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62例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2

  论文关键词 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白内障

  论文摘要 目的:分析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2007年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62例,对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少数出现并发症,如角膜水肿、房水混浊、一过性高眼压等。经处理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此法疗效显著,适应证广泛,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随着眼科微创手术的兴起,小切口白内障也随之产生,且术后疗效显著。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指切口<6mm,包括超声乳化(3mm)、激光乳化(1mm)和非超声乳化手术,根据中国的国情,超声乳化尚不能在基层医院普及,所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就更有实用价值。2004~2007年我院采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62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04~2007年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62例62眼,男28例,女34例;年龄48~84岁,平均66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56例,并发性白内障6例,术前视力光感者18眼,指数/眼前21眼,0.1~0.2者23例,术前常规检查血、尿常规、胸透、心电图、血糖、血压、视力、眼压、光定位、色觉、B超、角膜曲率及人工晶体度数计算。
  手术方法、常规麻醉、在眼科手术显微镜下做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12点位、角巩膜缘后2mm处行反眉状切开巩膜达1/2厚度,长约6mm,用隧道刀板层分离巩膜隧道至角膜缘内2mm透明角膜处,后用枪状刀穿刺进前房,注入黏弹剂行邮票式截囊或环形撕囊,进行水分离和水分层[1]。通过水分离使晶体皮质与囊膜分开,整个晶体可在囊袋内转动;通过水分层,可使晶体外周软核与核心硬核分开,使核心体积减小,便于核心通过小切口娩出。水分离和水分层可用平衡液来完成,最终使晶体核心完全分离并旋转到前房内。此时可将内切口扩大2mm,整个隧道呈内口宽、外口窄的漏斗形。注入黏弹剂于核心的前后,保护角膜内皮和后囊膜,用晶体圈套器进前房拖注核心,娩出核心,冲洗残余皮质。前房再注入黏弹剂,植入5.5mm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根据角膜缘切口水密情况可缝合1~2针,或者不缝合,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mg,关闭结膜切口。
  
  结 果
  
  本组62例62眼,术后视力均有大幅度提高,其中术后第1天祼眼视力0.3~0.8为55眼,视力1.0为4眼。指数/1m为3眼,角膜轻度内皮水肿为4眼,占6.4%。房水混浊一般术后3~7天好转,一过性高眼压4例用药后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瞳孔圆形59例59眼,占95.1%,术后前房形成良好,伤口1期愈合。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