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的临床观察(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2
2 结果
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降纤酶48小时内有27例缺血性胸痛和伴随症状消失,心电图ST段有不同程度改变,其中6例于住院期间出现胸痛,3例无效,总有效率90%,其中显效70%,有效20%,在无效的3例中(10%)有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本组中未发现皮肤、黏膜、消化道或脑出血现象。
3 讨论
目前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有相似的病理机制,在程度上有所不同,约有75%的病例为冠脉内粥样斑块破裂、出血,接触局部动脉壁底层而产生附壁血栓。部分血栓形成以及冠脉持续性痉挛缺氧而导致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聚集,管腔阻塞等因素有关[2]。斑块大的破裂形成较大血栓,可导致冠状动脉完全阻塞而引起AMI。斑块破裂小的可无症状。斑块若中等大小的破裂,形成的血栓可引起部分性阻塞冠状动脉,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
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利用降纤酶能促进纤维蛋白溶酶生成、显著增强纤溶系统功能而使血栓溶解。同时降纤酶还能将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形成松散的纤维蛋白聚集体,从而易被清除,使血栓的形成和增长得到遏制。应用降纤酶同时开始恰当强度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如经常服用阿斯匹林,仍然强调阿斯匹林的重要性[3],来预防被降纤酶溶栓之后出现的促凝现象。因此笔者认为降纤酶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对其终止发作,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降低冠心病的病死率起很大作用,从而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结合以上理论机制,在临床上积极争取时间,采取有效的降纤、抗凝治疗,使冠脉狭窄的心肌缺血减轻,缓解心绞痛症状,阻滞了不稳定型心绞痛向急性心肌梗死演变过程,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此法给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1.
[2] 王庸晋,张树明,王生池.抗凝及溶栓疗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对照观察[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1:67.
[3] 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