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ACTD治疗组 接种后1周及2周时观察的结果同对照组。接种后4周及8周检查发现原强化瘤灶逐渐缩小,中线轻度左移,脑室扩大。接种12周及28周时复查,瘤灶消失,中线结构无移位。第200天病理检查脑实质内均未见肿瘤细胞,侧室脉络丛,室管膜下及蛛网膜下腔可见少量非增殖性C6细胞(见图1)。
A:接种成瘤后1周;B:接种成瘤后2周;C:接种成瘤后4周;D:接种成瘤后12周
图1 ACTD治疗组大鼠脑部MRI冠状面扫描影像
2.3.3 VM-26治疗组 结果与ACTD治疗组相似,但肿瘤瘤灶缩小程度不如ACTD组。且28周时2只仍有残存瘤灶。
2.4 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测定 对照组及空载组肿瘤细胞PCNA平均计数为8.92±5.29。ACTD治疗组中,3只于接种后第2~3周死亡,其肿瘤组织PCNA计数分别为4.05、3.91、5.45;而于接种后第28、58天处死者其肿瘤组织PCNA计数分别为2.45及1.83。VM-26治疗组中,5只于接种后第2~3周死亡,其肿瘤组织PCNA计数分别为5.05、3.21、6.20;而于接种后第28、58天处死者其肿瘤组织PCNA计数分别为3.55及3.42。
2.5 细胞凋亡检测 对照组及ACTD和VM-26治疗组中治疗无效死亡的荷瘤鼠C6肿瘤中偶见凋亡细胞;空载组可见少量凋亡肿瘤细胞;而ACTD及VM-26治疗组于接种后第28天及58天处死的大鼠C6肿瘤中可见大量凋亡细胞,前者要多于后者。
3 讨论
在大鼠脑内接种同种胶质瘤细胞系建立胶质瘤动物模型是检验各种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2~4]。我们用MR成像动态观察C6鼠胶质瘤模型及治疗后的变化,易于观察胶质瘤颅内生长,动态观察瘤灶的变化,有助于探讨其生长规律和治疗后的改变[4、5]。
VM-26为表鬼臼毒人工半合成衍生物,为周期特异性细胞毒药物,作用于细胞周期S2后期和G2期,通过阻止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而起作用,又通过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Ⅱ引起DNA单链和双链断裂,产生细胞毒作用。其分子量小,脂溶性较高,易通过血脑屏障,适用于脑瘤的治疗,凋亡。但体内实验表明药物单独使用有效率不高,且加大剂量会引起严重的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而ACTD是酯酞类抗肿瘤抗生素,抗肿瘤的机制与VM-26不同,其通过活化胶质瘤细胞半胱肽酶-3而有效地诱导凋亡,发挥细胞杀灭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恶性葡萄胎、子宫绒毛膜上皮癌、黑色素瘤等,疗效确切,毒副反应相对较轻。由于其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因而以前通常很少用于颅内肿瘤的治疗。最近我们在C6胶质瘤细胞的体外试验中发现,在不同摩尔浓度梯度对比中,各级别的ACTD抑制肿瘤增值作用显著优于VM-26[1]。Naritan等最近用体外肿瘤抑制试验也证明其对胶质母细胞瘤具有非常强的肿瘤抑制作用[6]。而应用ACTD缓释剂可以使其在瘤体局部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良好的抗肿瘤疗效,增强了药物的局部浓度,降低了毒副反应,克服了血脑屏障的阻滞作用。
我们的试验结果发现,ACTD治疗组在治疗后1周病灶仍继续增大,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后2周病灶缩小,其体积明显小于同期对照组,强化变浅变淡。3~4周时这种差异更加明显,中线结构移位亦减轻。12周时病灶变为含脑脊液信号的囊腔,脑室仍扩大,病理检查上在种植部位已见不到肿瘤细胞,但室管膜下仍可发现。对照组均4周内全部死亡,而ACTD治疗组除处死的2只外,第12周时仍有6只存活良好,而VM-26则仅存活3只。本研究表明,瘤内注射ACTD缓释剂对C6鼠胶质瘤的抑制作用较VM-26强。其肿瘤的生长较VM-26治疗组缓慢,存活期亦延长。用抗PCNA的单抗可评估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该方法是目前运用最多的反映细胞增殖的指标之一[5]。本研究表明,ACTD与VM-26治疗后,细胞核内的PCNA明显减少,反映了二者作用均可降低细胞的增殖能力,而前者要比后者更为显著,这在细胞水平上更加明确地验证了MRI检查结果。
本课题是对体外试验的进一步深化和验证,并为最终ACTD缓释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 武永康,董伦,张恒柱.放线菌素D和VM-26对大鼠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华新医学,2005,6(7):755-777.
2 Schlegel J,Piontek G,Kuhne C,et al.Molecular genetic characterisation of intracerebrally transplanted brain tumours.Exp Toxicol Pathol,1999,51(1):41-45.
3 Zhang Y,Cui J,Liu X,et al.MR imaging in rat glioma model and gene therapy using EGFR antisence RNA.Chin Med J(Eng1),1998,111(11):993-997.
4 刘旭文,浦佩玉,王广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反义cDNA对C6鼠脑胶质瘤体内治疗的研究.中华肿瘤杂志,1998,20(6):211-213.
5 张云亭,崔建岭,刘旭文.C6鼠胶质瘤模型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反义RNA治疗的MRI动态观察.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4):124-127.
6 Narita Y,Asai A,Kuchino Y,et al.Actinomycin D and staurosporine,potent apoptosis inducers in vitro,are potentially effective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against glioblastoma multiforme.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2000,45:149-156.