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脑半球缺血性卒中与猝死的临床研究(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2

  
  讨 论
  早在1947年以后,西方文献中,Byer等和Burch等对脑损害包括缺血和出血性卒中描记心电图有异常改变,Cyopp和Manming等描记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心电图呈假性心肌梗死。尸解报告,大多数病人却无心疾病史,大约98%蛛网膜膜下腔出血病人显示新发作的心律失常和4%表现猝死。而77%脑内出血病人和22%腔梗死病人同样显示,而本组资料中,在收治的1892例大脑半球缺血卒中显示48例致命性猝死。这48例病人,均超过57岁,平均68岁,无深静脉血栓、无临床期心血管病表现,无特发诱因而均突然死亡。同Maclachlan中风组织发现一些中风病人迅速恢复而死于意外心脏并发症及猝死相一致,30天以后仍遗留猝死的危险。中风的严重性与死亡的可能性两者无明显关系,国内外尸解报告,心肌区域呈焦点样损害,心肌溶解。这类病人血浆心肌酶增高,特别是CKP-MB增高。本组病人特点在42天仍有猝死发生,且30例猝死病人抢救时抽血查心肌酶,24例心肌酶增高,以CKP-MB为著,3例正常。与国外文献报告多发生于老年人,儿茶酚胺升高,去甲肾上腺素增高、心肌酶增高相吻合。
  48例大脑半球缺血性卒中病人中,右半球32例左半球16例。(均为新发的病灶,陈旧腔梗不计入分析病列)。其均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右半球多于左半球发生猝死。近半个世纪积累的国内外资料指出,急性卒中伴随心肌电生理改变及心内膜下结构损害,大脑半球卒中诱发心脏电生理变化的这个区域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电刺激左半球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岛叶皮质,出现升压和心律增加伴交感神经变化;刺激右半球该区出现心动过缓及血压下降;刺激两侧躯体感觉区半球及周围区等使血浆儿茶酶胺下降,交感神经兴奋抑制。Ncrenden等指出卒中后心率变异与半球损害有关,右半球损害后心率变异性降低及副交感神经功能低下,猝死发生率高,本组资料也证实。故在大脑半球卒中病人中国际中风组织提出 老年病人较青年病人心脏并发危险性增高是自主神经系统异常及心脏电生理变化致猝死发生。临床应高度重视,预防猝死挽救生命。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率变异性对策专题组.心率变异性检测临床应用的建议.中华心血管疾病的杂志,1998,26(4):252~255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