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复位的护理(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2

  
  2 牵引后护理
  
  2.1 体位:牵引复位后平卧硬板床,床铺保持平整、干燥、清洁,避免有皱折。搬动病人前要给病人系好腰围,确保脊柱水平位。平卧时腰部用软垫垫高约10cm,以保持腰部生理弯曲。病人卧床8小时后可以翻身,第一次翻身必须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每次翻身动作要一致,防止扭动脊柱造成疼痛。
  2.2 严密观察病情:牵引复位后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卧床姿势、疼痛、腹胀、下肢活动等情况。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250ml加压静滴,每日2次;5%葡萄糖溶液加入地塞米松5~10mg,静滴,每日1次,5~8天;术后第2天腰部可酌情给予膏药外敷。如出现疼痛,可口服或注射止痛药;如出现腹胀,用热水袋热敷腹部,或针刺以促进肠蠕动。
  2.3 术后小便情况:术后8小时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解小便就成了90%患者的一个大问题。通过观察发现,牵引复位后近1%病人出现排尿困难,主要原因是牵引前缺乏床上排尿训练、心理因素、疼痛因素、体位因素、脊髓无菌性炎症及便秘等,护理应针对病因,或加强心理护理,解决心理压力和紧张,或用温水冲洗会阴部,听流水声诱导排尿。必要时采用导尿法,解除尿潴留。
  2.4 指导患者下床:平卧3天后,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可起床进行少量活动,尽量避免弯腰及不当的姿势。1~2周后可配合矿泉水疗、电疗等物理疗法。3周后指导病人进行腰肌及下肢锻炼,进行体疗,增强体质,巩固和提高疗效。如病人难以单独下床,可帮助其用以下方式下床:嘱病人小心翻转身体向健侧侧卧,即健侧在下,两侧膝盖关节取半屈曲位,用位于上方的手抵住床板,同时用下方的肘关节将半屈的上身支起,以这两个支点用力,患者会较容易坐起,然后用手掌于床板,用臂力使身体离床,同时使半屈的髋、膝关节移至床边,此法不致引起腰部疼痛或不适。
  2.5 佩戴腰围:腰椎间盘突出证患者做牵引术后,要求患者必须佩戴腰围,主要目的是制动,即限制腰椎的屈曲等运动,特别是协助背肌限制一些不必要的前屈动作,以保证损伤的腰间盘可以局部得到充分休息,起到加强保护的作用。另外要交代病人应注意不要使用过紧、窄、短的腰围,以免腹部过紧、有不适感。根据病情掌握佩戴时间,不要经常蹲下,天气炎热时可在睡眠时取下,注意腰部活动,时间以4~6周为宜,最长不应超过3个月。
  2.6 腰部肌功能锻炼:适当的腰背肌功能锻炼,能增强肌肉的反应性和强度,提高腰椎的稳定性、灵活性和耐久性。术后7天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的不同,选择各自适宜的动作和运动量。认真耐心、正确仔细地对患者讲解动作要领,如行走练习、下蹲练习、五点支撑等,并一招一式作出准确示范。指导患者在病床上进行功能锻炼,以加强腰背及肌肉力量,一般在牵引后症状好转时即可进行。具体方法:一是仰卧位直腿抬高-双手压在臀下,慢慢抬起双下肢,膝关节可屈曲然后放下;二是俯卧位燕式——两手平伸,把上身和两腿同时后伸抬起,成反弓状,使腹部为支撑点,尽量在这一姿势下维持一段时间。这两种功能锻炼每天各练数次或10次,逐渐增加,循序渐进。其他锻炼方法要严格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动作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活动量由少到多。
  2.7 做好出院指导:告知腰部活动注意事项,定时复查,保持正确站姿、坐姿、卧姿和活动姿势,对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