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消除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2

  【论文关键词】:运动疲劳 产生机制 消除手段运动生理学
  
  【论文摘要】: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体能的恢复,是当前体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分类、判断及消除手段进行综述。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生理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在竞技体育运动中,疲劳的消除和体力的恢复与运动训练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自公然1880年莫索(Mosso)开始研究人类的疲劳以来,人们曾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探索疲劳的产生机制,研究消除疲劳的措施。但是由于疲劳的产生与消除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至今尚未得出一个公认的看法,本文拟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理学机制、分类、判断及消除手段进行综述,以期为运动性疲劳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1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1.1 运动性疲劳的分类
  有关运动性疲劳的分类,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一般认为:运动性疲劳在人体中可分为躯体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目前在躯体性疲劳方面研究成果较多。但能被人们接受的有以下的几种区分方法:根据疲劳产生的部位不同,将运动性疲劳划分为中枢疲劳、神经—肌肉接点疲劳和外周疲劳;根据疲劳发生时间的长短不同,将运动性疲劳划分为急性疲劳和慢性疲劳;根据疲劳发生性质的不同,将其划分为生理性疲劳和病理性疲劳;根据疲劳发生部位的大小,将其划分为全身性疲劳和局部性疲劳。
  1.2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运动医学界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对引起疲劳的原因和机理,在运动生理学上目前还没有完全取得一致的看法,仍众说纷纭。一般认为,生理和心理负担过重,必能引起体内机能的变化,开始是某些生理常数的变化,如呼吸、心率、血压等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一旦这些变化不能及时恢复正常,最终将导致训练过度而产生疲劳。自从19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学者对于运动性疲劳的生理机制提出过几种假说。
  “衰竭”学说理论认为:运动性疲劳的原因是体内能源物质的耗尽。最有力的证据是长时间运动中工作能力下降的同时常伴随血糖浓度的降低,补充糖后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堵塞”学说理论认为:运动性疲劳是由于某些代谢产物在肌肉组织中堆积造成的。19世纪兰克发现肌肉收缩期产生的某些物质的堆积使肌肉收缩能力下降。这些堆积物被判明为是乳酸等。弗莱彻和霍普金斯(1907)发现肌肉疲劳的同时,发现血乳酸浓度升高。
  “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理论认为:血液PH下降,细胞外液的水分及离子浓度发生变化,血浆渗透压改变等都可引起疲劳。如哈佛大学疲劳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高温作业工人因泌汗过多,迅速达到不能继续坚持劳动的严重程度,且给予饮水不能缓解,必须饮用适当浓度的NaCl水溶液。
  “保护性抑制”学说理论认为:按照巴甫洛夫学派的意见,无论是体力的或是脑力的疲劳,均是大脑皮质保护性作用的结果。

  2 运动性疲劳的测定与判断
  科学地判断疲劳的出现及其程度, 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根据疲劳的种类、疲劳的部位及程度,下述列举的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形态变化:下肢围度及体重的变化。
  肌力:背肌力、握力及呼吸肌力量的变化。
  神经系统机能:膝跳反射阈、反应时及血液体位反射的变化。
  感觉机能:皮肤空间阈、闪光频率融合试验法。
  循环机能:心电图试验法。
  唾液PH变化:测试运动前后唾液PH值。
  尿液测定:测定运动前后尿蛋白和尿胆元的变化。
  脑电图描记法:测定受试者运动前后脑电图的Q波变化情况。

  3 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由于导致运动性疲劳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消除方法与恢复手段也因人而异。运动性疲劳的消除与体能的恢复过程存在于整个训练竞赛过程中。但通常要谈的是运动训练、竞赛后的恢复过程。在消除运动性疲劳和恢复体力的过程中,主要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在运动时被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得到恢复,而且是良好的恢复。在这方面主要是应用“超量恢复”理论。二是在运动时体内环境和神经、免疫、内分泌等系统平衡被打破,在恢复期中应尽快、尽好地得以恢复,从而提高机体的调节能力。在这方面主要是应用Sely提出的应激学说。恢复手段一般分为三类,即教育学恢复、心理学恢复和医学生物学恢复。这里重点介绍和论述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与方法。机体在负荷之后,产生一系列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变化,甚至发生生理病理改变。这样,医学生物学恢复措施就占有特殊的地位。目前被人们采用且有实际效果的方法手段有:
  水疗:包括淋浴、盆浴、蒸气浴和水按摩。
  理疗:包括光疗、蜡疗、泥疗及电疗等。
  按摩:按摩在运动前后均可采用。
  针炙和拔罐:针炙是针法和炙法的合称。治疗疲劳的针法可以局部取阿是穴,也可以循经取强壮穴。治疗疲劳的炙法多用艾条炙。一般取强壮穴。
  拔罐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吸附于身体一定部位,使之产生瘀血现象。此法在法国称为“杯术”,在前苏联称为“郁血疗法”, 在日本称为“真空净血疗法”。氧气和负氧离子: 激烈紧张的肌肉活动是以氧化不完全为特点的,大强度负荷运动后,给氧是必要也是必须的。常用的有高压氧、常压氧、氧舱、小氧瓶等。
  此外,还采用营养、药物等手段来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消除与体力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冯炜权.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与运动能力的研究新进展[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3,(2):17-29.
  [2] 张洪林.恢复手段概述[J].山东体育科技,1990,(2):59-62,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