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大部切除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13例报告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2
论文关键词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残胃排空障碍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对1998~2006年施行的167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FDGE)13例,发生率约7.78%,均发生于术后7~12天。所有病人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术后残胃运动功能减弱是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随着外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机械性排空障碍的发病率逐年下降,但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仍然困扰着临床外科工作者。
我院1998~2006年施行胃大部切除术167例,发生残胃排空障碍13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109例,女58例;年龄45~76岁,平均60岁。胃癌96例,胃溃疡44例,十二指肠溃疡27例。本组发生FDGE13例,男9例,女4例。其中胃癌术后7例,胃溃疡并发穿孔4例,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穿孔2例。毕Ⅰ式吻合2例,毕Ⅱ式吻合11例。本组FDGE发生于术后7~12天。其中术后6~7天开始进食后出现症状者8例,术后9~12天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症状者5例。
临床表现:病人手术后停止胃肠减压,开始进食流质或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及顽固性呃逆,上腹疼痛不明显,食后吐出大量胃内容物,可含有或不含有胆汁。吐后症状缓解,胃肠减压可抽出大量液体,每次1000~2000ml。查体:上腹部饱满,轻度压痛,可闻及振水音,肠鸣音减弱。
辅助检查:10例病人行胃镜检查,见胃内大量液体潴留,吻合口及胃黏膜充血水肿,残胃蠕动差,但胃镜通过吻合口及输出袢通畅。3例病人行胃肠X线检查。见残胃扩张,蠕动减弱或消失,造影剂呈线状通过吻合口,空肠输出袢未显影。
治疗及结果:13例FDGE患者,经过胃肠减压,严格禁食水,高渗盐水洗胃,辅助肠外营养或完全胃肠外营养。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全身支持疗法,给予胃动力药及
激素等综合治疗,均痊愈出院。缓解时间5~30天。
讨 论
FDGE发生率:国外资料5%~24%[1]。本组手术167例,发生FDGE13例,发生率约7.78%,其中毕Ⅰ或毕Ⅱ式发生率分别为1.19%,6.59%;与国外报道类似。
发病机制:胃动力是由胃壁肌肉的收缩和幽门括约肌的协调性开闭完成的。其功能除与进食有关外,主要受神经及体液的调节[2]。胃的神经体液支配有一定的顺序;迷走神经首先兴奋,促进胃蠕动;胃内容物使胃扩张时胃壁内神经产生冲动,通过反射弧增加胃蠕动,排出胃内容物;胃内容物进入胃或小肠时,体液因子又相应分泌和起作用。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可能的原因如下[3]:①胆汁反流引起急性反流性胃炎,吻合口及胃的黏膜水肿,糜烂;②支配胃的迷走神经枝被切断,胃的蠕动功能减退;③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低血钠症;④精神因素及其他不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