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频彩色多普勒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2
二维超声声像图:①恶性组肿块中针尖样簇状钙化斑者23例占76.7%,良性组肿块仅有6例斑片状钙化斑,未见针尖样簇状钙化斑。②腋窝淋巴结肿大,良性组除2例乳腺炎患者有腋窝淋巴结肿大,其他病例未见腋窝淋巴结肿大。而恶性组有23例腋窝淋巴结肿大占76.7%。③肿块的活动性,恶性组中26例活动性较差,而良性组中仅有8例活动性较差。
2.3 高频彩超定性诊断情况
良性组超声诊断为良性47例,误诊为恶性8例;恶性组超声诊断为恶性26例,误诊为良性4例。本组病例超声诊断的敏感性55.3%(26/47)、特异性92.2%(47/51)、准确率85.9%(73/85)。
3 讨论
3.1 乳腺疾病的诊断方法
触诊、X线、红外线、造影、MRI等检查都有一定局限性,唯有高频彩超检查图像清晰、准确度高、费用低、无创伤无副作用,可以重复检查。
3.2 肿瘤的生长、发展及转移都依赖于动脉的供血
血管的生成存在生理和病理的过程,其形态及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受新生血管诱生剂及抑制剂的调节,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动态平衡,肿瘤血管生成是受多种血管因子调控_1]。由于恶性肿瘤分泌的血管生成剂增多,肿瘤内血管增多,形态多样,扭结成网,呈现不规则分布,血管阻力指数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有文献报道,以阻力指数(R1)≥0.70为临界值鉴定乳腺肿瘤的性质。本组病例中恶性组30例中有27例患者呈高速高阻型血流信号,RI值大于0.70。应用CDFI检测肿块的血流情况,可作为诊断肿瘤良恶性的重要依据。一般将病变内血管的丰富程度分为四级:0级,病灶内未见血流信号;I级,少量血流,可见1~2处点状血流;I级,中量血流,可见1条主要血管,其长度超过肿块的半径或见几条小血管;I级,血管丰富,可见4条以上血管,或血管相交成网状。良性肿瘤一般为I级血流,恶性肿瘤多为I级血流。
3.3 肿瘤钙化灶是鉴别良恶性肿瘤的另一重要指标
在高频声像图上钙化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微钙化斑,小于1mm的针尖样呈簇状强回声点,后方无声影。②粗钙化斑,大于1mm的强回声点后方伴声影。③弧形钙化,肿块表面或内部的弧形或环状强回声,后方伴声影。乳腺癌的钙化灶检出率较高,且较有特征性,典型的乳腺癌钙化呈簇状分布,数目较多且相对集中,呈砂砾样钙化。乳腺纤维腺瘤典型的钙化数目较少,直径多大于1mm,呈粗钙化或环状钙化为主。
3.4 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恶性乳腺瘤出现淋巴结转移时,主要表现为腋窝淋巴结肿大,以短径增大较显著,淋巴结长径/短径<2,肿大的淋巴结近似球形,髓质的强回声消失,结构破坏,整个淋巴结内部呈低回声,内部和周边可出现丰富血流信号。根据有关文献报道,肿瘤直径大于2cm发生淋巴转移的机率较高。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淋巴结数目越多,预后越差,因此,及早发现淋巴结肿大,对临床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高频彩超应用于乳腺疾病的诊断,为临床提供了许多客观可靠的诊断依据,不仅无损伤、无痛苦、无副作用,可重复检查,而且图像清晰,可以明确肿块的大小、性质、内部情况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并能预测肿块的良恶性。因此高频彩超已成为乳腺肿块的首选检查方法。
下一篇:超声诊断桥本甲状腺炎56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