S值的测定,结果治疗后H、L、s值渐趋正常,认为可以应用该系统进行舌色视觉计算并作为中药疗效客观评价的方法。
2.4 Ohm模式
王爱民等采用基于学习矢量化(LVQ)神经网络分类器,实现了舌象分析中的舌色、苔色自动分类。在分类器的设计中,提出了基于“2σ”准则的训练样本筛选方法,并用Fisher比率作为色度空间选择的依据,在RGB、HIS、Ohta、YUV等中,Ohta色度空间Fisher比率最大,并以此为颜色模型设计制作了舌象分析仪,经实验表明,上述方法能够获得与中医专家相一致的结果。
2.5 Hue模式
龚一萍等采用Hue颜色模型进行6种常见病理舌色的定量分析及与高血压和其证候的相关性,结果认为采用该颜色模型更符合人眼对颜色的心理感知,各舌色可以用数值来量化,其定量值能反映不同的舌色,具有特异性。不同舌色在高血压病中出现的频率说明肝火与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病的基本病理机制,高血压病各证型其舌色的定量值不同。
2.6 Lab模式
徐顺潮等运用光电积分法的测色原理,以Lab模式为颜色模型,研制出了智能式光电积分法舌色仪,经临床测试表明。该仪器所获得的色度学参数能确切地反映舌质的颜色。王鸿谟等采用Lab色度系统,应用全自动色差计对广州市、北京市女性面色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广州市、北京市女性面色变化可以用色度学方法进行阶段性探索、实现数字化表达,并可以指导化妆品的研制和生产。孟智宏等运用SHSY-1型舌色测定仪对4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舌色进行了测定,颜色模型采用Lab,结果其色度学参数与健康人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除此之外,还有直接应用光子技术进行舌色、面色客观化研究的报道。如王鸿谟等应用红外成像技术开展了中医色诊学的定位定量研究,测定了正常面温、脏腑色部中心温度、比较了颜面部与明堂色部、男女两性温差、左右两侧温差。其后,王鸿谟等又改进了传统明堂色部和颜色色部,配合面部整体观测,发现面温与阳气呈正相关的多种现象,提出凡不符合正常值范围者为病态,高于上限者可考虑为实热阳证,低于下限者可考虑为虚寒阴证。此外还有蔡光先等利用色差计对102名正常人四季面色进行了定量观察,以及田雪飞等运用测色仪直接测量正常人和脾病不同证型的色相光波反射率光谱曲线等。为将光子学技术进一步引入到中医学研究中,刘颂豪院士、邓铁涛教授还共同提出了“光子中医学”的概念,并联合筹建了光子中医学实验室。
3 舌色 面色客观化诊断研究的颜色模式选择探讨
颜色模型的选择对于舌色、面色的客观化研究非常关键,不同的颜色模型其与视觉感受的一致性相差是比较悬殊的,各种颜色模型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RGB模型是一种基础模型,理论上认为绝大部分可见光光谱都可以用R、G、B三色光按不同比例和强度的混合来表示。但这一模型多用于光照、视频和显示器等领域。而HIS模型、Hue则为视觉颜色模型,此外还有工业颜色模型等。在上述研究中,有较多采用RGB颜色模型进行舌色研究的报道中,直接采用R、G、B的分量值进行均值范围的计算,笔者认为似有不妥之处。根据色度学中Gmssman定律,人眼的视觉响应取决于R、G、B三分量的代数和,它们的比例决定了彩色视觉,其亮度在数量上等于三基色的总和。而在采用RGB颜色模型进行舌色研究的报道中,未见将R、G、B三分量间比值作为舌色判断参数的研究。另外在部分研究中采用人为的调高、调低参考值范围以解决参考值区间重叠的问题,其严谨性值得商榷。
纵观上述研究报道,由于所采用的色度学模型不同,使得中医舌色、面色客观化的研究相应呈现出了诸家争鸣的现象。究竟采用哪一种颜色模型更加适合中医舌色、面色客观化的研究,有学者也进行了这方面的有益探索。如张永涛等通过884例的体检人群提取的舌像资料,通过舌像处理软件提取了舌色的RGB值和Lab值,并进行了YUV模型、YCrCb模型和HIS模型颜色空间模型的转换,再将各模型数据和人工判断的舌色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结果认为Lab模式更适用于中医临床舌色研究的颜色模型。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未见有更多的关于各种颜色模型在中医色诊客观化方面应用比较的研究报道,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确认。
上一篇:结直肠癌的化疗进展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