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临床诊断(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2
3.3 本病特点:本病好发于老年人,有容易导致发生栓塞的疾病,当突然剧烈腹痛,早期出现腹痛与体征不相符,血性呕吐或大便,很快出现休克表现,并出现腹部膨胀,肠鸣音消失,腹膜炎体征,腹穿血性或淡黄色渗液时应警惕本病的发生。若出现下列三联征应高度怀疑本病:(1)剧烈腹绞痛但无腹部阳性体征,即临床症状和体征不相符合;(2)频繁呕吐、腹泻;(3)器质性心脏病和动脉硬化病史[3]。
3.4 合理利用影像学检查
3.4.1 腹部平片:特异性差,50%~70%呈现不同程度的肠梗阻征象。如出现“僵襻征”(小肠壁和系膜增厚)、“指压征”(假肿瘤征)可作为本病的特征表现[4]。
3.4.2 彩色多普勒超声:有报道[5]对本病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3.3%,超声检查可通过直接征象确定该病的诊断, 并可判断肠系膜血管栓塞的类别、范围, 是肠系膜血管病首选的检查方法,但肠胀气明显时难以显示。
3.4.3 CT: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CT特点:肠管管径增宽,血栓形成区域前后管径不成比例,在血栓早期肠系膜静脉内血栓呈较高密度,随着血红蛋白的分解,栓子变为低密度的充盈缺损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CT特点:平扫时,肠系膜上动脉密度增高,此为新鲜血栓所形成的高密度影[5]。
3.4.4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被称为诊断血管病的“金标准”,在肠坏死之前可明确诊断,诊断率在63%~91%[6]。有以下特点:(1)造影剂反流征象,造影剂淤滞于动脉弓或逆流入动脉;(2)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呈痉挛表现,动脉变细;(3)动脉相延长超过40s;(4)肠系膜静脉充盈缓慢,静脉显影超过40s;(5)肠系膜上静脉内血栓;(6)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不显影;(7)受累肠段造影剂染色时间延长,肠管内亦可有造影剂,肠壁增厚等。诊断率约为61%~93%[7]。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在临床上无典型症状与体征,难以与其他急腹症相鉴别, 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因此,只有早期正确诊断,才能使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 强.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4):201.
[2] 巩方明,刘洪俊,石玉龙﹒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1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6,11(3):192﹒
[3] 曾剑锋,苏志明﹒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11例的诊断及治疗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1(2):221.
[4] 郑 毅﹒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35例报告[J]﹒临床外科杂志,2007,15(7):463﹒
[5] 林 敏,沈陶然.急性肠梗阻的螺旋CT诊断[J].浙江创伤外科,2002,7(4):216.
[6] 王光霞﹒肠系膜血管病的超声诊断[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4,13(6):450﹒
[7] 吴祥德,张永峰.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15(4):512.
下一篇:浅论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