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的关系
医科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与各应激反应因子均呈负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应激反应;而消极应对方式与各应激反应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且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达中度相关,表明消极应对方式越强烈,不良应激反应程度越高。见表2。
3讨论
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有着特殊的心理活动特征。该地区大学生心理应激问题主要来自自我强化、各方面压力以及外界突然的变化等,男、女大学生具有相同规律,提示大学生心理应激问题是由其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大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性格,喜欢展示自我、实现自我,表现出完美主义特征。当主观愿望与现实不一致时,大多数学生会强化自我、努力进取。适度强化有利于自我潜能的发挥,而过渡强化则会带来较重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导致心态失衡。此外,对前途的迷茫、经济拮据及亲人的巨大期望过高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大学生社会生活阅历浅薄,学习生活内容单一,对突然变故缺乏合理应对能力,易遭致心理恐慌和焦虑。统计结果还显示,男生自我强化程度明显高于女生,这符合性别之间心理活动的特征。无论机体发生何种应激问题,都会导致作为一个整体而再现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分析显示,大学生在应对应激事件时,主要表现出情绪反应、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且男生的行为反应程度强于女生,而女生认知反应程度强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情绪反应是大学生应激反应的突出表现;男生应激反应多于外显,而女生应激反应常以内隐方式表达出来。
应对方式是应激源与应激反应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因而与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3]。从结果统计来看,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明显高于消极应对方式,表明医科大学生在面临应激生活事件时多能理智地针对问题,积极主动应对,与一些国内研究结果一致[4,5]。但是结果也提示,仍有部分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倾向于消极。同时采用积极应对策略可使个体身心在应对应激事件时趋于平稳,反之亦然。鉴于目前大学生面临的应激问题及应对方式,笔者认为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增强心理健康的自我意识,加强健康个性的塑造;②不断培养大学生适应环境及情绪自我调节的能力;③正确引导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④制定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干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郭秀华,石英.浅谈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4,6(2):108-109
[2]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52-54.
[3]沈晓红,黄丽,祝一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若干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1):67-69.
[4]侯淑晶,李春光,解亚宁,等.军队医科大学学员应对方式特点及心理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8(5):348-349.
[5]陈琦,吴志功,苗逢春.年轻大学生忧虑的问题,应对策略和寻求帮助的行为[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4:26-31.
,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