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3

  负压进针法:对细小血管、休克患儿的血管,宜采取负压进针法,将输液器内气体排尽后,关好调节器。
  
  持针手法
  经实践研究发现,用3个手指持针,即右手拇指和中指分别持针柄的前后两面,示指持针柄的上面,穿刺力度与进针。角度控制自如,不用换手,切实可行。
  
  一般静脉穿刺法
  新生儿:由于新生儿的血管特点,所以穿刺时应绷紧皮肤,靠远心端5°~10°进针,见回血后沿静脉走行再刺入一段后固定,进针时应快,但切忌过深,因新生儿皮下脂肪少,开皮后就是血管。如有头皮血肿应避开血肿,不在此做静脉穿刺。
  婴幼儿:①额正中静脉:比较粗,易于固定,绷紧皮肤后20°~30°进针,针头斜面刺破皮肤后,针头行于皮下时角度变小,刺入血管时角度改为10°~15°,使针身与血管平行向前推进。但额正中静脉易外渗,逆行进针可克服此缺点。②颞静脉:较粗,能看清静脉者由浅入深进行穿刺,开皮时较浅,回血后向前略平行推进,后固定。看不清静脉者可用示指触摸,能摸到静脉沟,根据血管走行在手指引导下进针,刺入血管后可有通畅感,即为成功。③耳后静脉及枕静脉:血管多表浅,管壁薄而脆,应小角度,浅进针。④大隐静脉:扎止血带不要太远,约在穿刺点上4~5cm。较胖的孩子除外,止血带应往远端扎,如手感弹性不清,可按其血管斜内上方走行的解剖特点,由浅入深进针,进针角度30°~45°,较胖的患儿进针应稍深些。⑤手背、足背静脉:如高热、休克等患儿末梢循环不良时多不采用,足背血管多表浅,应以10°~15°角进针。⑥毛细血管:如眶上静脉。表浅、有弯曲,穿刺时应选择一段无弯曲的血管,5°~10°角进针,缓刺缓行,以防刺破血管。⑦颅骨骨缝穿刺法:用手摸准患儿颅骨骨缝后,剃去局部头发,行常规消毒,将左手拇指、示指分开,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头皮针取15°,在骨缝中间穿刺见回血即可。
  
  固 定
  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是一个重要环节。不可下压针柄,应用左手拇指指尖垫住针柄,右手迅速固定。多用4~5条4~7cm长胶布固定,一条固定针柄。一条保护针眼,另一条稍长交叉固定针柄,然后将头皮针胶管盘曲固定于头皮暴露处,最后将剩余头皮针胶管固定于同侧耳郭上。手足静脉网固定多以夹板固定为主。手背固定:将夹板自手心处插入袖中,固定针头后将除拇指外另外4指固定于夹板上,在手臂端用绷带固定。脚背固定:将夹板置内踝处固定。大隐静脉固定:将夹板固定于足跟处。应注意夹板固定的松紧度,固定时切不可向前推针,以免穿破血管。
  
  穿破静脉后补救方法
  可用指压穿刺部位法止血进行补救。消毒手指,穿破静脉后针头缓慢往外撤出,当有回血时停止,立即用手指压迫穿刺部位,进行四肢血管穿刺时,于此时松开止血带,按压片刻后,再向前平进一段,避免渗漏。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给药以其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痛苦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传统的穿刺仅凭借肉眼观察进行[2],经临床实践发现运用各种选择静脉穿刺点方法及掌握特殊静脉穿刺法可大大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付伟华.静脉穿刺体会.现代护理杂志,2001,4(7):71.
  2 董淑华,王建荣,潘庆联,等.静脉输液相关新技术的应用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